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梵高(向日葵画家从巴黎到阿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森晓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荷兰传奇画家梵高于1886年2月至1889年5月的故事,聚焦了梵高艺术生涯的两个重要时期:巴黎和阿尔时期。作者参考了大量资料,如梵高与弟弟提奥、妹妹威廉·敏娜、画家贝尔纳的书信,以及梵高的多部传记等,仿佛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回到桀骜不驯的保罗·高更、古道热肠的唐吉老爹、长期资助老哥的好兄弟提奥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书中穿插介绍了大量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作品,讲述了梵高《向日葵》《黄房子》等画作的创作过程,探究了梵高神秘的割耳事件,还原了梵高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
全书文字流畅,图片丰富,除配有梵高等画家的艺术作品图片外,还配有一定的历史图片,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艺术氛围,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梵高。
作者简介
森晓炅,《大师故事烩》音频主播、创始人、制作人。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广告导演专业。早年从事短片剪辑工作,是中国第一批影视数码剪辑师和电视频道包装行业第一批从业者,作品多次荣获国内专业奖项。
曾创办家乡第一个美术培训学校,致力于非应试美术教育20年之久,在教学中注重美术的专业性以及与文化和历史的融合。
自2018年3月开始以森晓灵为艺名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推出自制脱口秀《大师故事烩》,面向大众深度讲述梵高、高更的艺术人生和文艺复兴的辉煌岁月。该节目融艺术、历史和个人成长为一体,史实详尽、结构严谨、声情并茂、悬念迭起,每每使人如临其境而感同身受……《大师故事烩》一经播出大受欢迎,至2021年4月播放量已突破300万次。
森晓灵用声音和全国乃至全球的听众朋友们一起分享着人类群星闪耀时留下的光辉与感动……而这份感动,也让他在2019年初决定重写这位苦难而伟大的艺术家,因为——我们都挚爱梵高!
目录
巴黎时期 1866年2月28日——1888年2月19日
第一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印象派火爆大洋两岸
第二章 文森特的宿世情缘——苦人儿成长记
第三章 往事并不如烟——山坡上的向日葵
第四章 疗愈之花———被折断的向日葵
第五章 因为爱情———铃鼓咖啡馆的老板娘
第六章 巴黎朋友圈———来自同学的画像
第七章 教父与偶像的启示——画室的实验和那些花儿
第八章 高手相助——点彩塞纳河
第九章 老友记——唐吉老爹
第十章 日本之缘——匠人精神,武士之心
第十一章 幻灭中的困兽——巴黎的自画像
阿尔时期 1888年2月20日——1889年5月8日
第十二章 “疯子”的传说——百岁老人的记忆
第十三章 故乡的桥——朗卢桥的前世今生
第十四章 看见地中海——圣玛丽海滩的渔船
第十五章 烈日下的永恒——麦田里的播种者
第十六章 大地上的太阳——燃烧吧,向日葵!
