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向着少女与光(巴尔蒂斯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也是最神秘的画家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在书中,他深情回忆自己的一生、所经历的难忘的人与事、所钟爱的事物,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秉持的创作理念、身历的创作体验。在回忆录里,巴尔蒂斯描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母亲以及母亲的情人——自己的精神教父里尔克;回忆了自己创作早期,20年代现代绘画黄金时期巴黎的师友:毕加索,贾科梅蒂,德朗,阿尔托,《小王子》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大诗人夏尔(之后驰名世界诗坛的德国诗人策兰的先驱),加缪等。还有他的婚姻,他的女儿,他的猫。所有这些都围绕他的绘画、他的创作而缤纷涌现。同样,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自己的创作心路,点评了当代艺术,谈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及其对自己创作的激励。文字简净优美,叙述节奏明快,形式强烈,古典而又现代:明澈,让你明明白白地感到美,而又似乎总是有一种无法参透的东西盘桓心中。其迷人,一如其绘画所给予的。 作者简介 柯梦琦,北京大学法语专业和艺术学专业双学位学士,法国里尔大学当代艺术展览与创作专业硕士。自由译者。 目录 镜畔画家/ 保罗·隆巴 出版者说明 前言/ 阿兰·维尔龚德莱 巴尔蒂斯回忆录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序言 巴尔蒂斯的一生横贯整 个世纪。我们读他的《回忆 录》,应该把它当作他的遗 言来读。这是他走到生命尽 头说的话。这是他屏住气, 低吟出来的话,他的气息摇 摆不定,渐渐暗淡,但却充 满了对年轻时代完好无损的 回忆,似乎这回忆又重新给 予其生命,让他重新焕发活 力。 《回忆录》历时两年写 就,在这当中,巴尔蒂斯吐 露了许多以往很少谈及的往 事,包括那些让他高兴开怀 的境遇。他希望我们把这些 看作生活的一课,这是一位 在思考的画家留给我们的最 后一课,正如佩吉所说,“ 只有传统才具有革命性”, 并且具有绝对的现代性。 我第一次与巴尔蒂斯和 他的妻子节子见面,是在罗 西涅尔的木屋里。那时我就 知道,我们将一起完成的这 部作品将是独一无二的。巴 尔蒂斯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 ,他说话几乎听不见,他的 声音嘶哑而结巴,几乎不可 能将过去的这个世纪讲述出 来,也无法清晰而富有条理 地回顾他的一生,并得到佐 证。然而,正如玛格丽特· 杜拉斯所说:“去吧,到沉 默中去,一切都在那里重逢 。”在我动笔时,事情就这 样慢慢地构建完成。用马塞 尔·普鲁斯特的话说,是聆 听私密的歌声,这声音无可 琢磨,无所形状,却如“巨 大的记忆大厦”持久挺立。 巴尔蒂斯的一生就将在 罗西涅尔的木屋中完成。在 这里,巴尔蒂斯决定在度过 这一生之后,将他虔诚而小 心翼翼保护的生命回忆,作 为一份礼物送给世人。为什 么他的想法突然发生这么大 的转变?巴尔蒂斯在与我的 谈话中多次提到了其中的缘 由。首先,在生命走到尽头 ,即将慢慢熄灭之际,回忆 过去是抗击死亡、追寻他讴 歌的生命的一种方式。他不 把生命看作一种特权,而是 看作上帝的礼物。他每天都 想感谢上帝。 因此,讲述和倾诉是继 续生活下去的一种方式,是 继续他的工作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原因则更出乎意料。 