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卷主要围绕曹锟、吴佩孚展开。直系虽然执掌了中枢,但却没有袁世凯、段祺瑞的资历和声望,更难摆平局面,军事、政治、外交诸领域愈加混乱。 军事上来说,直系主政时期发生的战争就有北北战争、南南战争、北南战争和南北战争。 北北战争,指的是继直皖大战之后,北方又发生了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南南战争,主要包括南方的粤桂两系之间发生的战争和湘鄂两省发生的战争。北南战争,是指北方直系曹锟、吴佩孚为了武力统一.对两湖和两广地区,包括对孙中山发动的军事进攻。南北战争,是指孙中山发动北伐。这中间,还夹杂着南北两次兵变,即南方的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北方的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最终,在冯玉祥与张作霖的联手进攻下,直系土崩瓦解。 政治上,大总统一职三度易主,徐世昌、黎元洪、曹锟“皇帝轮流做”。 外交上,除了与欧美、日本等国角逐,中国开始走近苏俄:苏联分别对吴佩孚、冯玉祥、孙中山等做了大量工作。帮助并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孙中山经过实践,最终放弃美国模式,走向了以俄为师的道路。 局势纷乱如此,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作者简介 禅心初,博士后,史学工作者,兼涉政治学。因参悟“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颇有心得,进而从制度角度研究北洋,从而得出北洋致乱之源“在制度问题、而不在人”的结论。五年前起笔写北洋,成文《北洋觉梦录》。 目录 第二十六章 牧野鹰扬 谁执牛耳 短暂的平衡 内阁的无奈 虎踞洛阳 经略蒙疆 竞兮存兮 政见分歧 湘鄂相争,佩孚得利 小菜一碟 第二十七章 华山论剑 风乍起 吹皱“靳”门春水 梁士诒组阁 九六公债 口水大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秀才遇见兵 直奉大战 偷梁换柱 二进宫 理想破灭 第二十八章 悲情大剧 南南不合作 好人难做 邓案之思 谁解其中味 疑忌日深 炮轰总统府 第二十九章 合久必分 谁在说不 就怕没好人 曹吴裂痕 干得越多,毛病越多 罗文干坐上过山车 三刻拍案惊奇 更换频繁的内阁 吴佩孚与冯玉祥 洛阳·保定 张绍曾内阁 驱张倒黎 黎跑跑与躲猫猫 第三十章 曹氏当政 拉选票风波 热闹的竞选 琼楼风雨 后悔当总统 曹锟的内政外交 “吕端大事不糊涂” 第三十一章 合纵连横 驱狼吞虎 读懂孙中山 苏联人的算盘 利益取舍 改组国民党 黄埔军校 第三十二章 对决 重整旗鼓 招兵买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南风来了 倾巢出动 四照堂点将 一决雌雄 祸起萧墙 满城尽带黄金甲 吴佩孚的滑铁卢 导语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 继《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和《北洋觉梦录:皖系军阀卷》后,“北洋觉梦录”系列再出新册,讲述直皖战争后迅速崛起的直系主政故事,看后强人时代的制度困境和各实权派人物间的明争暗斗。 采用“述”且“作”的方式,以正史为基本框架,在考据的基础上参考轶闻,以合理的逻辑和常识思考为线串联正史和轶闻,构建一个完整且丰满的北洋军阀史。 2.以通俗笔法,不失厚重。 本书的写作风格沿袭前两卷,尊重史实,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条理清晰。 3.以透彻说理,引人深思。 本卷延续前两卷的写法,沿着“《临时约法》制度设计漏洞导致北洋军阀混战”这一思考路径进入,重返历史现场,重梳历史脉络,再思历史事件,再现历史风云,向人们展示直系主政下军阀混战的全景画卷。 精彩页 这话的意思是,一只兔子在前面跑,后面有上百个人追,并不是说这一只兔子够上百个人分,而是因为那兔子无主,所有权未定,谁先抢着就是谁的。