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这里的政治是指“关系”——对每个人的成功都至关重要的各种人际关系。《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这本书正是一个懂得这种政治的人写给所有人的14堂“关系”谋略课。 作者克里斯·马修斯曾担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演讲撰稿人,数十年生活在政坛高层的台前幕后,经历、目睹了许多政治人物的沉浮成败。他从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政坛成败的潜在法则是人际关系的普遍真理,适用于在政坛、商界、职场锐意进取的每个人。 索取比给予还好——人们是不会介意被别人所用的,他们介意的是不被别人重视。 让你的敌人站在你的面前——要亲近你的朋友,但要更加亲近你的敌人。 对任何飞来之箭都要一一反击——对任何一个谎言如果置之不理,24小时之内它就会变成真理。 说话是为了更好地沉默——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比伶牙俐齿更为有效的武器。 举灯照亮你的问题——做你自己的不幸消息的送信者,总比让别人来传播你的坏消息更好。 这些充满哲理的金玉良言就来源于一个个政界人物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们不仅帮助你看清这个政治无所不在的世界,而且给予你智慧去披荆斩棘,成就你想成就的事业。 作者简介 克里斯·马修斯(Christopher J.Matthews),20世纪70年代初,克里斯·马修斯口袋里揣着200美元,来到华盛顿,雄心勃勃地希望能进入政坛。他在这里没有任何关系,于是列了一个从他的家乡和周围地区来到华盛顿的民主党议员的名单,一个一个地联系、拜访。在口袋里只剩下80美元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份在国会山做警察的工作,每天下午3点到11点执勤,上班以前的时间在参议员弗兰克·莫斯的办公室工作。此后不断扩展的人脉让他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他担任过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的演讲撰稿人,还做过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的首席助理兼发言人,活跃在华盛顿的政治高层。但在这部总结华盛顿官场竞争手段的著作《硬球》出版之后,他才真正被普通美国人熟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本书树立了他“政治游戏分析师”“当代马基雅维利”的名声,使他成为各媒体竞相聘请的政治评论员;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甚至专门开设了一个名为“硬球”的电视节目,克里斯·马修斯是当仁不让的主持人。 目录 导言 写给所有人的14堂政治课 第一部分 盟友 第一章 关键不在认识谁,而在想认识谁 第二章 “一切政治都是乡土的” 第三章 索取比给予还好 第四章 “与带你来的人共舞” 第二部分 敌手 第五章 让你的敌人站在你的前面 第六章 不要疯狂,不要扯平,而要向前推进 第七章 对任何飞来之箭,都要一一反击 第三部分 交易 第八章 “说话是为了更好地沉默” 第九章 永远对原则问题表示赞同 第四部分 名声 第十章 举灯照亮你的问题 第十一章 旋转你的角色 第十二章 “记者就是敌人” 第十三章 权力的声望 第十四章 形象的定位 展望 序言 请注意,这不是一本公 民学或市政学之类的教材 。它呈现给世人的不是种 种纯洁无瑕的程序与制度 ,而是并非天使的不完美 的人类。它不是要对这个 国家或者其他任何国家的 领袖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做 人做事进行空洞刻板的说 教,而是站在一个熟知内 幕者的角度揭示领袖们有 时过于离经叛道或令人咋 舌的行为。相应地,它所 围绕的主题并非历史浩浩 荡荡的行进历程,而是无 时无刻不在的对权力、地 位和荣誉的追逐,以及为 了在华盛顿获得一席之地 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争斗 。 首先让我解释一下本书 的标题:硬球或者说硬式 棒球游戏,在这里指的是 角逐激烈的政治游戏,一 种彻头彻尾的马基雅弗利 式搏击。它集中体现了获 取和保持权力所需要奉行 的法则,那些法则适用于 任何行业或领域,但在公 共事务领域得到了最为公 开的、肆无忌惮的运用。 当我最初在眼前写下上 面这段话时,我没有想到 这本书会成为一部备受推 崇的经典:许多讲求实际 的政治家将其奉为圣经, 拿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首 席执行官们爱不释手,将 它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随 身携带;事业刚刚起步的 年轻人一遍又一遍地翻读 这本书,似乎里面有掘取 宝藏的路线图;政治学教 授郑重其事地向学生推荐 ,将其列入必读书目;“硬 球”这个术语本身也是广泛 流传,成为美国人家喻户 晓的一大用语。 亲爱的读者,对于你来 说,你现在尤其关心的是 ,这里所讲的政治游戏的 基本法则,是如何一直被 证实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的 。