他发现,1993年以来,我 一直生活在约翰·保罗二世 周围。我在罗马、克拉科夫 以及世界许多地方,对教皇 做了多次采访,最终撰写出 这位杰出教皇的传记,后来 又写了一本关于他的童年的 书。知道我是约翰·保罗二 世的传记作者,这对巴尔蒂 斯来说是一种保证,这样我 才得以与他一起工作。他在 美第奇别墅川度过了很长一 段时间,在这期间他变得十 分虔诚,经常到梵蒂冈看望 他的波兰同胞。 背景、环境以及项目本 身,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巴尔蒂斯便可以开始这浪漫 的回溯,穿越回时光,讲述 他生命的长长的故事。直到 这时,这个故事他都没有向 别人讲起过。 我说过,背景是一间木 屋,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的 木屋,像一座隐匿在高山中 的东方寺庙,有点吴哥窟的 感觉。木屋坐落在山谷中, 曾经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 家旅馆。屋顶由长而宽的石 板铺成,就像贝居安女修会 修女戴的帽子,旁边是一个 小谷仓,谷仓上面长满了爬 山虎,墙面用石灰刷成白色 ,搭配绿色的木筋,颜色舒 适。这曾是主人的工作室。 屋内,大型画布在滚动托架 上循环滑动,如同一个个神 圣历史的无声见证者,在封 闭的空间里自娱自乐,因为 除了大师夫人和他的孩子, 以及极少数的宾客朋友,没 有人能进到这里。在谷仓旁 边毗连的土地上,有一座俄 罗斯枞木屋式,或者也可以 说是蒂罗尔(Tyrol)地区风格 的马场。马场建得像一个市 集,颜色艳丽,诗意地隐藏 在山间风景之中,山上牛群 的铃铛不停地丁零作响。开 往格斯塔德(Gstaad)的小火 车从山下经过,总在同一个 转弯口呼啸而过,继而消失 在森林之中。 …… 这本书于2001年出版时 ,他已经去世几个月了,有 少数几个批评家反对他的言 论。这些人并不了解巴尔蒂 斯的极限裸露和他的年纪, 也不明白他的人性。他们匆 匆了解的巴尔蒂斯,是他的 骄傲自大。他就像于斯曼小 说《逆流》《ARebours)中 的主人翁德塞森特一样,将 自己的骄傲高高举起。他们 喜欢的,是波德莱尔所说的 “让人不悦的贵族艺术”,并 止步于此。这些人忘记了巴 尔蒂斯年轻时,曾在托斯卡 纳小教堂里度过无数的夜晚 ,在蜡烛昏暗的光亮下,临 摹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 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画家 的作品。这段经历对他的影 响很深。他们还忘记了巴尔 蒂斯用绘画描绘出了他一生 的足迹,而绘画则像一种献 祭一样,将他指引到此时此 地,也就是写《回忆录》时 的境况。他们也忘记了巴尔 蒂斯在罗西涅尔隐世木屋里 所说的话,远远超越了他们 从中塑造出的形象。 巴尔蒂斯放心地在这一 时间里说了真话,而真话可 能让人一时不悦,但却超越 了所有的陈词滥调、偏见成 见和唯一想法。真话将官方 历史的皮囊一一撕开,因为 巴尔蒂斯到这样高龄,在他 去世之前,已经无所谓失去 和获得了,如果有,那也只 是陪伴了他一生的荣光与骄 傲:绘画。 阿兰·维尔龚德莱, 2016年2月 导语 20世纪最后的具象派绘画大师,留给我们的最后一课。书中谈到童年和成长经历——精神教父里尔克,首次自述创作生涯、分享创作理念、点评当代艺术、谈论宗教信仰及其对创作的激励,谈及创作主题——少女、光、镜子与猫等,毕加索、贾科梅蒂、圣埃克絮佩里、夏尔、阿尔托、加缪等这些20世纪法国的文化名人悉数登场。 精彩页 要学会观察光,光方向的改变,它的消隐,它的过渡。旱晨,用过早餐,读完邮件,就要开始观察光的状态。如此一来,便可以知道今天是否能作画,是否能深入地探索绘画的奥秘,画室里的光是否足以穿透进来。 在罗西涅尔,一切都没变。是个实实在在的村子。整个童年,我都在阿尔卑斯山这一带度过。