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写给现实生活中忙碌和焦虑的你,也写给想升级生活方式的你。 冥想到底是什么?高级瑜伽师梁龙蜀在瑜伽修习中,提炼出了日日静心的冥想修习法。 当你足够爱生活、爱自己的时候,才会愿意每天花时间以冥想的方式关照自己。冥想不只是静坐,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的状态,日复一目地习练,你的直觉就会敏锐,看事情也会更加透彻,你的内心开始平静与喜悦,视界也会极大地延伸。当你带着更有觉知的自己回到生活、回到关系中,你的状态就会慢慢改变。 书中提到了各种各样的练习,涵盖身体感官、动作认知、感受和觉悟等,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每天简单的冥想练习,能帮助我们收获舒心的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内在的智慧与力量。 愿冥想能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方向。 作者简介 梁龙蜀,布依族,巨蟹座;修习瑜伽,日常冥想;一边好好生活,一边建造龙门院,致力于为个人走回内心世界搭建桥梁。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级社工师、高级瑜伽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不上班的理想生活》等,江湖人称“龙公子”。 目录 Part 1 我的瑜伽往事 Part 2 约你的冥想365天 冥想不是静坐 欢迎来到瑜伽的完全世界 感受身体,与它链接 与人相遇,享受关系 旧名词背后的新意义 瑜伽的人生之旅 瑜伽体式练习入门 后记 绽放自己,是生命旅程的意义 导语 365日日课版,冥想入门版,适合所有想要开始的人。 帮你破解冥想的各种迷思: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杂念太多?!每天十分钟冥想即可,随时随地联系,不需要仪式感,吃饭可冥想,睡觉可冥想;冥想不是清空脑子而是反观内心。365篇小文章,无论哪一页翻开,都可以随时进入冥想的世界。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的作者梁龙蜀冲破抑郁后的历劫之作,带给普通人快乐、静心的能量之书。 作者曾饱受焦虑、抑郁困扰,关于梦想和现实,关于孤独和无力,关于选择与叛逆……是冥想带她走出困境,推己及人,愿你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用冥想来一场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之旅。 后记 绽放自己,是生命旅程 的意义 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 但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 不同的。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与爱人 、朋友讨论分岔路口的价值 选择,性格将我们导向不同 的人生之路,我们很难有时 间来交流彼此眼中的世界, 或是看待世界的方式。成熟 的人谈恋爱、交朋友会先考 虑三观,因为这些看不见摸 不着的精神层面是根基。在 我看来,世界观是人生观、 价值观的基础——世界始终 客观存在,但我们以怎样的 方式看世界,决定了我们眼 中世界的样子。 瑜伽看待世界的方式很 简单:自然而然,就像一棵 树。 天晴、天阴、雨水充足 或是旱涝,它都坦然应对, 丰时延展根茎,粗壮树干, 贫时尽力吸收,用存储应对 ,却仍不忘记自己生长、开 花、结果的“本分”。一切发 生,最终都会成为曾经发生 。它要做的,只是去经历, 只是去绽放自己。 不见得这样的方式就是 最好的,更不见得这样的方 式随时随地随便什么人都适 用,但是你说,相比目标清 晰地想要到达——踏上旅途 之后,谁的心情会更加轻松 愉悦,谁的幸福感更高呢? 《庄子》的故事中,有 一棵叫作“大椿”的树。对灵 龟来说,八千年是灵龟的一 生,而对大椿来说,八千年 却只是它的一季。相比之下 ,人生在世,百年仅仅是须 臾之间,人类实在渺小,渺 小得在更长的时间坐标上, 与一只大象、一只蚂蚁没有 本质区别。我们与其他生命 体在同一个地球上,在同一 个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共 同组成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尊重对方的存在是彼此生 存的基础。 生命的美好与生死无关 ,与输赢对错无关,与是否 绽放自己有关,而与自己这 个生命体的责任与义务有关 。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 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与另一 个人遇见,五颜六色的生命 线开始交织,形成一段又一 段色彩斑斓的印记。 想明白这点,“懒癌”晚 期的我也开始换上瑜伽服, 走上瑜伽垫,让身体健康起 来,即便是别人眼中一个修 习瑜伽的胖子,也要走好自 己这一段人生路。 坦白地说,我无法证明 是瑜伽引导我完成了这种转 变,但可以肯定地说,是操 作简单的冥想开启了这一切 ,瑜伽参与和见证了整个过 程,让我坚持到现在。 有朋友说,你修习瑜伽 ,也没怎么样啊? 我认为这是“外在结果论 ”,比起我现在结果如何, 倒不如看看我从怎样的过去 成为现在的自己。瑜伽,从 来不在意让你成为谁,而是 让你在过程中体验、创造、 丰富,实现自己的价值。 愿瑜伽冥想也成为你的 通路。 愿我们都能活出自我, 享受生命。 