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工程伦理是讨论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懂工程科学、懂工程技术、懂工程管理、懂工程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并能够自觉担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这一伦理责任的工程专业人员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工程伦理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工程伦理教材有完整的课程和案例体系,但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工程伦理案例、课程体系和教材。本书作为研究生层次的教材,即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伦理课程教材和案例体系。本书内容分为二部分: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刘丽娜,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英国阿伯丁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博士。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实习;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柏林文化外交研究所、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交流访学。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级、校级等多项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相关课题;在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文物回归、国际法新问题等学术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第1章 绪论 1.1 课程背景与目标 1.2 课程理念 1.3 课程的内容与课程管理 第2章 工程概念及其特征 2.1 工程概念 2.2 工程思维 2.3 工程师 第3章 伦理概念及其特征 3.1 伦理概念 3.2 社会规范体系 3.3 工程伦理规范体系 第4章 工程伦理的最高原则——工程造福人类 4.1 工程造福人类的职业目标 4.2 人道主义 4.3 造福人类——工程伦理案例 第5章 工程的伦理问题 5.1 工程与人 5.2 工程与社会 5.3 工程与自然 第6章 工程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6.1 实事求是是科学和工程的生命 6.2 开拓创新是竞争发展的灵魂 6.3 工程师的职业处境与制度建设 第7章 工程师职业道德——严谨认真 精益求精 7.1 尽职尽责 恪守行业规范 7.2 集中精力精进业务 7.3 正确对待利益 第8章 工程师职业道德——团队合作 互惠互利 8.1 合作的首要条件——共同目标 8.2 合作考验工程师的社会工作能力 8.3 处理好工程的社会关系 第二部分 教学实践 第9章 工学学位论文选题中的伦理分析 9.1 选题的社会价值 9.2 规划设计阶段的工程伦理考量 9.3 制造安装阶段的工程伦理考量 9.4 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伦理考量 第10章 学位论文和工程实习的道德规范 10.1 学术道德规范 10.2 实习、实验规范 10.3 相关案例和技术规范链接 第11章 工科学生在科研及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伦理要求 11.1 学风和工作态度 11.2 团队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11.3 工程实践完成度的伦理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