面对着皑皑白雪映衬下,贝阿滕贝格大片阴森森的棕色杉树林。其实,我们之所以来这里就是因为我对山区的怀念之情。罗西涅尔帮助我前进,让我提笔作画。 因为绘画就在于此。我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绘画只在于此。 在这里,好像驻扎着一种宁静。山巅伟岸高耸,周围白皑皑的积雪无比厚实,散落在山野间的农舍质朴而友好,奶牛脖子上铃铛叮当作响,火车沿着山腰上小型铁路蜿蜒而过,向来不会误点。一切都让我们安静下来。 所以,来看看光的状态。眼下的这一天,画作将会有所进展。这幅画已经画了很久。也许,在画布前沉思良久之后,能轻轻点上一笔。仅是这一笔,便是征服绘画奥秘的一线希望。 画室是工作的地方。更是劳作的地方。是做手艺的地方。这里是最为重要的。在这里我静心凝神,它像是一个能让人寻获启示的地方。我记得贾科梅蒂的画室。很迷人,堆满了物品、绘画材料和纸张,让人感觉靠近了那些秘密。我非常仰慕贾科梅蒂,敬重他,对他充满感情。他是兄长,也是好友。正是因为如此,我保存着他的这张相片,我不知道它是谁拍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但这样我便在他身旁工作,有他亲切而充满激励性的目光陪着我。 我必须对当今的画家们说,一切都是在画室中进行的,需要花时间慢慢完成。 我喜欢花时间看着画布,在画布前沉思。凝视着画布。静静地度过这段无与伦比的时光。冬天的大暖炉呼呼作响。一些画室里常听到的声音。节子搅拌的颜料,笔刷在画布上摩擦的声响,一切归于宁静。准备好进入画中形象探知其中的秘密,准备好修改润饰,通常只需草草几笔就能让画作的主题进入无限和未知的意蕴。从画室巨大的玻璃窗望出去,群山像守护者一样耸现。从维泰博附近的蒙特卡维罗城堡远眺,靠后的地方可以看到西米诺山,山上有条条小径,穿过簇拥在山腰的黑色杉树林。无论在这里还是那里,都是同一回事,关于力量和奥秘。就像一个欣然接纳自身黑暗的世界。我知道,在那里,必须驻足停留才能到达终点。 要懂得掌握和适应时间的概念,我是说如果想要从中获得意义的话。要通过将时间献给画布来获得那份可能的启示。怀着觅得启示的希望。处在这种心境中。摆出这种姿态。我的作品,过去的,现在的,一直是在信仰精神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我非常看重祈祷。祈祷能带你走向正确的道路。我是个虔敬的天主教教徒。绘画是通向上帝奥秘的一种路径。从天国汲取一些光芒。这不是出于虚荣,而是出于谦卑。只为能够捕捉到些许光亮。这就是我喜爱意大利的原因。初次去意大利时我很年轻,只有15岁或17岁,我立刻就爱上了这个国家,那里的人都很亲切,风景也富有温情。我一直认为意大利是片精神化的土地。充满灵性。从蒙特卡维罗城堡的任何一扇窗户看出去,都是一幅画呈现在眼前。一幅画和一次祈祷其实是一回事:最终领悟到的天真,从消逝时间中抓住的瞬间。捕捉到的一份永恒。 一幅画我可以画上十几年,这一点我是出了名的。我知道什么时候算画完。也就是,什么时候画作是完成了。无需再加任何一笔、任何其他颜色来修改最终达到的这个世界,这个最终见到的神秘空间。画室里静默而又洪亮的祷告结束。无声的凝视告一段落。美的理念得到实现。 我总是强调祈祷的必要性。作画即如祈祷。由此进入宁静的状态,接近世上看不见的事物。因为这些话是说给大部分傻瓜听的,他们做着所谓的当代艺术,是一些完全不懂绘画的艺术家,所以我不确定这些话是否能被完全理解和领会。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有绘画本身就足够了。要想稍微接触一点绘画,就需要,用我的话说,依照宗教仪式来领会它。将它所能带来的看作一种恩赐。我无法舍弃这个宗教词语,我找不到比它更恰当、更贴近的词来表达我想要的意思。在这个神圣的世界,让自己做好准备,谦逊,虚心,并且将自己献祭出去,以此来找回绘画的核心实质。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