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大脑好厉害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赵思家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的大脑好厉害》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科普作家、知乎大V赵思家写给青少年的脑科学启蒙书。作者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55个日常问题,带来了一门学校的老师不教但非常重要的课——脑科学。在作者笔下,脑科学不再是高冷、复杂的,而是和每一个孩子息息相关的学问:一方面,脑科学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如何效率更高地学习、更有效地休息、更科学地玩耍;另一方面,脑科学还能从科学角度解释孩子们关心的情绪、道德等问题。
全书以基础篇、五感篇、情感篇、学习篇、健康篇和未来篇六大篇章,为读者搭建了一个科学完整的脑科学知识框架。作为科普作家,赵思家很擅长把复杂、艰深的脑科学知识转化成俏皮有趣又不失严谨的文字,帮助每个孩子都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认识自己厉害的大脑。书中还加入了作者多年来科研工作的思考和实践方法,设计了有助于孩子培养科学思维的栏目。
这是一本孩子自己就能看懂的脑科学书,也是值得家长和孩子共读的、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好奇心的科学启蒙读物。
作者简介
赵思家,科普作家,知乎作者。
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本科、计算机科学硕士、神经科学博士,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
知乎神经学、神经科学、脑科学话题优秀答主。
2016年出版《大脑使用指南:其实你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目录
推荐序/老师不教但你最该了解的一门课
自序/脑科学是怎样改变我的
指南/本书使用攻略
第一个问题:本书的哪些内容可以跳过?
第二个问题:本书的内容是否值得信任?
第三个问题:引用的文献怎么看?
引言/进入人体的火箭发射控制中心
基础篇
01 大脑究竟长什么样?脑的形态、颜色和质地
02 脑细胞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有什么不同?神经细胞
03 谁是大脑的贴身保镖?胶质细胞
04 神经细胞之间是用什么 “语言” 沟通的?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05 脑和大脑是一个东西吗?脑的结构
06 教科书里说的 “视觉信号左右颠倒” 对吗?信号传导
07 小脑的用处小吗?小脑功能础篇
本篇小结
五感篇
08 为什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瞳孔缩放
09 为什么世界是多彩的?视觉形成
10 耳朵是怎样识别声波的?听觉形成
11 小孩能听到大人听不到的声音吗?内耳的工作
12 为什么有些人受不了别人吧唧嘴?恐音症
13 为什么桂花和便便闻起来不一样?嗅觉形成
14 舌头的不同部位尝到的味道不同吗?味觉形成
15 麻味、辣味不是味?特殊的感觉
16 为什么无糖可乐喝着不带劲儿?代糖工作原理
17 为什么吃太多会觉得困?消化时的脑
18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知觉偏差
本篇小结
情感篇
19 人为什么需要情绪?理智与情感
20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努力?多巴胺和快乐
21 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惊喜感?多巴胺和奖励
22 人为什么有时会犯懒呢?多巴胺和懒惰
23 恐惧是怎么产生的?肾上腺素
24 为什么压力会让人白头呢?去甲肾上腺素
25 没有恐惧我们就能变得无敌吗?杏仁核
26 是谁让蝗虫实现了超进化?血清素
27 爱情究竟是什么?爱的神经递质
28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到底有没有一见钟情?人际吸引
29 嫉妒之心是怎么产生的?嫉妒的脑区
30 我们为什么会区分善与恶?共情
31 大脑里有道德中心吗?道德与决策
本篇小结
学习篇
32 为什么早上老是起不来?昼夜节律
33 有没有可能在睡觉时学习?睡眠与学习
34 智力到底是什么?智力模型
35 智力是不是天注定的?智力的影响因素
36 玩游戏真的百无一用吗?注意与学习
37 听音乐做作业到底好不好?音乐与学习
38 考着试,怎么脑海里就开始循环播放神曲了呢?耳虫和耳鸣
39 如何能够快速地掌握一项技能?从新手到专家
40 看英语电影时该不该看字幕?阅读能力
41 为什么有些人运气更好?成功与运气
本篇小结
健康篇
42 为什么有人不能理解别人在想什么?孤独症
43 为什么有人一直没法集中注意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4 为什么有人阅读非常吃力?阅读障碍
45 为什么有人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抑郁症
46 为什么有人怎么也戒不掉?成瘾
47 为什么有人身体里住了好几个 “我”?多重人格障碍