第十七章 夜的罪与美——两个咖啡馆
第十八章 家,梦想——黄房子与卧室
第十九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高更来了
第二十章 割耳之谜——画作中的秘密
第二十一章 病人、好人、亲人——割耳后的画像
第二十二章 打到梵高——请愿书和小人
第二十三章 别了,阿尔——1889年春的画作
后记:梵高,一直在我面前
序言
van Gogh有几个中文名
van Gogh这个名字本是
荷兰语。但是按照英语发音
,目前最常用的中文名是“
梵高”。不过它的英语音译
实际上有三种中文译法:“
梵高”“凡高”或“梵谷”。此
三者虽然在读音上都没有什
么问题,但是从大师的整个
生平来看,“梵高”和“梵谷”
比“凡高”要更准确。
首先,“凡高”这个中文
名翻译得很励志,平凡的“
凡”与高尚、高远、高贵的“
高”组合在一起有一种反差
,表现“一个平凡的人志存
高远”,纵然此生不一定成
功!其实梵高在1888年夏
天画向日葵的时候对这种结
果就有断言。而且,他属牛
,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而“梵高”与“梵谷”则充满
了宗教意味。“梵”字带有强
烈的佛教气息,意为“清净
、寂静”。梵高曾了解过日
本佛教;在阿尔时期,他也
确实想做一个类似日本佛教
徒一样的隐士。而他的一生
也真的像一个苦行者:亲缘
疏离,居无定所;历尽磨难
,四大皆空。
再者,“高”与“谷”各有深
意。梵高的“高”,让人联想
到天空。无论是早期想成为
一名牧师,还是在阿尔想做
一个佛教的隐者,他始终有
一个念头:利益他人——心
念如此清澈高远,宛如基督
教的天堂之光和佛教的极乐
梵音。而梵谷的“谷”,则让
人联想到大地、丰收和农民
——这些既是vanGogh艺术
创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
创作状态。对于艺术,van
Gogh像农民一样不辞劳苦
;他的画作,像丰收的大地
一样厚重、朴实、灿烂;他
的作品与事迹,像谷物一样
滋养着后人。作为一个真正
的艺术家,vanGogh其人没
有什么优雅的绅士派头,他
浑身上下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梵谷”是指一个修行者的
世间所行。
“梵高”与“梵谷”,一个仰
望星空,一个扎根大地。二
者皆有“修行”之意,但我们
不必纠结;他是信仰释迦牟
尼还是上帝。因为无论如何
,他的一生都在苦行;而无
论如何,他的灵魂都得到了
永生!
究竟有多少幅《向日葵

有人把梵高称为“向日葵
画家”。也有人说:“向日葵
”就是梵高的一张名片,如
同《蒙娜丽莎》之于达·芬
奇。不言而喻,“向日葵”对
梵高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么,他究竟画了多少幅油
画《向日葵》呢?
那要看怎么算。就目前
来说,如果粗算,是15幅:
不管室内户外、“瓶装”(画
中带有花瓶的向日葵作品)
、“散装”(画中不带有花瓶
的向日葵作品)、向日葵“
独秀”还是跟别的花一起“秀
”。
如果细算,是11幅:向
日葵“独秀”、室内系列、“
散装”和“瓶装”。
如果精算,是7幅:向日
葵“独秀”的室内“瓶装”系列
。这个系列是梵高在法国普
罗旺斯地区的小镇阿尔完成
的,大家常说的“梵高的《
向日葵》”一般就是指这7幅
中的作品。这7幅也被称为“
阿尔的《向日葵》”,它是
梵高所有《向日葵》画作中
的巅峰之作;离开阿尔之后
,梵高再也没有《向日葵》
作品问世。所以阿尔,不光
是《向日葵》的“顶点”,同
时也是“终点”。
除了7幅阿尔的《向日葵
》,梵高其他的《向日葵》
画作都是在巴黎完成的。他
去巴黎在先,到阿尔在后,
所以巴黎是《向日葵》的起
点。
但是巴黎对梵高的意义
又绝对不止于此:
是它让梵高看到了世界
,看到了理想!
也是它让梵高的艺术从
此走向辉煌……
巴黎,是大师梦开始的
地方。
而阿尔——
金色的《向日葵》终于
盛放!
导语
关于梵高的书籍已经有很多,但哪一本能把他的画作、书信、事件准确对位到每一个月,让你陪着他一起创作、一起狂喜、一起哭泣呢?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希望梵高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力量,也希望《梵高:向日葵画家——从巴黎到阿尔》是这样一本书。
后记
梵高,一直在我面前……
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的
听众的。2018年3月28日—
—梵高大师诞辰165周年前
夕,我的音频节目《大师故
事烩》在喜马拉雅开播,那
是我第一次讲述这位向日葵
画家。之后因大家的厚爱,
我于2019年初决定重写梵
高,于是接下来的将近
1000个日夜,他几乎无时
无刻不和我在一起……
我总是看到他:看着他
支起画架肆意挥笔,激情四
射而又状若癫狂;看着他伏
案疾书写下万语千言,时而
气急败坏,时而欣喜若狂。
我看着他在发呆,痴痴地对
着一片草或一朵云而不知时
日;看着他眶眦必报或者憨
憨地傻笑,为了那些触动神
经的恶意与美好——当然,
还有他对高更的喋喋不休和
那个雨夜举起剃刀的一刻…

梵高,一直在我面前。
我还看到他在哭,很多次,
那么伤心、委屈、无助和绝
望……那种痛苦,就像他临
终前对提奥说的那句话:悲
伤永驻!
