![]()
内容推荐 古代中国的早期商业活动见诸先秦文献。文献不仅有“宰牛于朝歌,市贩于孟津”的商人行迹,还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早期商业场景。这说明商业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商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早期商业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为主,在完成向统治者缴纳赋税的同时,兼及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的交流,用以满足日常需求。随着产品增多,交易内容逐渐繁复,从以物易物的交换,发展到贝壳、铜铁、金银等价物货币的出现,形成市场,并经历了由城市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的过程。迄至明清,出现了专业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渐次形成新兴贸易市镇。记载这个历史过程的商业史料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历史悠久的商业活动相比,我们在传世文献中见到的记载并不多。这与传统中国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朝历代多重农抑商有密切关联。尽管商业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也确实存在繁荣的商业,但官私文献较少专门记载商业。正史的食货志,除了讲农业生产,兼记货币流通;典章制度类政书,对关税市榷及商人身份等有些规定,更多的商业活动大多附丽于杂记、随笔等乙丙部书。商人事迹在史传中难觅其踪,其事业也鲜见专门记载。如果从传世文献中梳爬挖掘,如正史、野史、文集、地方志、子部书和一些稀有文献,辑录并重编商业史料,不仅具有重审古代中国商业研究的价值,而且也可以弥补此前出版空白。 鉴于古今商业分类不同,考虑到古代商业与其他经济类型的关联性,如果按今日商业门类去辑录,彼此对应内容十分有限。我们决定在辑录古代商业资料时选材标准稍事宽大。在辑录各史《平准书》、《货殖列传》、《食货志》以及《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等同时,我们尝试从部分方志辑出田赋、关榷税课等商业资料;在关注《历代关市征税记》、《南宋市肆纪》、《仕商应酬备览》、《陕境汉江流域贸易稽核表》、《燕市贾贩琐录》、《燕市商标孴录》、《燕市负贩琐记》、《燕市货声》、《士商必要》等商业文献之际,还辑录了诸如《两浙南关榷事书》、《续纂淮关统志》、《粤海关志》、《常税则例》、《与当道议渔税》、《粤东市舶论》等关税文献。与之相关,盐业专卖制度中的盐商也在辑录之列。当然,本丛书不能遗漏与商业活动密不可分的钱币资料,诸如《古泉汇》、《古泉丛考》、《古今钱略》、《历代钱法备考》、《钱录》、《钞币论》、《钱币考》等等,应收尽收,足复旧观。 本书编辑者竭力搜罗,且冒宽泛之讥,意在助力相关研究。至于对原始资料如何运用,则由研究者择抉而定。初创体例是否合宜,深盼方家指正。 目录 第一册:1-368 《史记·货殖列传》P1-42 《史记·平准书》P43-84 《史记·张汤列传》P85-98 《史记·安息列传》P99-104 《史记·佞幸列传·邓通》P105-108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陶朱》P109-117 《史记·管晏列传》P118-122 《汉书·货殖传》P123-144 《汉书·食货志》P145-236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P237-252 《晋书·食货志》P253-274 《魏书·食货志》P275-322 《隋书·食货志》P323-368 第二册:1-366 《新唐书·食货志》P1-76 《新唐书·兵志·邮递》P77-78 《旧唐书·食货志》P79-132 《旧五代史·食货志》P133-154 《辽史·食货志》P155-184 《金史·食货志》P185-366 第三册:1-374 《宋史·食货志》(一) 第四册:1-424 《宋史·食货志》(二) 第五册:1-372 《宋史·李迨、赵开传》P1-18 《宋史·陈良祐传》P19-24 