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男孩三江的爸爸有个坏毛病,总爱酗酒。妈妈三番五次劝爸爸戒酒,可爸爸总是不听,妈妈一气之下回了外婆家。年仅十一岁的三江如何独自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难题?小小年纪的他如何凭一己之力让爸爸戒掉一直挥之不去的酒瘾?如何用他柔弱的臂膀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家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一场父子之间从摩擦不断到互相理解的温情故事就这样上演了……小说充满浓烈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唤醒那些蛰伏在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动和久违的梦想。 小说直抵孩子内心的纯真世界,以精巧的构思、传神的笔墨、灵动的脉络、感人的细节,述说了老北京一段感人的故事。作品朴实厚重,彰显时代风貌,充满童真童趣,好读、耐读。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47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10年的大中小学的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篇绿绿的爬山虎》《童年的小花狗》《荔枝》《小溪巴赫》《拥你入睡》《宽容是一种爱》《孤独的普希金》等三十多篇作品入选人教版、苏教版、上海版、北京版、鄂教版、鲁教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曾多次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并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目录 1 突发 2 约定 3 找爸爸 4 流泪 5 元宵节 6 煤气中毒 7 金橘叶 8 口琴 9 建国叔叔家 10 邱老师 11 “羊眼睛” 12 红烧排骨 13 希望 14 跑出家门 15 火车站 16 跳跳糖 17 暑假 18 明秋姐的决心 19 一个人的家 20 早起 21 夏夜 22 迂回作战 23 邱老师的信 24 干杯 25 许愿 26 日记 27 纽扣 28 口琴声 29 春雪 后记 导语 用真诚、坚定、执着驱除失意、迷茫与颓丧。 小男孩历尽曲折为父亲找到暗夜里的一道光。 作者将小说中的父亲的前生今世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勾画。他的饮酒是有前因和后果的,是有着时代因素的,才有可能让孩子从开始不解甚至憎恶,而渐渐地同情、理解并决心不厌其烦地帮助父亲戒酒的。 后记 写完《合欢》之后, 我就在琢磨这本《春雪》 。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本 书,或者说是一段生活。 只是,我没有想好怎么写 ,才能够写得好一些。 儿童文学有很多品种 ,很多种写法,各有所长 ,各有其美。我从小喜欢 儿童文学中的小说,童话 或神话读得较少。小说中 ,我更喜欢写实类,那种 离现实生活太远、天马行 空之类的小说,则兴趣不 大,尽管有的写得非常好 ,也很有名。从小学到中 学,我喜欢读任大霖、萧 平、刘真还有田涛等人的 儿童小说。我知道,这是 我的偏颇,不足为训。但 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就 是受他们的这些小说影响 长大的,并悄悄地开始我 最初写作的。因此,我的 小说,总是有现实抹不掉 的影子;小说中的人物, 有我自己和我所熟悉的人 的影子;小说中的细节, 是活生生曾经发生过的, 难以忘怀的,如同经久不 化的琥珀。我的写作比较 笨,总觉得这样这几方面 想明白了,想清楚了,写 起来,手里有个抓挠儿, 心里才踏实,笔也从容一 些。 《春雪》也是如此, 小说中的许三江和他的爸 爸许胜利,有我弟弟和他 的儿子的影子。我弟弟从 小和我耳鬓厮磨一起长大 ,自不待说。他的儿子比 我的儿子小两岁,从小在 我的眼皮底下长大,自然 也很熟悉。对于父子俩在 喝酒的问题上斗争的事情 ,更是知道得个底儿掉: 他儿子因此备受折磨,常 找我来诉苦。这也同样曾 经是折磨我的事情,只要 想起来,一幕幕过电影似 的,那样真切,甚至有些 刻骨铭心。只是,我不想 照本宣科写出来,觉得那 样写倒是写实了,小说的 味道亦即文学性却很少了 ,缺少让读者回味的东西 ,也缺少了我自己写作的 动力。 我一直在琢磨两方面 的事情。 一是,这样生活中常 常会出现的父与子矛盾的 故事,自屠格涅夫写《父 与子》的时代就存在,能 够给今天的读者一些什么 样的启发,也就是让他们 放下这本小书,起码能稍 微想点儿什么呢?坦率地 讲,这一点我很快就想明 白了。从文化的角度,重 新来回顾和审视父与子、 扩而言之家长和孩子的关 系的话.一般都会经历“ 前喻文化”即家长教育孩 子,“并喻文化”即家长和 孩子相互教育,“后喻文 化”即孩子反过头来可以 教育家长这样三个阶段。 “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表 现得很多,“后喻文化”在 文学作品中则表现得相对 比较少。我的上一本小说 《合欢》中的大人,也都 是“前喻文化”形态中的人 物,承载着教育和帮助孩 子成长的功能和作用。