这究竟是个怎样的灵魂
啊!到底多少苦难、多少勇
气才能成就那一幅幅不朽之
作?!
所以,我还要继续写下
去。因为故事到此并未讲完
,因为关于梵高还有太多画
作未曾来得及在本书提起:
圣雷米的星夜与丝柏,奥维
尔的教堂和麦田,满目苦涩
的阿尔老园丁以及纽南的肖
像、海牙的素描……每一幅
作品都是痛苦羽化而成,每
一个笔触都燃烧着生命的分
分秒秒!而1890年的夏天
,这个滚烫的生命终于止步
于37岁……
当一代大师魂归星夜,
他的灵魂在空中遥望:从普
罗旺斯到巴黎,向北,再向
北,直到荷兰故乡……这条
来时路与回家的路,究竟是
一场怎样的生命之旅和心路
历程?
在下一本关于梵高的书
中,我会用那一幅幅画作讲
述这条路上发生的事……
因为,他一直在我面前

对于这本书,我也会推
出同名音频节目,敬请关注
:森晓。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有关
梵高生平的内容参考了以下
书目:马丁·贝利的《我心
如葵:梵·高的画语人生》
和《南方工作室:凡·高在
普罗旺斯》肯·威尔基的《
我们有一样的孤独:梵高的
爱和秘密》、贝尔纳黛特·
墨菲的《梵高的耳朵》、扬
·布朗的《梵·高:化世间痛
苦为激情洋溢的美》、冯骥
才先生的《巴黎,艺术至上
》、欧文·斯通的《渴望生
活:梵高传》以及译林出版
社出版的《梵高传》等书籍
。本书中的梵高书信、高更
书信参考或引用自以下书目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
凡·高书信全集:典藏版》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
版的《梵高手稿》、天津人
民出版社出版的《亲爱的提
奥——梵高传》。本书中有
关高更回忆录的内容参考和
引用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此前此后》,有关
贝尔纳的回忆内容参考和引
用了金城出版社出版的《亲
爱的贝尔纳》。
最后,我要感谢在艺术
道路上带我入门的两位恩师
:著名油画家、理论家、艺
术教育家李天祥先生(已故
)和赵友萍先生!感谢多年
来一直帮助我的恩师:中央
戏剧学院吉淑芝副教授和首
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导师李福顺教授!感谢在本
书出版过程中给我巨大支持
的张芳女士、陈芳颖女士!
感谢《大师故事烩》的忠实
听众和群友们……是你们陪
我一起走过!
当然,还有梵高大师;
谢谢你!是你,让我看到了
生命之光!
