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物质文化极度繁荣的封建帝国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苦难与挫折,无数杰出人士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和中华文明传承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有中华古文明不曾中断,且持续演进、传承至今,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之古文明。《中华古代文明之光》基于作者主持和参与的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研项目子课题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对众多考古遗址的现场调研、考古资料收集整理、历史文献整理与梳理,从文字、冶金与青铜器、祭祀、城市、先贤思想及古代文明传播等方面,论述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与特色。本书力求能图文并茂地叙述中华古代文明的成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典型事件及场景与人物,期望我们能从中汲取智慧、吸收营养,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期望中华古代文明能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有所贡献,使中华古文明成就能为解决生态危机等难题提供经验、借鉴和智慧。 本书可供历史学、考古学及文史爱好者参阅。 作者简介 毛锋,1963年2月出生,199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分配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作,2002年起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兼任清华大学企合委石油石化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起兼任清华大学3S中心常务副主任,2008年创建“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并任第一届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研究,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GIS与VR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探源碳汇空间格局的城乡空间规划方法研究”等;已经承担完成国家纵向科研课题或项目约20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录 序一 乌可力 序二 莫宣学 前言 毛锋 第一篇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第一章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陶器刻画符号的演变与似图画文字 第三节 甲骨文与汉字的起源 第四节 汉字的演变 第二章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 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矿冶与冶铜 第二节 夏朝时期的青铜器 第三节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 第四节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第三章 中国古代祭祀文明 第一节 约5500年前的祭祀遗址遗迹和遗物:牛河梁女神庙及玉器 第二节 4500年前的祭祀遗址遗迹和遗物:良渚的祭祀和玉礼制度 第三节 4000多年前的祭祀遗址遗迹和遗物:陶寺、王湾、二里头 第四节 3000多年前的祭祀遗址遗迹和遗物:商朝的礼祭祀和礼器 第五节 夏商前后的三星堆-金沙文明及其祭祀文化 第六节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遗址遗迹和遗物 第七节 中国古代祭祀等礼仪制度的继承与传承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城市文明 第四章 古代文明认知与古代早期城市 第一节 对东方和西方物质概念认知的演进 第二节 对东方和西方时间、空间认知的演进 第三节 现代科学对物质、时间、空间的认知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标志和标准 第五节 地球上最早的城市 第五章 中国早期城市文明 第一节 中国早期城市产生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中国最早的城市 第三节 夏朝和商朝的城市 第四节 商朝及商朝的都城 第六章 西周至秦汉时期的城市发展高潮 第一节 周祖的仁政与周朝的建立 第二节 西周的都城(公元前1046—前771年)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城市(公元前1046—前771年)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五节 秦汉统一王朝的城市体系(公元前221—前207年) 第六节 西汉定都长安与西汉的城市发展(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第七节 东汉都城洛阳与东汉的城市发展(公元25—220年)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城市发展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城市发展 第二节 北魏洛阳 第三节 隋唐的城市 第八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城市 第一节 朱温篡唐与五代十国 第二节 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 第三节 鼎盛于唐朝毁于战火的高昌、交河故城 第九章 宋、辽、夏、金的城市 第一节 北宋的疆域和城市发展 第二节 北宋东京开封 第三节 二帝被俘与北宋的灭亡 第四节 契丹辽朝及其五京 第五节 女真金朝及其兴衰 第六节 女真金朝的三京 第七节 党项西夏及其都城兴庆府 第八节 南宋及其都城临安 第十章 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成就 第一节 元朝及元大都 第二节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营建元大都 第三节 明朝及全国工商业城市的繁荣 第四节 明朝园林城市的兴盛 第五节 清朝边疆城市的发展与全国城市体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光芒闪耀的中国史前文化 第十一章 人类起源与中国古代地质环境 第一节 人类得以起源和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二节 我国的第四纪与人类文化事件 第三节 中国区域的早期直立人 第十二章 星光闪耀的中国旧石器文化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早期旧石器文化 第三节 我国的中期旧石器文化 第四节 我国晚期旧石器文化 第十三章 光芒四射的中国新石器文化 第一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第二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第三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参考文献 第四篇 中华文明的光辉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光辉 第一节 《周易》及其哲学思想 第二节 孔子与儒家思想 第三节 老子与道家思想 第四节 孙子与兵家思想 第五节 墨子与墨家思想 第六节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第七节 古代其他诸子思想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 第一节 科学发现与创造的光辉 第二节 技术发明的光辉 第十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 第一节 先秦文学成就 第二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三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四节 唐宋诗词 第五节 元曲与明清小说 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艺术的光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绘画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石窟艺术 第三节 中国古代手工艺术品 参考文献 第五篇 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吸纳融合 第十八章 中华文明的传播 第一节 中华文明向东邻朝鲜半岛的传播 第二节 中华文明向东邻日本的传播 第三节 中华文明向南邻越南的传播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世界传播 第十九章 外来文明的吸纳与融合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中国 第二节 儒、道、释的融合 第三节 欧洲的崛起与地理大发现 导语 本书作者毛锋教授基于他参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科研经历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后编纂为本书。本书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传承的历史进程,总结并提炼中华文明的光辉之处,这不仅对加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全世界各族人民借鉴中华先祖的思想和智慧,共同解决当今世界难题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