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作之助擅长以粗浅的方言描写大阪百姓生活,本书收录了其五部作品,包括小说《广告气球》《天衣无缝》《赛马》,以及散文《奋起的大阪:战灾余话》《大阪的可能性》。
作品飘散的浓浓厌世味,一方面具有对抗权威、反抗世俗的意图,一方面织田作之助也通过自嘲幽默的语句,反映出平民百姓的日常笑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夫妇善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织田作之助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织田作之助擅长以粗浅的方言描写大阪百姓生活,本书收录了其五部作品,包括小说《广告气球》《天衣无缝》《赛马》,以及散文《奋起的大阪:战灾余话》《大阪的可能性》。 作品飘散的浓浓厌世味,一方面具有对抗权威、反抗世俗的意图,一方面织田作之助也通过自嘲幽默的语句,反映出平民百姓的日常笑泪。 作者简介 织田作之助(1913-1947),1913年10月26日(大正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市。18岁进入第三高中文科甲类学习(是同校毕业的学生中第一个进入三高的)。同时,醉心于现代戏剧,想当剧作家。 21岁,毕业考试期间在寄宿处咳血,结果中断学业到白浜温泉疗养。 23岁,和青山光二等人创办同人杂志《海风》,两年后在杂志上发表处女作《雨》,是《青春的悖论》最初原型。 26岁,回到大阪,寄居在大姐夫家中,先后在织物新闻社和日本工业新闻社工作,但也坚持文学创作。 27岁,发表《夫妇善哉》,成为出道文坛之作。 28岁,发表《青春的悖论》,但在战争时期因“伤风败俗”被政府禁止发行。 33岁,发表《世相》《赛马》等,是他最得意的两部短篇。《世相》直击战后日本平民无所适从、迷茫颓废的心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34岁,因病情急剧恶化,1月10日与世长辞。1月23日,与先过世的妻子一枝合葬于大阪楞严寺内。 1984年,大阪文学振兴会设立了“织田作之助赏”,评奖只面向那些人物、题材和关西地区密切相关的新人作品,以纪念这位宛若彗星的文坛巨匠。 作品大多描绘大阪的平民(特别是流浪者)生活,对战后的混乱世相刻画入微。虽然一般将他看作是“无赖派”的领袖作家,且有“东太宰、西织田”之誉,但他却自称为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作品处处透着平民现实生活中的破灭感与哀愁美。 目录 第一辑 小说 广告气球 天衣无缝 赛马 第二辑 散文 奋起的大阪:战灾余话 大阪的可能性 附:大阪庶民文豪的吃货散步 ——织田作之助文学散步 序言 潜藏于内心的幻想与憧 憬,是现实背后更深层的“ 现实”,而这些不可见的“现 实”,才是驱动外在现实的 真正力量。 本次出版的“日本异色文 学经典”这七本书的作者在 初登文坛时几乎都是非主 流作家,其中一些作家在 死后才逐渐受到关注与好 评。而如今,他们的创作 已成为代表一个时代、一 个流派的文学经典。 他们活跃的时代不同, 面貌各异,但都不断探索 着超自然、非理性的奇幻 世界,最大限度地发掘出 文字本身的灵性与美感。 按年代顺序,他们依次为 夏目漱石、泉镜花、小川 未明、谷崎润一郎、冈本 加乃子、梶井基次郎、织 田作之助。前两位属于明 治作家,包括泉镜花在内 的中间三位作家跨越了明 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 ,最后三位则属于昭和作 家。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接点,特别是后六 人几乎都与漱石有过交往 或联系。 以下将他们的文学交往 与创作特色连缀起来,简 略绘制成一幅奇幻文学的 地图。 “梦幻派”的漱石与镜花 评论家小山鼎浦曾谈到 镜花与漱石本是面貌大相 径庭的作家,但二者都具 有“梦幻派”的特质。 他在《神秘派、梦幻派 与空灵派》一文中指出:“ 谈起梦幻派的特质,最为 恰当的回答便是世间所谓 的‘浪漫’一词。