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嵇康叔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程青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老舍文学奖得主程青中短篇小说集,收录近几年创作的优秀中短篇作品,篇目分别为《梅子黄时雨》《月色朦胧》《黎先生和黎太太》《绿灯笼》《礼拜二的下午茶》《春深处》《情人节》《嵇康叔叔》《梅林罐头》《旱河街的下午》《凤舞》。 作者简介 程青,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新华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有长篇小说《回声》《天使》《发烧》《成人游戏》《恋爱课》《织网的蜘蛛》《美女作家》《月亮上的家》 小说集《十周岁》《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今晚吃烧烤》和散文集《暗自的花朵》等。 曾获老舍文学奖。 目录 梅子黄时雨 月色朦胧 黎先生和黎太太 绿灯笼 礼拜二的下午茶 春深处 情人节 梅林罐头 旱河街的午后 凤舞 嵇康叔叔 后记 导语 老舍文学奖得主程青“城市文学”新作+经典合集。 人间尘世的爱恨离愁。 世间情感的浮世绘。 程青的每部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横断面,非常好地展现出不论是经济生活,还是人们的伦理、道德各方面的思想意识,是一个作家的价值所在,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后记 一 我不知道一本小说完成 之时算不算准备就绪可以谈 谈文学了。记不清从什么时 候起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在 我的生活中都是默默从事的 ,朋友即便是同行,也很少 聊起。文学更多地成了内心 活动,甚至是内心的秘密, 写出来更是将秘密公之于众 。而我更加不确定的是还有 多少人会对这样的秘密保持 旺盛的兴趣,还有多少人真 的渴望了解世界在个体心灵 中的投射。然而,我毫不怀 疑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它远 非仅仅具备教化和娱乐功能 ,虽说这样的功能在某些时 期某些年代被特别地强调。 在我看来,文学最了不起的 是它穿透纷乱复杂的社会现 象与文化变迁以同情、宽容 、抚慰和救赎给人以启迪和 指引。借用一位美国作家的 比方,它是一艘一边创造历 史一边浮于历史之上的船, 即使是灾难和危机也不能阻 挠它前行。 我把文学视为一种淬炼 心智的方式,通过阅读和写 作来体会和理解身处其间的 社会,认识和了解那些见过 和从未见过的人们,还有, 体验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永无 可能经历的惊奇、悲伤、欢 悦和美妙。我好像并不急于 通过小说为内心的孤独寻找 一个出口,我更想拥有一座 抵达平行世界的桥梁。 二 我在二十岁的年纪开始 写小说,那时我虽读过一些 小说,也在大学的课堂里听 老师讲过小说,但我真的并 不懂得小说,更不知道如何 去做小说。当时拿起笔就敢 写,现在想来,不光是初生 牛犊不怕虎,其实是有一种 先天的勇气——不是凭学习 和积累,是与生俱来的。这 是一种生命中的光,不论是 从自己还是他人身上看到, 我的心里都会充满喜悦和赞 叹。 迄今写了近四十年,我 的感受是,坐下来写其实只 是刚刚开始。这不是一场比 赛,这是一场跋涉,有些人 幸运地要走一辈子。就好比 每天要把大石头往山顶上推 ,如果不用力或者不用心, 这块大石头随时会滚落,甚 至会消失。总算把石头推到 山顶,它仍然会滚落,会失 去。好在,你沿途看见了风 景,听见了声音,闻到了气 味,吹到了风,晒到了阳光 ,感受了冷暖,你的生命注 入了新的能量和动力,犹如 怀抱沉甸甸的果实,你的内 心富足而充实。 两个字:值得。 三 没有人告诉我这一生应 该做些什么,自然也没有人 告诉我应该写小说。