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袁崇焕传(修订本)(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阎崇年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记述了袁崇焕的一生事迹、诗文著述、后世影响,以及宝贵的精神遗产。重点书写了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在辽东抵御八旗铁蹄,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后又取得保卫京师大捷,成为明王朝大厦的救火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主昏政暗、大厦将倾的局势下,袁崇焕明知艰险而敢于任事,因功遭嫉而不避不畏,最终惨遭冤杀的历史悲剧。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出版《阎崇年集》(25卷),专著《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康熙帝大传》、《古都北京》(中、英、法、德文版)等,论文集《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阎崇年自选集》,在中央电视台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大故宫》《御窑千年》,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 目录 原版序 第一章 青年时代 一、读书科考 二、满洲兴起 第二章 投笔从戎 一、邵武清官 二、察视边防 第三章 营筑宁远 一、奏告首辅 二、营筑宁远 第四章 宁远大捷 一、独卧孤城 二、宁远告捷 第五章 宁锦大捷 一、吊丧修城 二、宁锦大捷 第六章 因功遭嫉 一、胜败申说 二、遭谗去职 第七章 督师蓟辽 一、赴辽饯别 二、平台奏对 附录:《袁崇焕督辽饯别图咏卷》作者与诗 第八章 平息兵变 一、官逼兵反 二、平息兵变 第九章 议和受冤 一、天启议和 二、崇祯议和 第十章 斩毛文龙 一、毛帅跋扈 二、计斩毛帅 附录: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第十一章 保卫京师 一、北京危急 二、两战告捷 第十二章 含冤磔死 一、反间毒计 二、惨遭杀害 第十三章 诗文著述 一、重要诗文 二、不同流传 第十四章 后人追念 一、丰功伟绩 二、千古凭吊 第十五章 崇焕精神 一、仁:仁爱亲民 二、智:以智求胜 三、勇:勇敢拼搏 四、新:求新进取 五、廉:清正廉洁 袁崇焕年谱 参考书目 原版后记 序言 明朝历史上有三位军事 天才:早期的徐天德(徐 达),中期的戚继光,晚 期的袁崇焕。他们都能做 到为官、为将、为帅的高 修养、高境界:仁、智、 勇、新、廉。徐天德和戚 继光都算是善终,袁崇焕 却吞下恶果。 袁崇焕既是一位悲剧的 天才,也是一位天才的悲 剧。 明朝后期为辽东边事, 有两个人被错杀:一个是 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 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 。万历朝误杀了塔克世, 崇祯朝错杀了袁崇焕,从 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 变:前者,努尔哈赤含恨 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历 史关节点;后者,朱由检 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 灭亡——“自崇焕死,边事 益无人,明亡征决矣!”通 俗地说,万历帝误杀了塔 克世,大明皇朝自己制造 了焚烧朱家皇朝大厦的纵 火者;崇祯帝错杀了袁崇 焕,大明皇朝又自己杀死 了保护朱家皇朝大厦的救 火者。 历史逻辑,值得深思: 前因后果,因缘相报——袁 崇焕是努尔哈赤的克星, 皇太极又是袁崇焕的克星 。 本书主要叙述袁崇焕的 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后金 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 皇太极;又写崇祯帝如何 中反间计、错杀袁崇焕而 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 星。本书重点叙述明朝兵 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 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 —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 ,为辽事而忘家卫国,为 辽事而施展才华,也为辽 事而建树功勋;因辽事而 得罪同僚,因辽事而召唤 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 ,也因辽事而名垂千古。 