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准确预见了战争的发展过程与发展阶段,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正确主张与战略方针,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为动员全民族坚持抗日战争,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树立了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光辉典范。《论持久战》中贯穿的整体思维、过程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和主体思维,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谋划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道路,发扬新时代不懈奋斗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杨信礼,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毛泽东的人生哲学》、《毛泽东的政治哲学》、《重读<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发展哲学引论》、《当代社会发展的哲学研究与论辩》等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课题《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思维方式的转换》和省部级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工作。获中共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论持久战》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国内环境 三、中国共产党对战争形势的估计与主张 四、时局变化亟须阐明抗日战争的前途趋势 第二章 整体思维:科学回答抗日战争的前途与命运 一、科学判断抗日战争的时局及其发展趋势 二、精辟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 三、鲜明回答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四、深刻剖析“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认识论根源 第三章 过程思维:准确预见抗日战争的进程与阶段 一、把握趋势预见未来是过程思维的本质要求 二、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在战争进程中不断变化 三、持久战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 阶段 第四章 价值思维:深刻揭示抗日战争的目的与使命 一、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 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二、抗日战争的根本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三、抗日战争的崇高目的:为争取世界永久和平而战 第五章 辩证思维:精辟论述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 一、“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与“外线的速决的 进攻战”的关系 二、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的关系 三、消耗战和歼灭战的关系 第六章 主体思维:着力高扬抗日战争中的自觉能动精神 一、自觉的能动性对于争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抗日战争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三、广泛深入动员和组织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第七章 《论持久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论持久战》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与 战略道路,有力指导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论持久战》树立了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光辉典范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习运用《论 持久战》昭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