48 为什么有人不能理解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精神分裂症
49 为什么有人四肢僵硬且无法控制地不断颤抖?帕金森病
50 为什么有人把一切都忘记了?阿尔茨海默病
51 不同颜色的丝带代表着什么?丝带行动
本篇小结
未来篇
52 谁说了算?脑与意识
53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54 技术奇点何时到来?强人工智能
55 机器人与人的区别是什么?人的本质
本篇小结
后记
序言
老师不教但你最该了解
的一门课
我始终觉得最被低估、
最被一般人所忽视的学科是
脑科学。
因为人类的终极问题中
不少是和脑科学相关的:什
么是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
系是什么?借助人工智能,
我们可以永生吗?这些大问
题的解答,都依赖于脑科学
的发展。《科学》杂志作为
科学界的顶级期刊,在
2005年和2020年两次汇总
了人类需要回答的最具挑战
性的问题,如果你扫一眼问
题清单,就会发现不少都是
脑科学的问题。另一方面,
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
问题也和脑科学相关。人为
什么要睡觉啊?为什么我打
电子游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而做功课的时候却老走神呢

这些问题都和脑科学相
关。但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
大脑很神秘?为什么这些知
识小学和中学不教呢?甚至
到了大学,这些与世界之奥
秘和生活之规律相关的知识
还是不教呢?
我姑且猜猜原因。一是
这些问题和脑科学、心理学
都相关,把它们用一个课程
讲清楚挺困难的。目前学校
教育的古板的条块分隔让这
些知识难以传递。二是脑科
学的大发展也就最近20多年
的事,大量问题的解答并不
成熟,而我们的教育倾向于
讲授有相对确切答案的知识

所以,脑科学虽然重要
,既深刻又有用,但就是难
以科普,难以讲清楚。你手
上拿的这本书可能会给你一
个不同的体验。赵思家博士
目前在牛津大学做博士后,
也是我的科研合作者,科学
训练扎实而充满对科研的热
情。更重要的是,她能把脑
科学讲得有趣而且生动。所
以,你会在这本书里面看到
很多好玩的脑科学知识。小
孩能听到大人听不到的声音
吗?麻味和辣味不是味觉那
是什么“觉”?!为什么会有
一见钟情?听音乐做作业到
底好不好?
你看,你是不是特别想
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它们
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好奇心?
对,好奇心其实是学习的原
始动力之一,那我们就从这
本书开始来认识我们厉害的
大脑吧!
提醒一下,这本书不是
脑科学的知识罗列,系统介
绍学科那是教科书做的事情
。甚至,书里面很多问题并
没有被完全解答,或者有些
答案N年后会被证明是错的
。这,就是脑科学这个年轻
科学的特点。
欢迎你来到脑科学的新
奇世界。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
学学院教授
导语
本书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备受欢迎的知乎神经科学领域大V赵思家,写给青少年的首部作品,她用专业又独特的讲述方式,带给孩子一堂学校里学不到的、生动有趣又好懂的脑科学启蒙课。
“听音乐做作业到底好不好?”“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努力?”“什么是人工智能?”……这本书会让孩子惊喜地发现,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但脑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脑科学与我们学习成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大脑是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基础。
脑科学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地休息、更科学地玩耍,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作者结合多年来科研工作的思考和实践方法,设计了大量有助于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栏目,比如像科学家一样实践、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大脑速记。孩子们可以获得基于实证的科学观念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健康的认知体系,学会学习。
后记
现在已是2021年深秋。
一不留神,落叶已散落满地
,给学院庭院里的秋花带来
不小的“困扰”。
这本书写了两年,写完
后,出版团队又花了一年来
仔细修改和制作。其问,世
界和我都发生了意料之外的
巨大变化。在疫情期间,我
来到牛津大学,开始研究新
冠肺炎对病人的影响。
其实做这个研究完全是
临时起意。2003年非典
(SARS冠状病毒)疫情发生
时,我才11岁。上中学后,
我偶尔看到关于非典的后续
研究,知道即使病人完全康
复,不再有任何呼吸系统的
症状,也可能会有认知上的
变化,比如在平日里感到非
常疲惫或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为
什么一个肺部的疾病,会影
响到大脑呢?