如今回 望,发现已经不需要证明这 个选择或说决定是否正确。 我不喜欢那些患得患失的想 法,也不喜欢把账算得清清 楚楚,在生活中我是个粗枝 大叶的人,是个不求甚解的 人,是个得过且过的人,是 个懦弱求和的人,对我来说 纸上的世界就像是一块保护 地,我在这里找到了土壤和 种子,以及播植和收获的方 式,我要的不是自给自足, 我企望还有多余的能够奉献 给别人——这倒是我从很早 ,甚至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 孩子时就有的想法,只是不 知如何能够做到。 所以要说,遇到文学是 我此生最大的幸运,至少让 实现自己的心愿有了某种微 乎其微的可能。 四 我在大学读的是中文系 ,毕业之后从事的是新闻工 作,同样是使用文字,却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一开 始我并不知道,是逐步有了 体会,这样的体会在实操中 越来越深。 有句话说:“新闻结束的 地方文学开始”,这句话真 是令我感慨良多。这几十年 间,我一边采写新闻一边创 作小说,我竟不觉得自己是 在做着两份工作,我恍然感 觉我是寄居在同一躯体中的 两个人。我并不是要说自己 内心如何分裂,不是的,我 要说的是当我关注那些事件 和现象时,我落下的眼光居 然不止一种。我终于明白, 文学不是从新闻结束的地方 开始,它也许是在新闻发生 甚至尚未发生时就开始了。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用冷 静的眼光看世界,不人云亦 云。其实做起来是相当困难 的。阅读使我头脑清醒。写 作使我与世界接榫。我懂得 了有时候我只是看见了真实 ,却没有看见真相——光有 真实是不够的,远远不够, 有时甚至真实也不过就是现 象。因为文学的训练,我升 级了自己版本较低的感知方 式,学会同时接受矛盾的想 法和说法,学会去看水面之 下的东西,学会去体察别人 的欢笑和眼泪。 我自己的世界因而得到 拓展。 …… 我是后来才知道,小说 不仅有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它其实还包含了作者的智慧 、见识、才能、阅历甚至是 弱点和缺陷。童年的遭遇和 经历使我很早就体会到了恐 惧、孤立、无助、沮丧、失 望等等情绪,我变得敏感和 脆弱。我在阅读前辈作家的 传记时看到不少人也是因为 童年的不幸和冷遇在文学中 找到藏身之处,文学的力量 让他们和这个世界建立起恰 当的关系。我自己的体会是 ,文学犹如一双温暖有力的 大手,在抚慰我们心灵的同 时,也在我们面前建起一座 与我们身处其间的现实世界 息息相关交相辉映的更为宏 大深邃的世界。这个虚构的 世界,不仅让我们领略人间 的丰富,也容纳我们的灵魂 。 十 我们中国人凡事喜欢讲 缘分,一本小说集哪些篇目 放在一起,在我看来也是机 缘凑巧。通常,写完的小说 我很少或者不再 精彩页 梅子黄时雨 不认识倪先生的时候我就留意他了。因为工作关系我频繁出差上海,每次基本住同一个饭店。闲暇的时候我常去光顾饭店附近的咖啡馆,有一家在弄堂深处门脸刷成湖蓝色名叫“蔚蓝之海”的咖啡馆是我去得最多的。好几次我在这个咖啡馆里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坐在靠窗的桌子边,面前放着一杯冒着气泡的苏打水,对面总是坐着不同的女士。那些女士都比他年轻得多,大约也就二三十岁。看老先生和她们的样子并不像是谈情说爱,也不像是闲聊,倒像是一对一地辅导。因为不过是匆匆一瞥,我也就留下这么点儿模糊的印象。 与倪先生熟识之后他告诉我他确实是在给她们辅导雅思,我理所当然地以为他是英语老师,他听了开心地笑起来,说能到学校里当老师一直是他的一个梦,只不过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他告诉我他这一生做过不少工作,他在街道小工厂里糊过纸盒子,在副食店里站过柜台,还在公交公司当过调度员,不过时间都很短暂,他做得最长的一份公职是当过三年半的邮递员,穿着绿制服骑着刷着绿漆的自行车在徐家汇一带风雨无阻地送信。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他辞职去了德国,而他原本是准备去英国的。