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湖诗派研究(精)
分类
作者 张宏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江湖诗派是南宋诗坛一个独特的文学群体,其成员都是一些漫游江湖的布衣、清客,他们的诗作以及创作思想,在当时的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是第一部对该诗派加以全面研究的论著,内容包括对基本史实的清理,对成员构成的界定,对社会背景的描述,对创作得失的评价,对文化意义的揭示等方面,资料考据与理论辨析紧密结合,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力作。

目录

序(傅璇琮)

导 言

第一章 江湖诗派的形成

一、社会因素

二、文学因素

三、个人因素

第二章 文化传统的倾斜

——江湖谒客的生活形态及其他

一、问题的提出

二、非官非隐阶层的出现

三、诗的地位的变化

四、行谒的价值落差

第三章 主题取向

一、忧国忧民之怀

二、行谒江湖之悲

三、羁旅之苦

四、友谊之求

第四章 审美情趣

一、纤巧之美

二、真率之情

三、俗的风貌

四、清的趣味

第五章时空与意象

一、时空形态

二、意象结构

第六章诗歌渊源

——关于江湖诗派学晚唐的若干问题

一、“晚唐”的时间界定

二、“晚唐体”的范围

三、许浑的意义

四、对晚唐体的价值体认

五、江湖诗派学习晚唐的目的

第七章江湖诗品

一、论刘过诗

二、论姜夔诗

三、论戴复古诗

四、论刘克庄诗

五、论方岳诗

附录一江湖诗派成员考

一、传世各种江湖诗集中诗人总数之统计

二、江湖诗派成员考

三、不属江湖诗派之人员考略

四、总结

附录二南宋江湖谒客考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行谒的内容和方式

三、谒客阶层的形成

四、谒客的出现与幕府、荐举制的关系

五、当世显人和谒客自身对行谒的态度

六、江湖谒客的认识意义

附录三江湖诗祸考

一、诗祸发生的时间

二、诗祸发生的原因

三、诗祸所涉及的人员

四、诗祸的后果及其影响

附录四《江湖集》编者陈起交游考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序言

傅璇琮
   这部《江湖诗派研究》
原是张宏生同志的一九八九
年博士毕业论文。论文答辩
的时间原定于六月初,在此
之前我受程千帆、周勋初先
生的邀约,作为论文答辩委
员,阅读了正文的大部分章
节。但说也奇怪,那时虽然
也安下心来读了,但却如四
灵之一的赵师秀诗中所说,
“慷慨念时事,所惜智者昏”
,我当然不在智者之列,但
却也昏昏,现在回想起当时
的读后感,竟茫茫一片。时
隔数年,这部论文现在作为
专著,在我工作的中华书局
出版,我这次确实是静下心
来通读了全部校样,竟如同
读一部从未寓目的新书一般
,感到既陌生而又亲切,并
惊异于论文作者在几年之前
对文学史的理解竟已至如此
成熟的程度。
   我之所谓对文学史的理
解至如此成熟的程度,是近
于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其对
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
同情”。也就是说,要对于“
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
”,须“完全明了”,这样“始
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
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见《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
报告》)。陈寅恪先生这里
说的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研
究的态度,我觉得对中国古
代文学史,也应有此种“通
识”。
   对江湖诗派,自宋元之
际的方回起,至清朝官修的
《四库提要》,及一些诗评
家(如李调元《雨村诗话》
),无不以尖刻的词句,加
以讥刺甚至辱骂,什么“江
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江
湖末流寒酸纤琐”,“江湖一
派以纤佻为雅秀”,“油腔腐
语,编凑成集”,等等。古
人的这些评论,似乎还影响
到前些年出版的一些文学史
著作。这些评语,其语气似
颇为尖锐,实则仍不免失之
于隔阂肤廓。
   本书却不然,对于环绕
江湖诗派的种种问题,均力
持客观分析的态度。作者对
江湖诗派的研究,有一个总
原则,这就是书中所说的,
“南宋中后期出现的江湖诗
派,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
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
现象。因此,研究江湖诗派
,也应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
、文化范围中去考察”。这
就是说,对江湖派诗人在南
宋中后期所表现出的特殊生
活方式,这一诗歌流派的特
殊风格,都应放在一定历史
时期的社会、文化的大环境
中去加以体认,这就有可能
超越于某些传统观念的个人
感情好恶,使人们可以真正
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
雕刻之眼光及精神”(同上
陈寅恪语)。
   如江湖诗人的所谓谒客
身份,书中不仅在正文中专
辟一章,即第二章《文化传
统的倾斜》,作专门的论述
,还在附录中以大量材料,
分类考析行谒的内容和方式
,谒客阶层的形成,谒客的
出现与幕府、荐举制的关系
,当世显人和谒客自身对行
谒的态度。不知他人读后感
觉如何,我个人,学句时髦
话,是读得非常过瘾的。从
来还没有把江湖诗人的谒客
身份如此详细地讨论过。行
谒的直接目的当然是乞钱,
但为什么到南宋中后期在诗
人中竟形成如此一个群体,
以致可以说是一个阶层,这
之中究竟有什么社会原因?
行谒对当时的诗人心理产生
哪些失衡,他们又是作出怎
样的努力使之平衡?书中都
有不少有趣的描述。由此,
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同意作者
这样的结论:“由于江湖谒
客的出现是南宋社会的政治
、经济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因此,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
诸特点,可以使我们从一个
侧面加深对宋代、尤其是对
南宋社会的理解”;“以往学
者研究宋代知识分子,往往
只注意了其正面形象,而经
常忽略那些与宋代正统的文
化精神相悖的部分。我们的
探索便是试图弥补这一缺陷
,以期加强对宋代知识分子
的全面理解”。
   当然,江湖派毕竟是一
个诗歌流派,我们的研究最
终还应落实到文学的分析上
。书中并未忽略这一点,而
是着重在这方面花了力气。
书中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
就主题取向、审美情趣、时
空与意象、诗歌渊源,以及
代表诗人的作品评介,作了
极为全面的称得上是美学的
考察。我说是美学的考察,
是说书中对作品的分析并不
停留在一般的词句鉴赏上,
而是对作品如何表现诗人的
内心世界作既细腻又宏观的
深切体认和整体把握,是一
种与读者的诗情交流与理性
共识。如过去一直以为江湖
诗人只追求纤巧,被人讥议
为琐屑甚至卑下。确实,江
湖派诗人的境界是有狭窄的
弊病,但正如作者所说,对
此应作具体分析,不要仅作
简单的价值评判。书中论这
些诗人由于在艺术追求中往
往把眼光投入琐碎的生活片
断,视野不免局促,就使整
体上缺乏超越性,但从具体
艺术美感来说,这种追求仍
有其不可代替的魅力,由于
形象更加直观,感觉更加细
腻,就从而在常见的物象中
,进一步挖掘出清新自然之
美。书中又论到,江湖诗人
到处游谒,不遑宁居,因此
对于时间的流逝,往往别有
一种敏感。书中第三章“羁
旅之苦”一节,写到这些诗
人由于经常处于羁旅漂泊之
中,因此最为刺激他们心灵
的,莫过于清晨和深夜。书
中指出这一点,并由此而展
示江湖派诗人独有的审美情
趣与艺术取向,论述颇富新
鲜感,足以见出作者艺术触
觉之细致与敏锐。
   ……
   我有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