《宋史纪事本末》卷五《茶盐榷罢》四库全书本P25-44 《元史·食货志》(一至二)P45-158 《元史·食货志五》P159-214 《元史·刑法志三·食货》P215-228 《明史稿》志《食货三·漕运仓库》(清)王鸿绪P229-256 《明史稿》志《食货四·盐法钱钞》(清)王鸿绪P257-300 《明史稿》志《食货五·茶法课税市船马市》(清)王鸿绪P301-332 《明史稿》志《食货六·上供採造等》(清)王鸿绪P333-372 第六册:1-410 《清史稿·食货志》第126-131卷P1-286 《清史稿·地理志》第61-66卷P287-410 第七册:1-444 《清史稿·地理志》第67-88卷 第八册:1-430 《湖北通志·经政志》辑录P1-47 (同治)《南康府志》辑录P48-112 (同治)《新建县志》辑录P113-356 (同治)《新喻县志》辑录P357-430 第九册:1-378 (同治)《广信府志》辑录P1-108 (同治)《饶州府志》辑录P109-236 (同治)《靖安县志》辑录P237-378 第一〇册:1-472 (同治)《丰城县志》辑录P1-132 (同治)《瑞州府志》辑录P133-196 (同治)《崇仁县志》辑录P197-280 (同治)《余干县志》辑录P281-398 (同治)《乐平县志》辑录P399-472 第一一册:1-494 (同治)《南城县志》辑录P1-102 (同治)《永新县志》辑录P103-164 (同治)《永丰县志》辑录P165-212 (同治)《雩都县志》辑录P213-254 (同治)《永宁县志》辑录P255-300 (乾隆)《莲花厅志》辑录P301-430 (同治)《建昌县志》辑录P431-494 第一二册:1-426 (同治)《九江府志》辑录P1-70 (光绪)《南昌县志》辑录P71-74 (同治)《广昌县志》辑录P75-214 (道光)《浮梁县志》辑录P215-426 第一三册:1-422 (同治)《上饶县志》辑录P1-134 (同治)《义宁州志》辑录P135-226 (同治)《德化县志》辑录P227-354 (乾隆)《信丰县志》辑录P355-422 第一四册:1-422 (光绪)《龙南县志》辑录P1-38 (同治)《万安县志》辑录P39-96 (同治)《安福县志》辑录P97-140 (同治)《峡江县志》辑录P141-188 (同治)《铅山县志》辑录P189-274 (同治)《弋阳县志》辑录P275-328 (同治)《玉山县志》辑录P329-422 第一五册:1-368 (同治)《新昌县志》辑录P1-92 (光绪)《长宁县志》辑录P93-108 (同治)《临江府志》辑录P109-118 (同治)《清江县志》辑录P119-124 (同治)《万年县志》辑录P125-152 (同治)《瑞昌县志》辑录P153-258 (同治)《德安县志》辑录P259-336 (同治)《泸溪县志》辑录P337-368 第一六册:1-374 (同治)《进贤县志》辑录P1-62 (同治)《安仁县志》辑录P63-118 (同治)《乐安县志》辑录P119-180 (同治)《东乡县志》辑录P181-230 (同治)《安义县志》辑录P231-282 (同治)《贵溪县志》辑录P283-348 (同治)《广丰县志》辑录P349-374 第一七册:1-380 (同治)《兴安县志》辑录P1-34 (道光)《瑞金县志》辑录P35-94 (光绪)《吉安府志》辑录P95-292 (光绪)《吉水县志》辑录P293-380 第一八册:1-382 (乾隆)《信丰县志》辑录P1-68 (同治)《德安县志》辑录P69-146 (同治)《丰城县志》辑录P147-278 (同治)《赣县志》辑录P279-382 第一九册:1-402 (同治)《赣州府志》辑录P1-108 (同治)《建昌府志》辑录P109-332 (乾隆)《石城县志》辑录P333-356 (同治)《会昌县志》辑录P357-402 第二〇册:1-398 (同治)《江西新城县志》辑录P1-120 (同治)《金谿县志》辑录P121-168 (同治)《遂川县志》辑录P169-196 (同治)《新淦县志》辑录P197-332 (同治)《兴国县志》辑录P333-398 第二一册:1-398 (同治)《星子县志》辑录P1-60 (同治)《弋阳县志》辑录P61-114 (同治)《重修上高县志》辑录P115-200 (清)彭宁求撰《历代关市征税记》,学海类编本P201-228 《吕不韦相秦》(清)马骕《绎史》,四库全书本P229-398 第二二册:1-496 《钱通》(一) (明)胡我琨撰,四库全书本 第二三册:1-400 《钱通》(二) (明)胡我琨撰,四库全书本 第二四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