书中所讲的那些政治智 慧,无论是我取自约翰·F· 肯尼迪、里查德·尼克松和 林登·约翰逊高人一等的竞 技记录,还是来自我对唐 纳德·里根及与他难分伯仲 的蒂普·奥尼尔的亲眼目睹 ,到今天都越发耀眼夺目 、显而易见了。比尔·克林 顿不止一次地为我们提供 了关于旋转角色的生动示 范。南非的纳尔逊·曼德拉 向我们展示了向前推进而 不是与对手扯平的巨大好 处。而那些像纽特·金里奇 那样不怎么幸运的政治领 袖则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之后,懂得了说话是为了 更好地沉默的道理。 当我在1988年写作这本 书时,我的另一个目的是 娱乐。对于那些整日生活 在无形的刀光剑影中的政 治家来说,政治生涯绝对 是一种丰富多彩的人生体 验。在后面的章节中,你 将会欣赏到真实坦率的描 述,看到一些驰名遐迩的 风云人物是如何实现自己 的雄心,登上辉煌的权力 巅峰的。你会碰到一些似 乎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故事 ,里面的主人公学会了游 戏法则,并在实践中游刃 有余地加以运用,最终取 得胜利。 那些观看我的电视节目 和阅读我的新闻专栏的人 都知道我对这一激动人心 的游戏的偏爱与迷恋。乔 治·F·威尔就认为我身上的“ 一半是哈克·费恩(马克·吐 温的小说《哈克·费恩历险 记》一书中的主人公——译 者注,以下小括号中文字 均为译者注,不一一申明 )的冒险精神,另一半是 马基雅弗利的冷静务实。” 的确,我从自己切身的冒 险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的东 西,正如我作为一个观察 者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 们都会同意,你只会对那 些你亲自发现的东西确信 无疑。 对于我而言,这一漫长 而刺激的旅程在四分之一 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当 时我还只是华盛顿的一个 初来乍到者,自以为对政 治相当精通。自从上高中 开始,我就对选举游戏情 有独钟、乐此不疲了,我 是一个真正的有政治瘾的 人。早在那时,我就是某 些候选人的铁杆支持者和 另外一些人的坚决反对者 ,会为自己心仪的候选人 的胜利而欢呼,为他们在 大选之夜的失利而黯然神 伤。当我20岁出头参加和 平外援队时,我在异国他 乡依旧保持了这份痴迷。 凭借手头姗姗来迟的《纽 约时报》的“本周评论”和为 数寥寥的其他几本杂志, 我会饶有兴趣地预测国会 年度选举的结果——尽管当 最终的结果到达我所在的 斯威士兰(非洲东南部的 王国)的一个小镇时,通 常已经是在美国人参加他 们的投票之后好几天了。 所以,我自认为在跻身政 治舞台之前是经过了充分 的准备的。曾经有许多年 的时间,我满怀敬畏、全 神贯注地关注着精彩纷呈 、口若悬河的政治辩论, 关注着上场者坚定不移、 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以及 整个美国变幻莫测、眼花 缭乱的政治舞台。 但是,就政治上的硬式 棒球策略而言,我只能说 我到华盛顿时还是一个生 手。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 、扑朔迷离的世界,就人 类学的意义上来说,这个 世界的奇特景观丝毫不逊 于我刚刚离开的那片非洲 土地上壮丽的异国风情。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有一次 曾说那些“腰缠万贯、金玉 满堂的人”是与你我这样的 普通人不同的。后来我才 渐渐明白,那些在政界叱 咤风云、功成名就的人也 是这样。 在华盛顿那些富丽堂皇 的紧闭的大门后面,隐藏 着的不仅仅是别有洞天的 权力天地,还有一套独特 的语言,我自己现在也学 会了说这种语言。那是一 个充斥着年深月久的坚固 联盟、冷酷无情的报复和 精明狡诈的讨价还价的世 界,但同时也是展示诸如 角色旋 导语 这不是一本公民学或市政学之类的教材。它呈现给世人的不是种种纯洁无瑕的程序与制度,而是并非天使的不完美的人类。它不是要对这个国家或者其他任何国家的领袖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做人做事进行空洞刻板的说教,而是站在一个熟知内幕者的角度揭示领袖们有时过于离经叛道或令人咋舌的行为。相应地,它所围绕的主题并非历史浩浩荡荡的行进历程,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对权力、地位和荣誉的追逐,以及为了在华盛顿获得一席之地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争斗。 本书是一个懂得政治的人写给所有人的14堂政治谋略课。不管你是在政坛,还是在商界或职场打拼,这些来自美国政治人物的经验与教训对你结交盟友、战胜对手都会有极大的启发。 书评(媒体评论) 精彩绝伦!一个懂得政 治的人讲述政治及其玩法 。这是一本好书,阅读时 要准备一支笔随时圈点。 ——华尔街日报 精彩页 对于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理想主义者来说,你可以料到他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博比·贝克这种人了。博比·贝克是约翰逊总统的亲密朋友和助手,他十足地代表了华盛顿政坛最肮脏、阴暗的一面。如果有哪部字典要给“腐败”这一词条配一幅插图作为说明,贝克的照片就是最佳的选择。他利用自己精心编织的种种友情关系和身为参议院秘书的地位与内幕知情人角色,纷纷成为一家又一家停车旅馆、机械销售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秘密股东。