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当今行业分工日趋精细的社会实态使得具有日常性、程式性特质的中立帮助行为面临潜在的刑事归责风险,为其构建妥适的刑事责任判定模式有益于法益保护与自由保障的价值平衡。以破解学理困惑与服务司法实践为问题面向,本书在纵向维度上对中立帮助行为进行内涵界定与共犯理论的基础性研讨;在横向维度上跳脱学界通行的行业领域归责路径,通过形式化考察视角向规范性考察视角的转换,匹配构建内含作为类型与不作为类型的中立帮助行为刑事责任判定模式,以期实现该判定模式的适用周延与实践理性。 作者简介 王霖,刑法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贵州省青年法学会副会长。在《政治与法律》《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河北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并结项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参与研究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目录 第一章 研讨之前提:中立帮助行为之内涵界定与解题困惑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划定:中立帮助行为的概念界定 一 同质化路径:中立帮助行为的二元概念构建思维 二 异质化路径:中立帮助行为域内分隔的概念构建思维 三 事实分析视角下中立帮助行为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衔接路径素描: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规制模式 一 教义智识层面的路径构建 二 刑事规范层面的路径构建 第三节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责任判定困惑 一 入罪向度上的现实困惑 二 出罪向度上的思维困惑 第二章 问题的基底:中立帮助行为之共犯理论基础 第一节 逻辑起点:共犯处罚根据的立场分界 一 责任共犯论与违法共犯论的立场评介 二 因果共犯论的理论分化 第二节 逻辑的隐忧:修正惹起说与混合惹起说的立场检思 一 论理根基之逻辑隐忧 二 具体问题之圆说困局 第三节 逻辑归结:纯粹惹起说之修正与提倡 一 违法相对观念的提倡——纯粹惹起说之祛魅重释 二 立场优势之征显:共犯体系的内洽贯通 第四节 逻辑贯彻:帮助行为因果关系的类型界定与判准构建 一 帮助行为因果关系的立场爬梳 二 体系性的思考结论:修正的因果关系促进理论之诠释与提倡 三 类型的分隔与界定:物理因果关系与心理因果关系的判定 第三章 问题的核心:中立帮助行为刑事责任判定模式的检讨 第一节 构成要件阶层内部的刑事责任判定模式构建 一 主观构成要件层面的学说检思 二 客观构成要件层面的学说检思 三 主、客观构成要件折中立场的模式构建 第二节 违法性阶层内部的刑事责任判定模式构建 一 讳法性阻却理论 二 义务违反理论 三 正犯不法连带理论 第三节 视角的重构:双轨路径之下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责任判定 一 界分标准的构建:参业类型视角向规范类型视角的转化 二 作为类型的中立帮助:明知时点后的参与介入 三 不作为类型的中立帮助:明知时点后的参与持续 第四章 作为类型的中立帮助行为刑事责任模式构建 第一节 折中理论之修正与提倡 一 折中立场的根基选定:机能主义犯罪论的根基支撑 二 主观因素见之于客观风险的判断 第二节 作为类型中立帮助行为的客观归责模式构建 一 正向判定:法益风险的制造与升高 二 反向排除:社会相当性与信赖原则之归责复检 第三节 作为形态中立帮助行为刑事责任判定模式之可适性检验 一 运输领域内作为形态的中立帮助行为归责检视 二 商品销售领域内作为形态的中立帮助行为归责检视 三 履行民事义务领域内作为形态的中立帮助行为归责检视 第五章 不作为类型的中立帮助行为刑事责任模式构建 第一节 前提的确立:不作为参与行为性质之界定 一 行为性质的界定:消极的实行行为抑或不作为之帮助 二 成立范围的限定:片面帮助犯的缩限否定 第二节 不作为中立帮助行为参与类型判断标准的检讨 一 既有区分标准的反思 二 义务犯立场的修正与坚持:“管辖领域”的区隔考察 三 不作为中立帮助行为参与形态考察 第三节 不作为中立帮助行为之刑事责任判定 一 义务来源的体系构建 二 归责类型的划分 第四节 不作为中立帮助行为刑事责任判断模式之适用检验 一 网络领域内不作为形态的中立帮助行为归责检视 二 运输领域内不作为形态的中立帮助行为归责检视 三 房屋租赁领域内不作为形态的中立帮助行为归责检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