当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
生的时候,我立马想到了中
学时看到的那些报道。于是
我“恶补”了非典方面的论文
,发现了当时研究的局限性
。2003年的非典疫情集中
发生在东亚地区,范围较小
,当时关于非典对患者认知
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很少。考
虑到非典与新冠肺炎两种疾
病的相似性,我着手研究了
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人的
认知能力是否会受到新冠肺
炎的影响;第二,如果会,
那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肺炎
的康复而消失。从现阶段的
研究成果看来,对于第一个
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原
因尚不明确。对于第二个问
题,答案也是比较肯定的,
但康复时长、人与人之间的
区别等都还是未解的问题。
虽然这么说有些马后炮
,但如果我在中学时没看到
那些关于非典的报道,我也
无法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
将新冠和认知能力联系起来
,大概现在这些研究也和我
没什么关系了。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其实更普遍的情况是,
我们不知道自己书读少了,
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有哪些。
也不知这本书会在年轻
的你心里留下什么种子。我
很期待呢。
最后的最后,我要俗套
地进入致谢环节。
首先,我要谢谢我的先
生。他是我的爱人、我的朋
友、我的生活伙伴、我的啦
啦队,兼一名无情的催稿人
。写本书时,恰逢我们的女
儿如饴出生。他负担起了全
部的家务和育儿工作,让我
能心无旁骛地工作和写作。
啊,当然,以后也是由他负
责。
同时,我要郑重感谢这
本书的制作团队。我一直以
为自己是个认真的人,但湛
庐编辑的excelsior(拉丁文
,意思是“even higher”,
可以翻译为精益求精)让我
佩服。是她们的专业、认真
和坚持让这本书脱胎换骨,
让它成为现在令我们骄傲的
模样。真的希望我们看到的
每本书的背后都能有这样一
个可靠且强大的出版团队。
当然,也要感谢你,我
亲爱的读者。谢谢你看到这
里。我们有机会再见!
赵思家
2021年10月25日正午
于英国牛津
书评(媒体评论)
脑科学虽然重要,既深
刻又有用,但就是难以科普
,难以讲清楚。你手上拿的
这本书可能会给你一个不同
的体验。赵思家博士目前在
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科学训
练扎实而充满对科研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她能把脑科
学讲得有趣而且生动。我们
就从这本书开始来认识我们
厉害的大脑吧!
——魏坤琳,北京大学心
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脑
科学启蒙读物,面向充满了
好奇心的少年。作者用类似
“十万个为什么”的问答方式
,将神秘大脑的工作原理以
浅显的文字、生动的例子和
连环画式的图解,层层展现
在读者眼前。书中涵盖了我
们的感知和认知功能、情绪
和情感体验、认知和心理障
碍、大脑与人工智能等丰富
而有趣的话题。精心构思的
内容和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
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
欲,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基
于实证的科学观念和逻辑推
理能力。
——李武,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
点实验室主任
该书在保证科学性的前
提下,以尽量科普的语言介
绍了脑科学,既诠释了人类
日常行为背后的科学原理,
也纠正了一些生活中的错误
观点和认识,使读者了解了
大脑的组成和神经系统的工
作机理,是一本很好的神经
科学启蒙读物。
——袁中果,中国人民大
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
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难得可贵的认知神经科
学科普佳作!能把复杂、艰
深的脑科学知识转化成俏皮
有趣又不失严谨的类比,一
直是赵思家的强项。在这本
写给青少年的科普书中,她
更是用新鲜的笔触,勾勒出
了一个复杂的大脑世界。面
向青少年的科普书籍中,脑
科学一直是个非常有挑战的
领域,本书很好地契合了少
年人的好奇和科学家的研究
成果,以至于我在阅读时分
外嫉妒,为什么我在上大学
学习认知神经科学前,没有
机会读到这本书。
——叶壮,儿童心理学专
家、知乎大V
精彩页
大脑究竟长什么样?
