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外国哲学》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外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除了继续发表对外国哲学历史和经典的诠释性论文外,本刊将特别注重发表史论结合、批判性评论、中外哲学比较等方面的佳作。 本辑《外国哲学》由六个栏目组成,分别为:学术批评、希腊哲学研究、中世纪哲学研究、近代哲学研究、分析哲学专栏、现代哲学研究。 目录 学术批评 彭志君 先验图型何以是“纯粹自然科学判断”的第三者?——对胡好基本观点的进一步澄清和补释 魏依侬 评丹尼尔斯卫生公正理论中的健康概念及其特殊道德地位 希腊哲学研究 刘素民 在启蒙的古希腊哲学中探寻“无神论” 聂建松 柏拉图与“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的“名号”理论比较研究 吴天岳 亚里士多德论混合行动 中世纪哲学研究 徐龙飞 基督宗教首席权概念生成史研究(上) 黄敬哲 自虚无创世——奥古斯丁的基督宗教本体论研究 近代哲学研究 刘璐 笛卡尔的激情控制理论是否会动摇“身心固定关联原则”? 骆长捷 精致的与料理论及其限度——休谟的观念论再考察 分析哲学专栏 专栏寄语 李麒麟 模态化的知识论——关于认知敏感性与认知安全性的案例研究 孟繁昊 知识在什么意义上要求响应性? 现代哲学研究 贾克防 个人同一性研究的五种理论进路 李高荣 论逻辑原子主义的罗素版本与维特根斯坦版本之相互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