袁崇焕留下了滴滴血、声 声泪、字字金、句句玉的 至理名言: 顾勇猛图敌,敌必仇; 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 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 ;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 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 毁言日至,从古已然。 撰写袁崇焕的生平传记 ,使我想起《石灰吟》诗 云: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形象地概括 了英雄豪杰生命历程的四 种精神境界,也形象地概 括了袁崇焕生命历程的四 种精神境界。 袁崇焕平生第一大历史 功绩,就是夺取宁远大捷 。袁崇焕夺取宁远大捷的 原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凭坚城以用大炮”。这个历 史经验概括得贴切,也很 精辟。我认为,袁崇焕获 得宁远大捷,自然有其政 治的、军事的、思想的、 策略的、经济的、地理的 、民族的、文化的、指挥 的、武器的原因;然而, 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的直 接经验,可以概括为两句 话、八个字,这就是“指挥 正确”和“武器先进”。 袁崇焕夺取宁远大捷之 后,又相继夺取了宁锦大 捷和京师大捷。宁远、宁 锦、京师三次大捷,奠定 了袁崇焕的历史地位。袁 崇焕感人之处,既是他的 丰功伟绩,更是他的品格 精神。 袁崇焕的性格,凸显一 个“敢”字——敢走险路,敢 担责任,敢犯上司,敢违 圣颜。他为大明江山社稷 ,披荆斩棘,跋涉前进, 竭尽所能,身心践行。袁 崇焕的这种性格,既成就 了他的丰功伟绩,也铸成 了他的人生悲剧。 袁崇焕的精神,主要体 现在爱国、智慧、勇敢、 求新、清廉,简言之,就 是仁、智、勇、新、廉。 为官清廉,很不容易。《 宋史·岳飞传》记载:“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天下太平矣!’”袁崇焕的 确做到了——当文官不爱钱 ,做武官既不爱钱又不惜 死。他能够爱国亲民,任 劳任怨,知难而上,敢于 创新。他居官十年,热血 沸腾,智勇超群,勤恳敬 业,俭朴清廉,坦坦荡荡 ,熠熠煌煌,其“父母不得 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 ,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 游不得以为朋友”。 袁崇焕留给后人的座右 铭是: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 原不为封侯。 袁崇焕的德言与功业、 勤政与清廉、无私与无畏 、冤死与风骨,动天地、 泣鬼神、撼人心、贯古今 。袁崇焕之死,不仅是他 个人的悲剧,不仅是大明 朝的悲剧,不仅是汉文化 的一幕悲剧,更是中华文 明的一场悲剧。这场历史 悲剧,袁崇焕以陨星的光 亮,划破君主专制黑暗的 天庭,震撼世人的愚昧与 心灵,激发人们的智慧与 觉醒。袁崇焕也有疏失—— 失言(如五年复辽)、失 友(如同满桂关系)、失 礼(如先斩毛文龙而后奏 )。疏失之原,或则有三 。其一,阅历:袁崇焕由 七品知县在五年之间升为 巡抚,不到一年又升为兵 部尚书、蓟辽督师,历练 少,见识浅,未能把握明 朝、后金、蒙古、朝鲜四 方关系之大局与走势,智 慧不周,谋虑有隙,顾此 失彼,留下后患;其二, 性格:性情狷躁,急于求 成,袁崇焕“复辽”的话说得 过满,斩帅的事做得过莽 ;其三,修养:格局贵大 ,器量忌小,袁崇焕在处 理高层人事关系上,缺乏 胸怀、机谋、沉稳和气度 。 然而,瑕不掩瑜,这些 都不能掩盖袁崇焕的英雄 光辉。 历史表明,世界上任何 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 有属于自己的天才和英雄 。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伟 岸脊梁、精神化身,是历 史和人民的传承者、引路 人。人们可以生动而通俗 地讲述他 导语 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还是“贰臣”?历史谁来评说?看阎崇年先生怎么说。 这里既有故事,又有史料;既有分析,又有佐证。全面记述袁崇焕的一生,探寻明朝后期的真实历史背景。 明朝后期为辽东边事,有两个人被错杀: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万历帝误杀了塔克世,崇祯帝错杀了袁崇焕,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变。 后记 拙著《袁崇焕传》于 200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至今已经十一年。十一年 来,我在中央电视台《百 家讲坛》讲《明亡清兴六 十年》,并以同名由中华 书局出书。 有一件事情,鲜为人知 ,我在这里,做个交代。