然而,1968年秋天,他的如意算盘破灭,前程灰飞烟灭。这位精明、狡黠的国会山助手被以逃税、侵吞和共犯等多项罪名投进了监狱。 贝克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他在出游时总是选择最豪华的方式。就在他自由自在的日子临近结束之际,他还为自己在豪华游轮“美利坚号”上订了舱位进行了一次大西洋旅行。他一上船就和他那帮乱七八糟的朋友以及一些不明不白的女人,占住了游轮的酒吧,在那里寻欢作乐。他在船上轻松自如地扮演的角色,也和他为自己在参议院的那些庇护人扮演的角色一样——娱乐活动的总指挥。 然而,不管怎样说,贝克却首先是一个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的家伙,他那带着讥讽神态的眼光,能看清事情是如何运转的,他知道,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大海中,“宝藏”到底埋在什么地方。 不过,以这方面的能力而论,他并不是那艘船上仅有的一位天才。在那艘船上的旅客名单中,还有一批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是来自罗得岛的一批年轻学子,去牛津开始他们第一个学期的学业。他们早就听说过贝克声名狼藉,所以都不愿意接近他。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年轻的比尔·克林顿。如果说在他的同学眼里,贝克是已经逝去的腐朽政治时代的一个活标本的话,克林顿也看到了这点,但他还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克林顿,这位当年曾以在玫瑰花园和肯尼迪总统握过手为荣的儿童,现在已经长大并开始在政坛经营了。他不顾与他同船的那些未来同学的轻蔑和不满,把大量时间用在了贝克一伙人身上。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既然这位政治冒险家可以把另一位出身贫寒但却雄心勃勃的南方青年(指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民主党人)推上政坛的顶峰,那么无疑也可以给他指点迷津。 那位南方青年登上权力顶峰的故事,不仅仅对于了解华盛顿、而且对了解整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都是富于启发意义的。 1971年我刚到华盛顿的时候,国会山还是城里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国会山警察分局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又脏又旧的地图,上面标有很多小“×”标记,标出了所有曾发生过谋杀案的街角、人行道和小巷子。 以前,一个人的生命在国会山是如此危机四伏,所以,联邦车站附近竟然有一家路边饭店为当地警察提供特价自助餐,不管他们吃什么都只要一美元。那个饭店叫道奇饭店,它的管理人员喜欢让人看到收银机旁边都是穿着蓝制服的警察,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频频发生的抢劫了。 但到1971年春天的时候,道奇饭店早已被推土机夷为平地了。这个为公共汽车提供便宜的停靠场所、高年级学生想风流一夜也可以掏得起腰包的地方已不复存在了。它变成了旅行手册上一个标示方位的星点。 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道奇饭店不只是某个地理位置的标记,它也是一种历史的标记。50多年前一个冬天这里发生的一段故事,可以成为任何政治教育的第一课。 在1931年大萧条的那些日子,道奇饭店就成了一个供人住宿的旅店,里面住着几名联邦参议员,并且至少有一位最高法院法官。当然,也还有一些不及这些人那么显赫的房客。在门厅底下的两层地下室,有一长排卧房,那些卧房只有一个公用的洗澡间。每到晚上,这个阴冷、潮湿的地下世界就会生机盎然,因为那里面萦绕飞扬着两眼闪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的梦想,他们是一批为美国国会工作的幸运的年轻人。 在这群地下房客中,有一位22岁的青年,他体格魁梧而笨拙,长了两只大象一样的耳朵。他刚成为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理查德·克莱博格的秘书,两周之前他还是休斯敦一所中学的教书匠。这位青年在道奇饭店度过第一夜的时候,就有一些奇怪的举动。那些举动,直到临终之前的几个月,他才告诉了他的好友兼传记作家多里斯·基恩斯。那天晚上,林登·约翰逊一共冲了四次澡。他四次披着浴巾,沿着大厅走到公用浴室,四次打开水龙头,涂上肥皂。第二天凌晨,他又早早起床,五次跑去刷牙,中间间隔只有五分钟。 这位得克萨斯州的青年人,这样做有他自己的目的。饭店里还有75个和他一样的国会秘书。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他们,认识得越多越好。 他的这一招成功了。在华盛顿还不过三个月,这位新来乍到的人就成了“小国会”的议长,那是一个由众议院全体助手组成的团体。 这是约翰逊在华盛顿的首场“演出”,他展示了自己基本的政治手段。他向我们证明,向上爬就意味着结交人,两者事实上是一回事。 在我还不懂国会山是如何运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一直难以理解,像林登·约翰逊那样的人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