他们重视空 想,重视情意,他们以超 现实的联想唤起读者的兴 致,让其翱翔于梦幻之地 ,深深地触及人生的真实 ,并在不经意间传达出沉 痛的讯息——这便是梦幻派 之本领,泉镜花与夏目漱 石同为拥有这种不可思议 的诗魂与文才之人。”他敬 仰漱石的学殖,更希望读 者去敬重他的诗魂,并高 度评价了漱石的初期作品 ,敏锐地指出漱石与镜花 各自的特色: 尽管文章(《漾虚集》 里的作品)有长短巧拙之 差异,但贯穿着同样的色 彩,光辉炫目。他的情调 不像镜花那般浓艳、那般 富丽,而是带着简素之色 、蕴含闲寂之韵,这应是 其自身俳趣的流露。他独 特的幽默或许也源于其长 期以来俳句趣味的修养。 总之,尽管镜花与他有所 不同,但他们都或追求空 想,或追溯直觉,在现实 之中看到奇异,在梦幻之 间看到真实。在这一点上 ,他们的确堪称同类作家 。镜花与漱石,虽然其才 有高下之差,但都具有优 秀的诗魂……我们深切希望 这些梦幻派的佼佼者不要 做无益的滥作,愿他们建 造雕心镂魂的纪念堂…… 小川未明:幻想的童话 在日本文坛,小川未明 也是独特的存在。他创作 充满幻想的童话,描绘的 却是幻想背后比现实更真 实、更清醒的“现实”。小川 未明在追悼漱石的《新浪 漫主义的第一人》一文中 也阐述了这一观点: 仅现于外部形式的现实 ,并不是现实的全部。我 们生活中产生的幻想、想 象、憧憬,当然也是现实 。然而当时,在自然主义 蓬勃兴起的时期,已经自 成一家的众多文人轻易地 丢弃了自己的主张与主义 ,立刻去迎合自然主义。 其中,还有人宣告自己之 前的态度是错误的,甚至 有人认为,如果不自称是 自然主义作家就会感到羞 耻。在这样的时代,漱石 一直坚持着自家的主义主 张。当时的批评家曾经嘲 笑他的低徊趣味,但他的 趣味当然不仅仅是一种古 董趣味。这所谓的低徊趣 味之中,存在着细细品味 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是自 不待言的,而且其作品里 还存在着浪漫派无限优美 的情操…… 在小川未明看来,“仅现 于外部形式的现实,并不 是现实的全部。我们生活 中产生的幻想、想象、憧 憬,当然也是现实”。他在 《红蜡烛与人鱼》《牛女 》《金环》《野蔷薇》等 作品里描绘了似曾相识的 人物与意象,却留下忧伤 而发人深省的意外结局。 这些童话适合讲给孩子听 ,更适合大人阅读。它们 会唤起读者记忆深处、令 人怀恋的原风景,也提醒 读者重新思考眼前的现实 生活,重新珍视生命本身 的价值。 夏目漱石的神秘异域、 泉镜花的灵性幻境、谷崎 润一郎的嗜虐耽美、梶井 基次郎的月下分身、冈本 加乃子的宗教信仰、织田 作之助的庶民世界、小川 未明的大人童话……都是潜 藏于内心的幻想与憧憬, 也都是现实背后更深层的“ 现实”。这些不可见的“现实 ”,才是驱动外在现实的真 正力量。 导语 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由北京大学日语系教授解璞主编,并重新解读日本作家织田作之助的“无赖派”文学。以《广告气球》、《天衣无缝》等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为底本,解读自嘲幽默的语句下平民百姓的日常笑泪。原作品采用台湾译者侯咏馨的全新译本,书内还含有织田作之助小传与重要年表、文学散步路线图、重量级文人评论以及东吴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赖云庄所写的专文导读,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位与太宰治、坂口安吾并列为日本文学无赖派三巨头作家的文学世界。 书评(媒体评论) 就其实体而言,新戏作 派的名称过于轻描淡写, 无赖派的名称则又只夸张 一面,在这里我可以暂用“ 反秩序派”这个名称,但作 为文学史上的称谓是否可 以固定下来,则还是需要 考虑的。不过,他们不是“ 反体制派”,而是“反秩序派 ”,这是由他们的活动特点 决定的。 ——小田切秀雄,文艺 评论家 织田的作品时至今日仍 获许多读者支持,作品风 格贴近一般百姓,使用崭 新题材,作品中塑造高度 紧张感,追根究底,是由 于作者的热情,也带动了 读者的心。 ——青山光二,小说家 无赖派并不是在说这些 作家是流氓无赖,而是在 说这些过于认真的作家, 因为逃离过劳的压力而身 心疲惫、英年早逝。 ——关川夏央,小说家 、评论家 织田作的作品,充满了 无奈、无赖的人生风景, 浮生若梦或戏如人生都不 足以形容小说中的沧桑, 唯有大阪这座秀吉的城市 ,可以创作出这样的真实 故事。 ——水瓶子,青田七六 文化长 精彩页 当时,我身上只有六十三分钱。 六个十分镍币,三个一分铜币。握着这些钱币,我打算沿着铁轨,从大阪走到东京。现在想起来,我当时有点儿疯狂。然而,我本来就是一个莽撞的人,从大阪到东京,不知相隔多远,但一想到这是与文子相逢的路程,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遥远……所以,我压根儿不打算先筹到车资再出发,而是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徒步前行。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漂泊的乡愁。 话说回来,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漂泊的一生。 出生时的事,我当然没印象了,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好像只待了八个月,也就是人家俗称的不足月的孩子,这也是常见的情况。不巧的是,在我出生前的十个月,身为落语家的父亲到九州巡回演出,离家一个月后母亲发现有孕,他掐指计算日子,心生疑窦,怀疑我是他不在家时母亲与别人怀的孩子。也许是这个缘故,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忐忑不安地盯着我的脸瞧:肤色白皙,鼻子高挺,下巴有几分像戽斗——他只找到这些与母亲相似的特征,于是他满脸愁容。而每当父亲走上高座②,大家就会立刻说他是个肤色黝黑、鼻子扁塌的人。 当时,母亲根本不打算辩解,原因之一是她已经气若游丝,几乎无力开口,甚至没力气喂我喝奶。接生婆吓了一跳,急忙把我的嘴从她的乳房旁拉开。母亲已经面色蜡黄,舌尖外露,低声呻吟。就这样,母亲死了,父亲送她到阿倍野殡仪馆的路上,像是要把我扫地出门似的,送到别人家当养子。对于刚刚丧偶的父亲来说,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不过,喂牛奶的话,还是能把孩子养大,再怎么说,急着将一个出生还不到七天的孩子送养,想必是因为父亲有所猜忌吧……这是我十五岁的时候,阿君奶奶告诉我的。阿君奶奶的话有太多臆测的部分,不过,我幼小的心灵却丝毫不觉可疑,反而早熟地认定她的说法。这也是因为当时我根本不受父亲宠爱,才会对她的话深信不疑。如今,我已经不是以往的我了,现在的我,十分确信自己是父亲的骨肉。 我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记得我寄养的第一户人家位于南河内的狭山一座周长超过一里的大池塘畔。那个愿意收留我的人家,本来就是个贫苦人家,几乎只能靠喝水度日,家中连一头牛都没有,只能住在仓库里勉强过日子。男主人出门种田的时候,太太在家糊纸气球,并喂我跟另一个与我同年的儿子喝奶。还不到一年的光景,日俄战争爆发,男主人上战场去了,换太太去耕田。尽管太太是名坚毅的女子,下田耕作时,还是无法双手抱着两个还在喝奶的孩子。某个冬天的早上,她去大阪挑粪当肥料,顺便到了我母亲位于高津区的娘家。她没让当时家中四岁的长女照顾我,而是到了附近的池塘边,说:“难得来一趟,请让我挑粪吧。”据说她把粪挑走之后,把我留在了那里当作谢礼。 “挑粪的谢礼……”这是我不自觉脱口而出的笑话,也许是遗传父亲吧。也许父亲心存芥蒂,不过我的确是落语家的儿子。虽然没什么好自豪的,但我很会讲话,应该说是很爱讲话,爱讲到连自己都觉得有点儿讨厌,不过,对于个性轻佻的女子来说,这个特质似乎特别吸引她们。事实上,也有几个女人曾着迷地听我讲述自己可有可无的遭遇直到深夜,跟我结下不解情缘,我也有几分想引起对方的同情,所以跟她们畅所欲言。不过,就算我想引起对方的同情,依我的个性可不想得到对方的怜悯。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