他有一个叔公早年在英国定居,老人家无儿无女,写信叫他去继承遗产。他兴兴头头学了英语,东拼西凑借了旅费,又东奔西跑办齐了各种手续,正准备买机票启程去英国,结果和分手一年多的初恋女友旧情复燃耽搁了下来。他打算结了婚再去,这当口收到叔公飞越重洋的来信,说自己不幸破产,已经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他了,怕他失望,特写信向他说明。他收到叔公的信倒是并没有太大的失望,因为虽然有好几个月都在为出国这件事忙碌,但他心里并无确实的感觉,继承遗产就像是说说而已,这样的事情之前他也只是在电影里见过,这下他也就正好打消了出国的念头。他很快结了婚,在上海踏踏实实安享一份柴米油盐的小日子。不过因为他英语不错,他的一位家里有些背景的同学来找他一起做外贸。那时他年轻英俊,风度翩翩,头脑灵活,懂得人情世故,本能地会讨人喜欢,因此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他们把中国的纺织品以极低廉的价格销往德国的超市,同时也做一些旧家具生意,包括把一些不允许出关的年头久远的旧屏风和旧家具拆开来夹在三夹板里运出去,几年下来就发了大财。 倪先生说起这一段是欣悦和欢快的,他脸上泛起红光,整个人就像一只亮堂堂的灯盏。也许是因为曾经有不少时间生活在欧洲,他举止文雅,气度雍容,绅士派头十足。虽说上了年纪,但依然是很有魅力。尤其是他笑容里的那份真挚和友善,让他看上去略显矜持和清冷的外表变得十分生动和亲切。有几次他的学生因故迟到,我看见他一次次走到咖啡馆外面迎候,就像在车站等待晚点的亲人。而当她们来到,他又若无其事,谈笑风生,没有一丝一毫责怪的神色。和他闲聊我也觉得相当有意思,他坦率诚恳,言谈之中渗透着一种自我调侃和苦中作乐的幽默感,这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不尽相同。五六月间我又去上海出差,在江南梅雨季节闷热潮湿的下午和冗长无聊的晚上,我习惯性地去冷气开得很足的“蔚蓝之海”闲坐消磨时光。倪先生上完课之后总会笑眯眯地走过来和我闲聊会儿。有天,他说他在网上百度到我是一个作家,他笑得就像孩子似的对我说:“那我就可以毫无障碍地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啦。” 不出所料,他给我讲了他的感情故事,或许可以这么说,他对我讲了很多他的隐私。 倪先生的妻子就是他那位旧情复燃的初恋女友,名叫苏瑞雪,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此他的母亲不同意这门婚事,他本人也不是没有犹豫,但两个人还是结了婚。他们从中学时代就开始谈恋爱,从拉拉小手算起前后处了有十五年。倪先生说那会儿的爱情非常单纯也非常纯洁,两个人在一起说过太多海誓山盟的话,不结婚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他们去白云照相馆拍了结婚照,花了一块钱领了两本织锦缎封面的红彤彤的结婚证。那是1980年,倪先生三十岁,妻子比他大两岁。 因为妻子有心脏病他们不能要孩子,倪先生觉得这没有什么,没有孩子至少清静。结婚之初他很照顾苏瑞雪,家务不要她做,都是他自己动手。后来有钱了,家里常年请保姆。苏瑞雪因为身体不好没有下放,她顶替父亲在百货公司上班。他下海挣了钱之后她便辞职了,就在家里织织毛线看看电视。婚后她身体依然不好,脸色越来越苍白,瘦得就像影子一般。他叫她出去走走,她不肯。她不爱动,见人也怕。他一有空就陪她出去,还带她去邻居家里串门。后来她总算跟街坊四邻走得熟了,再后来她每天睡过午觉起来出去跟他们打八圈麻将。 结婚三年多,倪先生和金小娥好上了。金小娥是和他一起做生意的同学小霍的小姨娘,他第一次见到她还跟着小霍一起叫她“小阿姨”呢。金小娥比他小五岁,刚刚离婚不久,搬到她大姐家来住。金小娥长得胖乎乎的,一笑嘴角边两个小酒窝,既娇憨又明媚。他第一次见到她就非常喜欢她,得知她离婚了,他一边为她叹惜,一边又暗自高兴。在她身上他看不出一点离过婚的痕迹,尤其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