森晓炅
2021年9月于北京
精彩页
第一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印象派火爆大洋两岸
1886年2月28日,梵高来到了巴黎。当时他即将33岁。
虽说大师一生穷困潦倒、生不逢时,但是在这个时候来巴黎却是来对了:若是他早生个三五十年,要么根本不会来,要么即便来了也不会搞艺术。
巴黎现在是全球的时尚之都、艺术之都、浪漫之都和花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是世界之都——1935年被“欧洲最后一位文人”、犹太学者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称为“19世纪的首都”。
一个城市能成为“世纪之都”,起码得在文化艺术和城市规划方面拿得出手。巴黎在这些方面实质性的建设和发展是从19世纪下半叶拿破仑三世(1808-1873)时期开始的,包括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也是在这个时期才彻底竣工。尤其是卢浮宫——拿破仑三世堪称它的“史上最大投资人”,几年中新建的比之前六个半世纪还要多。巴黎圣母院倒没有新建什么——主要是修缮,因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严重破坏:从1789年到1848年,法国就一直在革命……其实当时整个西方世界都是这样,所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左翼近代史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把这段时间称为“革命的年代”。
但是,革命的成本是巨大的。到19世纪40年代,首都巴黎已经被弄得破烂不堪,加上适逢“工业1.0”时代末期:低端工厂遍地开花,打工大军汹涌而至,整个城市人满为患,那个年代也没有环保意识——工业污水、垃圾、马粪、人粪都往河里倒……如此不堪的环境和生活,再配合当时的全国形势:从1845年开始的粮食歉收引发了物价飞涨和工人下岗,抢粮暴动在全国此起彼伏,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丐帮”……本着“肚子饿要吃饭”的伟大目标,首都人民再燃热血,挺身而战——仅1848年上半年就有两次: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无产阶级求解放当然是正义的,但一座千年古都总被“革”来“革”去,肯定越来越稀巴烂。恰好此时,一位“二代”出现了……
1848年12月,“战神”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为法国总统。1852年,路易总统称帝为“拿破仑三世”。为复兴先帝伟业,拿破仑三世对巴黎做了两个大动作:巴黎大改造和巴黎世博会。此二举绝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前者——大约20年的市政工程,全面奠定了现代巴黎的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后者——1867年巴黎世博会,使这个全新的千年帝都以“世界之都”和“艺术之都”的双重身份闪亮登场。
但是平心而论,当时的巴黎被称为“全球艺术之都”其实是有点心虚的。因为不管是1867年还是之后的十几年里,巴黎乃至法国以及整个欧洲艺术圈一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震动大西洋对面——少了西半球,怎么能说全球呢?而1886年,终于出了件大事。这件事就如惊雷一般震动大洋两岸,使巴黎——“全球艺术之都”的身份实至名归……这颗惊雷,就是印象派。
1886年4月10日,“巴黎印象派画家油画和粉彩画展”在纽约开幕,约300幅作品跨越大西洋,流光溢彩,惊艳美利坚,克劳德·莫奈(1840-1926)一下在美国人民心中成了大师……12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啊!印象派——墙里开花墙外香,不是猛龙不过江……终于火了!
其实,真正的“猛龙”应该是那位把画带过去的人:时年55岁的法国大画商,保罗·杜兰-鲁埃(1831-1922)。
现在说起“印象派之父”,有人说是库尔贝,有人说是马奈,还有人说是莫奈的老师、“天空之王”欧仁·布丹——其实这要分怎么看:从专业和学术层面上看,这些说法都各有道理;但若是从推广的角度来看,杜兰-鲁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之父”。此人一生经手的印象派画作超过12000幅,到1886年与印象派的合作已长达15年之久。杜兰-鲁埃堪称“西方现代艺术经纪人之祖”,他是印象派市场地位最重要的缔造者。
不然你画得再好,谁知道?
还记得当年那个画展吗?
1874年4月15日,“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在巴黎的卡皮西纳大街35号开幕。当时这个展览震惊朝野,遭到巴黎官民的一致抵制。一个记者这样调侃现场的一幅画:“印象?刚抹上浆糊的墙纸都比这精美得多!”
这幅画就是莫奈最重要的代表作《日出·印象》。
那个记者名叫路易·勒鲁瓦。当时他还说:“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涂满一块画布的四分之三,用黄色涂饰其余部分,再随意画上一些红色和蓝色的斑点,您就能完成一件印象派作品。” 印象派由此得名,也由此真的开始了艰难的“旭日初升”。
对于一帮热血沸腾的文艺青年来讲,弄出个噱头或者制造一个话题新闻并不难,难的是真的一腔热血洒在那里——而且是可持续性的。因为作为艺术家首先要对抗的还不是偏见,而是贫穷。拿印象派里财运最好的莫奈来说:在19世纪70年代,他的一幅油画均价也就在200法郎左右(最低的时候卖到过二三十法郎一幅)。贫穷,有些时候是艺术的营养,但更多的时候是艺术家的杀手。1879年,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尔·汤希尔因长期营养不良和没钱看病死于盆腔癌,年仅32岁。她是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