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器物除碗、盘、洗等以外,其他多为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如鼎式炉、簋式炉、贯耳瓶等,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一些古代墓葬、窖藏和瓷窑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灰青釉带开片的瓷器,为进一步厘清哥窑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为哥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哥窑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目录 漫谈哥窑 试论哥窑几个问题 关于宋代传世哥窑的探讨 关于哥窑产地的综合研究 “哥窑”的正名及其相关问题 传世哥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官”“哥”再论 哥窑瓷与官窑瓷的若干问题探讨 就瓷器表征浅谈哥窑与南宋官窑及黑胎龙泉的异同 “官、哥不分”再思考 龙泉窑黑胎青瓷的考古发现与认识 浙江地区南宋时期黑胎青瓷的生产 论宋代龙泉窑铁胎青瓷多层釉工艺 嫉妒的冰裂——宋元哥釉青瓷文化结构及审美阐释 明初哥窑小议二题 朝鲜时代的文人趣味与哥窑 谈景德镇地区出土仿哥釉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朝仿哥釉瓷器 传世哥窑制瓷技艺与哥窑窑址之谜的关系 故宫博物院院藏传世哥窑瓷器的显微特征 故宫博物院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釉瓷及相关窑址出土瓷片的关联研究 “故宫博物院哥窑学术研讨会”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