但在另一场合,不少兔子在街上跑着,行人却不追、不抢、不管、不顾.并不是说人们不想,而是因为这兔子是有主的。面对有主的兔子,即使是很贪婪的人,也不来争抢。 前朝倾覆,群雄并起,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何尝不是如此? 治国、平天下之道,也正是要把这个“属于谁的”确定下来。 这就是“分”。 “礼”和“分”一定,天下皆定;“礼”和“分”一乱,天下皆乱。 传统社会政治秩序的形成,是靠礼、靠纪纲、靠高下之分而定的,“天尊地卑”,“贵以临贱”,被绝大多数人认可、服从并遵守,天下便可太平一阵子。然而,人类社会也像大自然寒来暑往、日夜交替一样,总是不断地有新生事物崛起,挑战既有秩序。就像《资治通鉴》所说:“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 可是,政治秩序的形成及最终稳定,是非常艰难、非常复杂的,它既要靠资历,又要靠实力,这两点非常重要。 资历和实力在政治秩序形成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资历是人们在长期的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人所共知的、每个人暗自排序后才确定下来的,是人在心理上认可的一种地位、一种秩序。 政治实力也非常重要。在政治秩序形成并确定下来之前,或者说,在自认为有实力的各方没有进行真刀真枪的较量之前。人们不会向竞争对手服软,也不会服从于对手安排的秩序。特别是对一股刚崛起的新力量来说,想要打破IEI秩序,在新秩序中占一席之地,甚至确立由自己主导的新秩序,不经过一番恶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质言之,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秩序。政治失序(礼崩乐坏)之后.特别是当一股新的势力想挑战既有秩序时,各方势力不会乖乖就范.必须要经过一番艰苦的混战和打斗,重新定下尊卑秩序,天下才能安定。 所以古人说:天下之事,只定了便无事。物无定主而争,言无定见而争,事无定体而争。 这就是旧秩序解体、新力量想建成由自己主导的新秩序时,所必须面对的形势。 北洋历史发展到直系军阀时期,便处于这样一个IH秩序完全解体、新秩序尚未形成、混战和打斗火热进行的阶段。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大乱,北洋之虎段祺瑞靠着纵横江湖二十年的威名和资历,力图以接班人的姿态维护这个秩序,却不断遭到对手的挑战。终于,后起之秀吴佩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乱了段祺瑞定下的秩序。 然而。就像炸倒一栋楼只需几秒,建起一栋楼却需要几年一样,破坏一个旧秩序容易,重建一个新秩序却非常难。北洋之虎在位,虽然比不上袁世凯有威望,但毕竟虎威犹存,各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而实力派吴佩孚虽然成功挑战了老虎的地位,但他毕竟是北洋系的小字辈,没有足够的资历来震慑群雄,名声大,辈分小。比如,袁世凯活着时,东北虎张作霖乖得像只大猫,段祺瑞皖系掌控天下时,老张也还算给面子,但后起之秀吴佩孚上台时,张作霖却是一百个不服气:你凭什么那么狂啊?秀才造反,还能成事吗?因此,这段时期的变数就大了。 锣声响起.北洋政坛击鼓传花和抢椅子的游戏继续进行。 直皖战争,以曹锟吴佩孚完胜、段祺瑞完败而结束。就在直皖战争接近尾声,段祺瑞求和,吴佩孚罢手时,还有一个人想赶紧缓和局面,自己也好从中谋取渔人之利,这个人就是徐世昌。 “垂帘听政”的段祺瑞被赶走了,北洋元老徐世昌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徐世昌认为,成为一个真正有职权的总统,首先要在直系曹锟和奉系张作霖之间保持平衡,同时希望其他各省的军阀保持原有地位,既利用各省势力牵制直奉两系,也利用直奉的龙头地位来制衡各省军阀,以此保持“三足鼎立”,自己也能尝尝真正当老大的滋味。 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