写 这本《春雪》之前,我心 里很明确,这一回,主角 的位置变了,小孩子也可 以教育大人一番了,再不 只是“三娘教子”,也可以 来一回“子教三娘”。 …… 于是,我让明秋姐那 么懂事,那么坚强,那么 善解人意,又那么有主意 ,真的当成了三江的小姐 姐,在三江每一次遇到坎 儿的时候,都会出现在三 江的身旁。我也让明秋姐 有自己的故事,让两个孩 子的故事交叉,如两条小 溪水融汇在一起。尽管溪 水很浅,但清澈无比,进 溅起的浪花,湿润并慰藉 彼此的心灵。这样,让小 说丰富一些,延伸得稍微 远一些,而不只是父与子 矛盾的简单演绎。 非常感谢浙江少年儿 童出版社,感谢本书的责 编陈天中。可以说,没有 陈天中和我的好朋友赵丽 宏最初的信任、鼓励和督 促,我可能不会有儿童文 学的创作。《红脸儿》《 合欢》,最初的两部儿童 小说,都是陈天中责编的 。这一本《春雪》依然是 在他的精心编辑中与读者 见面。他激发了我写作儿 童文学的一点欲望和信心 ,让我看到远逝的童年生 活竟然是这样丰富多彩, 埋藏着这样多、这样美好 的财富,是值得回忆和书 写的。 书评(媒体评论) 一场春雪,一段人生 ,一个感人的成长故事。 肖复兴匠心独运,写活了 孩子天地与成人世界的交 汇,也写出了成年人也需 要成长的必要性。老北京 的悠悠韵昧,父子情的浓 郁点染,形成了《春雪》 的艺术特色。 ——著名儿童文学作 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 原副主席 高洪波 肖复兴宝刀不老,继 续访问童年,又写出一部 感人的力作。这是老北京 大院里曲折温暖的故事。 父子亲情,人性关怀,爱 的传承,交融在引人入胜 的故事中。雪融之后,万 物新生。 ——著名作家、诗人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赵丽宏 《春雪》以自然、纯 熟、精准的笔触讲述了一 个发生在老北京大院的成 长故事。真实感人,温暖 温馨。 ——著名儿童文学评 论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 会会长 孙建江 精彩页 春节刚过,还没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大院里,前后脚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是许家许三江的妈妈离家出走,嚷嚷着非要和三江他爸爸离婚不可。一件是夏家的夏爷爷带着夏奶奶,离开了他住了五十多年的老窝。这两件事都是离家出走,有些大同小异,而且事发突然,惹得全院的人格外吃惊,大家不由得议论纷纷。 夏爷爷和夏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是在我们大院里结的婚,一直住了这么多年。夏爷爷以前在铁路上干活,是火车上的司炉,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当上司机,开上火车,用自己的手亲自按响汽笛:那清脆的响声,对他来说比过年的鞭炮声还要迷人。可他一辈子也没能当上司机,老了以后,腿脚不利索了,就在火车站里烧锅炉,连火车也上不去了。 夏爷爷快四十岁的时候才有了一根独苗,属于晚来得子,分外宠爱。儿子生下来没两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报户口时便取名叫建国。建国叔叔很老实,不怎么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接了夏爷爷的班,也在火车上当司炉。后来,烧煤的火车改成电气化,他没什么文化,又没什么技术,于是在永定门外一个叫四路通火车的岔路口当信号员。说是信号员,就是火车来了把路口的栏杆扳下来,火车开过去了,把栏杆再抬起来。活儿简单,不累,工资不高,工种让人看不上眼。有人嘲笑说:“给狗喂个馒头,狗都干得了这个活儿。” 这一年,夏爷爷快八十了。他儿子建国整整四十,年龄不小了,工作别人看不上,长得又一般,不起眼,一直没搞上对象,成了夏爷爷和夏奶奶的一块心病。我们大院里好多热心肠的街坊没少给他介绍对象,没有一个成的。这一年,好不容易有一个女人终于点头了。这也是我们大院里的一个街坊给介绍的,是街道服装厂的一个出纳,离异的,比建国大一岁,带着个女儿,模样长得还挺不错,建国乐意得不成不成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女方看他老实巴交的,也没什么意见,就提了一个要求:她的孩子上初二,明年就中考了,为了让孩子有个好一点儿的学习环境,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单独的房间。 夏爷爷就是听到了女方这个条件,和夏奶奶商量,决心离开家,搬到乡下老家去的。 夏家住我们大院后院最里面的两间房,房间朝阳,但开间不大。其实,原来就是一问,建国叔叔长大一点儿后,才一劈两截,中问盖起一道抹上白灰的秫秸墙,截成了两小间屋子,不可能再挤出一间来。房前有一棵老槐树,房后紧贴着大院的后墙,左右被邻家的房子挤着,被挤得像茯苓夹饼里薄薄一层的馅——想像有的人家见缝插针盖出间小房,真是没有一点儿辙了。 夏爷爷和夏奶奶只好牺牲自己,成全儿子。建国怎么劝,夏爷爷和夏奶奶主意已定,无法劝动。建国叔叔最后对夏爷爷夏奶奶说出这样的话:“为,了我,你们走,这不是我成不孝了吗?算了,这婚我不结了,你们就别走了!” 不过,这样的话没能阻止夏爷爷夏奶奶,相反让老两口更是下决心把走的时间提前了,腾出时问让建国好好收拾婚房。这样的结果,全院的人都没有料想到,无论是对夏爷爷和夏奶奶,还是对建国,都特别啧啧感叹,实在是好事自古难全啊。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