脑的形态、颜色和质地
大脑不声不响,我们平常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所以很少有机会观察到它的样子。
你的大脑看起来像一块核桃形状的豆腐。准确地说,它的质感介于新鲜年糕和嫩豆腐两者之间。它的表面皱巴巴的,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核桃。如果你有机会看到泡在福尔马林中的真人大脑标本,那会更加直观。福尔马林是一种有防腐和消毒作用的液体,确切地说,是浓度为40%左右的甲醛水溶液,常被用于保存器官。为了能够长期保存,大脑上的血管都被去除,且进行了脱水处理,所以福尔马林中的大脑整体看起来是灰色调的。但要注意的是,新鲜的大脑看起来呈淡淡的粉色,而不是泡在福尔马林里显出来的灰青色。
你肯定很早就知道,大脑安静地待在你的脑袋里,但你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吗?
把你的食指放在眉心(两眉之间),沿着额头往上,经过天灵盖,继续往下,在后脑勺的位置,你能摸到头骨有个小小的突起。从眉心到后脑勺的头骨的突起,你手指画的这条线,就是大脑的中轴线。大脑的下方正好处于双耳之间。基本上,把你的眉心、头顶、左右两耳的耳朵上方和后脑勺的突起这五个点连起来,就勾画出了你的大脑在头骨下的位置。
头骨就像个专门保存大脑的盒子,我们的大脑放进去刚刚好,但还是留有一些空隙。这些空隙被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填满了。这种液体叫脑脊液,看起来有点像水,但它其实是从血液过滤而来的。现在,你的头里大概有150毫升的脑脊液。
脑脊液有什么作用?想象你把一块豆腐放在一个保鲜盒里,拿着它跑跳。过一会儿,你打开盒子,豆腐可能都碎了。如果你在保鲜盒里再放一点水,刚好装满保鲜盒,那么,你带着豆腐跳来跳去也没问题了。这是因为水保护了豆腐,水就像一条软乎乎的被子,包裹了豆腐,让它不会被震碎。
与水对豆腐的作用类似,脑脊液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大脑,一方面尽量减少大脑与头骨的碰撞所带来的损伤,另一方面带走大脑日常产生的垃圾,为大脑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虽然大脑周围永远有150毫升左右的脑脊液,但你的大脑每天会形成的脑脊液总量有500毫升(就是一瓶可乐那么多)。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湖泊,湖泊本身只能容纳150毫升水,但每天都有500毫升新鲜的水注入,同时有同样体积的水流出,这样流出去的水就可以带走湖里的脏东西,确保湖泊干净如初。那你可能会问,脑脊液从何而来,又将不干净的东西排到哪里去了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血液。大脑最中央的区域其实是空的,这个空心的区域叫作“脑室”,它的“墙壁”由大量的毛细血管和特殊的细胞组成,红色的血液被这些细胞形成的筛子过滤,形成了透明的脑脊液。那脑脊液又到哪儿去了呢?它被覆盖着大脑的保护膜,即蛛网膜(arachnoid rhater)吸收,排入静脉中,被血液带走。就这样,脑脊液从血液中来,又被血液吸收。血液沿着静脉回到身体中循环时,顺便也把在这个循环中被脑脊液带走的大脑垃圾带走了。
像科学家一样实践
恼脊液到底有什么用?拿块豆腐来试一试吧!
你需要:
两个一模一样的塑料盒子。这两个盒子一定要有盖子,能够完全密封不漏水。
两块一模一样的豆腐(如果没有豆腐,用生鸡蛋也可以)。豆腐的大小最好刚好能放进盒子。
水(用来加满盒子)。
P10-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