精彩页 Part 1 我的瑜伽往事 我一直相信,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凡事皆有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它于“我”的意义,无论看起来是好是坏。在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向前推进中,我们的生命之轮开始运转,步入新的阶段。 在经历的当下,我们往往执着于事件本身,常忽略了它来究竟是为什么而来。直到有一天,有机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印迹,才会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那些越是看起来糟糕透顶的事件,越是蕴含了巨大的生机,伴随奇妙的感受一同而来的,还有难以言说的对生命本身的感动、感恩。这样的感触让正在变得坚强的我们,再次感受到柔软的内在,也才有机会将坚强与柔软融合成坚韧与敏锐,真正由内而外地成长起来。 当走进瑜伽的世界之后,我才明白,这是瑜伽所理解的世界运行法则。 有些抽象? 那就从我的故事开始说起吧。 1 在我的生命中,那个看起来糟透了的事件,是抑郁。 如果你认识我或是读过我之前出版的书,想象着那个印象中的我,大约会问:那个在咖啡馆里听大家说故事、给大家煮咖啡,一脸阳光灿烂笑容的老板娘,也会抑郁吗? 我只想说:连我自己都觉得讽刺。 我也是在许多年之后,才能坦然面对这一段经历。 故事要从20lO年开始说起,那时候我是不抑郁的,那一年甚至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年。 我辞去在别人眼中未来可期的在北京的工作,遵照内心想离父母近一些的想法回到成都。喜欢喝咖啡却对咖啡一无所知的“初生牛犊”,真就敢在机缘巧合下开了一家咖啡馆——不是那种提供咖啡、奶茶的铺子。而是要有人情味、有精神内涵的咖啡馆,不期待比肩塞纳河畔的咖啡馆,却也想要成为有温度、能温暖人心的街角咖啡馆,所以取名“17幸福8”,谐音“一起幸福吧”。 开业不到半年,咖啡馆收支平衡,也渐渐汇聚起一群人,用当时附近店家老板的话说:你们家的客人是从外貌和精气神上就可以识别的,比较特别。而当年的许多媒体报道中,都提到这里是成都的文艺青年聚集地,因为隐秘而更显神秘,电影会、读书会、周末集市、以物换物等,仿佛一个小群体建立的“乌托邦”。 来到这里的朋友也很开心,“在这个城市里给灵魂找到一个容纳之处”(摘自后来离开成都的朋友发来的短信描述)。可我并不喜悦,因为我想要建立的“乌托邦”,不是摇曳于社会现实之上的“乌托邦”,而“应该”是根系渐渐粗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枝繁叶茂的理想花园。 在许多以活动为基础的尝试之后,我被卡住了:咖啡、活动都可以做出不同的种类,变换“花样”,但参与的人数始终有限,怎么能够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让它从内到外都更上一层楼?每天关店回家后,脑海里都是这些内容在打转,我想找一条出路。 我总在那些想要解决的问题上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拧巴:我宁愿为一场有内容的读书会费心策划,也不想让吵吵闹闹的桌游团队影响到原本更适合咖啡馆的顾客;我固执地拒绝了好多人要注资开分店的提议:行业内有经验的朋友给出的建议都难以说服我,派传单、团购、买榜单……这都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当老客人们说“这样已经很好了,想那么多干什么”的时候,我只有尴尬地笑笑,我知道梦想照进现实从来不易,但是,一定有路! 然后傻乎乎的我还真就埋头找出路了。 找着找着,我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在面对这样的困境。 那时候成都的咖啡馆行业也在经历一个由盛入衰的阶段,许多人因情怀开了一家咖啡馆,一两年后因各种问题关门转让,且不说梦想碎了一地对开创者本人内心的影响,在几轮风里来雨里去的易主风波后,一度火热的“情怀咖啡馆”渐渐被市场上大投资、连锁品牌、标准化服务的咖啡店取代。后续观望者们的内心期望也被冰冷的现实浇灭,小咖啡馆越来越少。一些老板靠餐点养活咖啡馆,一些老板靠其他工作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梦想的开启原本是为了自由,却不想反而困住了自由,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我属于后者,咖啡馆自负盈亏,我有各种工作机会可以养活自己。不过,若不是过往辛苦工作锻炼的多方面技能,若不是我原本就没有很高的物质欲望,若不是我没有那么大的家庭压力,若不是过往在亲朋好友那里积攒的信任让他们没有来轮番碎碎念——我想,我肯定也是撑不下来的。 一边工作,一边经营;一边寻找,一边尝试。几条战线同开,半年多之后,除了小点赞小收获之外,没有更长远的发展预期,身心俱疲,还失落、难过,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许多次想“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关掉算了”,然而看见一个又一个推门而入的人眼中的惊喜,收获他们真诚表达的感谢,又实在无法放手——我几乎每晚都在经受内心的挣扎。 有时候实在扛不住了,与朋友坦言正在遭遇的困境,收到对方给予的溺爱般的安慰,或是转移话题分享别的快乐,但这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我看起来感性得要命,骨子里却非常理性,我深知: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