“ 清十二帝疑案”热播和《正 说清朝十二帝》热销之后 ,时任《百家讲坛》制片 人的万卫先生约我讲《袁 崇焕》。他提出讲100集, 我说袁崇焕在辽东军事舞 台上只有八年;他说:那 就打对折,讲50集。随之 ,设计为48讲。这48讲每 一讲的片头,都是“袁崇焕” 三个红色大字。 《袁崇焕》录播片已经 制好、审查、入库、待播 。在正式播出前10余天, 万卫先生突然打电话来说 :片名“袁崇焕”不行,因为 我们做问卷调查,有的观 众不知道“袁崇焕”是谁,这 会影响收视率。我说:这 不可能,上过学的都知道“ 袁崇焕”。他说:农村有没 上过学的家庭妇女,她们 不知道“袁崇焕”!我无言以 对。万卫先生说:我们经 过商量,片名就叫《明亡 清兴六十年》,因为不管 上过学的还是没上过学的 ,说“明清”、说“兴亡”、说 “六十年”都能懂。我说因为 书已排版,要征求中华书 局的意见,书局李岩、宋 志军先生反馈的信息是:“ 可以!”这样,我们就把原 定电视历史系列讲座的题 目,由《袁崇焕》改为《 明亡清兴六十年》。在准 备、讲述的过程中,对袁 崇焕的时代、文化、史料 ,其性格、业绩、精神, 重新梳理,剪裁资料,全 面思考,加深认识。 所以,在《袁崇焕传》 问世以来的十年间,积累 资料,反复思考,调整架 构,订正疏误,补充内容 ,设计图片,编辑加工, 仔细雕琢,而以《袁崇焕 传》(修订本)新版问世 。 本书增加《平息兵变》 一章,抽掉《论袁崇焕》 长文,附录《参考书目》 ,全书十五章,约25万字 。 书中《袁崇焕年谱》是 由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解 立红馆长编写,谨致谢意 。 阎崇年 2015年12月12日 精彩页 袁崇焕是明末清初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军事统帅和著名的民族英雄。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崇高精神、勇敢品格、顽强意志、求新态度、清廉作风、骄人业绩,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汗青留名,千古永垂。 一、读书科考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生于明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1584年6月6日),死于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1630年9月22日),享年四十七岁。《明史·袁崇焕传》记载: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这段话,对袁崇焕志向、品格的描述,说得好。 袁崇焕的祖父世祥、父亲子鹏,世居广东东莞水南袁屋坪,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濒临东江,东接石龙镇,西临东莞市区,南距深圳78公里,西北离广州62公里。水南村在石碣镇北部,其北紧接石龙火车站,距广州市70公里、东莞市区12公里。水南村东临东江,山清水秀,林木葱茏,风光绮丽。袁崇焕的祖父从东莞乘船,顺溯两江——东江和西江,到广西梧州府(今梧州市)藤县、平南,从事木材、药材生意。后来开设店铺,盖房定居。袁崇焕的父亲子鹏,子承父业,落籍藤县。母亲叶氏。兄弟三人,伯崇灿、仲崇焕、季崇煜(yu)。后来,他的祖父和祖母的坟墓都安置在那里。袁崇焕青少年时,经常随家人乘船往返西江,到广东东莞老家,求学探亲,游览风光。 袁崇焕的青少年时代,在藤县的县学读书。他在《游雁洲》诗中回忆道: 雁信连宵至,洲边与往还。 阵遥鹏欲化,队整鹭同班。 烟水家何在?风云影未闲。 登科闻有兆,愧我独缘悭。(悭,音qian,缺欠) 原诗有一条小注:“予居平南,初应童子试,被人,今改籍藤县,故云。”这首诗出自清朝广西学政梁章钜编纂的《三管英灵集》。对这首诗,学界有两点争论: 第一,《游雁洲》这首诗是否为袁崇焕所作,存疑。其理由是《袁督师事迹》里没有收录这首诗。当然,仅这条理由不能证明这首诗不是袁崇焕作的;同样,梁章钜收录此诗,也不能证明这首诗就是袁崇焕作的。 第二,袁崇焕的学籍,是平南,还是藤县?也有两种对立的见解。平南的学者认为:袁崇焕本来是平南籍,因被人告,而改藤县籍。藤县的学者则认为:袁崇焕学籍在藤县,听说平南的考生有登科吉兆,就到平南县学读书,借着吉兆,争取考中;但被人告发,又转回藤县读书。 从《游雁洲》诗的内容分析,似乎后一种解释更近乎诗的原意。总之,袁崇焕的县学,主要是在广西藤县上的,这一见解,似无异议。因为北京孔庙现存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题名碑记上第三甲第四十名进士,刻着:袁崇焕,广西藤县。 谈迁在《国榷》中说:“崇焕,字自如,藤县人,万历己未进士。”这当然是根据进士题名碑的史料写的。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说:“袁崇焕,广西藤县籍,东莞人。” 颜俊彦在《详袁崇焕家产并流徙地方》中说: 查看得袁崇焕,原籍广西,入仕后,始以东莞为一枝之托,浮沉宦途,家无子息,所有财产尽经其弟崇煜掌管营运。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