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课时练习类的配套教辅,我们首先注重了课时设置的全面性、实用性,在设置新授课时的基础上,配设了阶段测试及单元整合提升,使课时设置与教学进程保持一致;在课时划分方面,我们立足于教学参考书上的一般要求,并结合了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确保课时划分与教学实际相适应;每课时的作业编设则尽量与教材及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力求使每份作业都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完美诠释和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本书每份作业均设有“知识梳理”“基础过关”“能力进阶”三个栏目,每个栏目均立足于把握新授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题量的设置上尽量与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相符,使每个栏目的功能落到实处;在题型与难易程度方面则确保与教材呈现的相关内容对应,不随意拔高难度;在编设题目时,则遵循原创与经典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其新颖性、适用性,力求使每道题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本书不仅设有全面系统的课时作业,还配有单元素养评价卷及期中、期末素养评价卷,另册夹于书中,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各阶段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自我提升;配设的背记手册则帮助学生梳理教材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本书还附设了较为详尽的答案与解析,以便于学生自查自纠,从而实现了平时练习与阶段性测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学习检测体系。 目录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阶段检测(一)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整合提升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多民唳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阶段检测(二)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二单元整合提升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阶段检测(三)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三单元整合提升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人关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阶段检测(四) 第四单元整合提升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阶段检测(五)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五单元整合提升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阶段检测(六) 第六单元整合提升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阶段检测(七) 第七单元整合提升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阶段检测(八)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第八单元整合提升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阶段检测(九)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整合提升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阶段检测(十)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第十单元整合提升 素养评价卷(活页) 第一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二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三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四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五单元素养评价卷 期中素养评价卷 第六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七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八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九单元素养评价卷 第十单元素养评价卷 期末素养评价卷 答案与解析(另册) 背记手册(另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