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新一代人能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通俗解放军战争史渎物。该书由著名军史专家徐焰将军撰写。以斛放军八十五年辉煌历程为主线,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讲述了解放军的建军历程、解放军在各历史时期为理想而进行的革命、解放军灵魂人物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解放后为守住革命果实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等。全面地分析并历史地还原解放军当年能赢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宝贵的精神实质。 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建立军队? 弱小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要到偏僻落后的农村?为什么能从那里起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强大军队? 解放军用那样落后的武器,对内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各派军阀,对外同世界上最强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军队,乃至岗边的印度等国家的军队都交过战,都能取得辉煌的战果,为什么能打赢呢? 本书将一一为您解答。 作者简介 徐焰,国防大学退休返聘教授,少将,是在传媒领域讲中国军史故事的著名人物,长期在中央电视台做特邀嘉宾。 三十年来笔耕不辍,个人撰写的专著有30多部,合计600多万字,在国内十余家出版社出版,曾多次获全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有的还翻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出版了有关中国的两本书,其中一本得到江泽民主席的题辞。 目录 一、为什么“挥斥方遒”的书生能成功领导革命战争? 中共建党便想建军,陈独秀设想太浪漫 “二七罢工”使党重视枪杆子,通过国共合作开始搞军事 黄埔军校成为中共建军开端,国共两党军队“本是同根生” 周恩来从西欧来到黄埔,成为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黄埔军变成蒋介石私人武装,2000名革命黄埔生成了校长的敌人 工农武装缺乏战斗力,革命战争主力还靠正规军 群雄并起时势造英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政治领军,靠“软实力”取胜 二、在旧军队和暴动农民的基础上怎样建军强军? 接受的是旧式军队遗产,雇人当兵根本行不通 “湖南农王”注重农民,立足山乡建军扩兵 做革命的“山大王”,彰显率身垂范的统帅魅力 立足于偏僻山区,以党组织凝聚军队 连队建支部,民主主义改变部队面貌 立足于农村建军实际,完善各项纪律制度 反对极端民主化,反对军阀坏习气 修改蹩脚的《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成为创举 井冈山树榜样,各根据地忙效仿 唤起群众觉悟,靠正确的“利益驱动” 三、为什么中共第一代将帅要从“青山大学”学会打仗? 学习先进战术技术必不可少,按军校正规教范却总打败仗 伟大在于“不二过”,从失败中学会打胜仗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正确的军事思想来自实践 游击战中探索出“十六字诀”,成为敌人奈何不得的秘诀 从“农村军事化”起步,重在根据地“内线”歼敌 作战天才来自实践,统帅智慧源于群众 战争实际检验领导,“毛委员”变成“毛主席” 洋顾问致绝境,遵义会议现转机 技不如人,取胜靠战略战术优势 四、为什么抗战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双胜利? 认清抗战是进行两个革命,既驱日寇又发展革命力量 红军帽徽可换,称号可改,指挥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平型关首战虽告捷,这种仗八路军却没本钱多打 蒋介石勉强同意建立新四军,种种限制却埋下隐患 国民党败退而共产党挺进,中国抗战形成两个战场 到底是谁“游而不击”,是谁“消极抗日” 百团大战有胜利也有教训,八路军弹药奇缺不应打攻坚硬仗 日军加强“扫荡”“蚕食”,解放区有两年最为困难 运用群众的无穷智慧,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战场再度溃败,解放区战场却得到大发展 日本投降喜讯突然传来,抗战最大的成果是中国革命力量大发展 以弱搏强赖持久,平等交友靠实力 五、为什么解放战争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获胜? 抗战胜利后中共努力“摘桃子”,又争取“和平民主”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共产党军队全力“闯关东” 在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放弃大城市而占农村 “和平民主新阶段”未能实现,东北中原战事使国共破裂 搞土改就不怕蒋介石,内线作战后苏中七战七捷 诱敌深入边打边走,让出地方却“人地皆存” 撤离延安却不离陕北,毛泽东亲自拖住国民党军 国统区民主运动兴起,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负担引向敌区 战略决战歼敌精锐,全国局势就此已定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决走路、接管两大问题 解放军武器来源主要靠缴获,蒋介石成了 “运输大队长” 抓住“农民─土地”,就能改变中国 六、为什么志愿军在朝鲜能打赢国际化现代战争? 看清炒作“第一枪”的目的,认清中国入朝参战的正义性 解放军原想打台湾战役,美国出兵迫使中国转移战略重点 中国方面预见到仁川登陆,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参战 下定出兵朝鲜的决心不易,是毛泽东一生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 争取朝鲜战争地方化,不用国家正规军名义出兵 入朝时来不及组织防御,临机进行“遭遇与反突击作战” 诱敌深入再穿插迂回,导致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一度南进占领汉城,志愿军也暴露了弱点 总结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真正认识到现代化战争规律 抗美援朝的“底”定在三八线,实行“边打边谈” 挖坑道形成“地下长城”,最终解决了“能不能守” 技术兵种“边打边建”,炮兵、空军成为建设重点 建成“钢铁运输线”,胜利功劳“后勤算一半” 粉碎敌军的“糖弹”攻势,使敌心理战最终破产 停战前发起夏季攻势,显示军威后签订协议 朝鲜战争是平局,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伟大的胜利 能赢世界最强手,打敌人又学敌人 七、为什么革命战争锻炼出的那一代将帅各有超凡特色? 佩戴 “肩牌”的将帅,是人民军队永远的光荣 “第一元帅”朱德,可称为“红军之父” 我党我军内头号正直的人,当数“彭大将军” 曾有战功又搞投机的林彪,“九一三”外逃否定了自己 仁、信、智、勇、严兼备,人称“无产阶级孙武”的刘伯承 “两把菜刀起家”,有传奇经历的人民军队创始人贺龙 人称“诗人元帅”,又以耿直著称的陈毅 从连党代表当到野战军政委,军内的“政治元帅”罗荣桓 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最后领导解放山西的徐向前 早期领导建军,晚年主管尖端科技的 序言 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其 诞生地南昌。近些年来笔 者多次去南昌,这个当年 破旧的内陆城市现已是大 厦林立,昔日中国共产党 领导南昌起义的指挥部、 江西省最大的饭店——江 西大旅社已经成了高楼中 的低谷。但是,它那凝重 、庄严、神圣的魅力却历 久弥新。每次来到这里, 我都禁不住想起这样的问 题: 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什 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建立 军队? 弱小的人民军队为什 么要到偏僻落后的农村? 为什么能从那里起步发展 壮大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 的强大军队? 解放军用那样落后的 武器,对内打败了强大的 国民党各派军阀,对外同 世界上最强的美国、日本 、英国、法国的军队,乃 至周边的印度等国家的军 队都交过战,都能取得辉 煌的战果,为什么能打赢 呢? 这些,就是本书想要 回答的问题。 历史是陈年旧账,后 一代能读懂前一代吗 四十多年前,笔者作 为一个年轻中学生在风雪 交加的东北边防穿上军装 的情景,好像就在昨日, 真可谓“逝者如斯夫”!弹 指一挥间,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建立也已经过去了八 十五年。飞逝的光阴,早 已经带走了为新中国建立 而奋斗的那一代人的壮丽 韶华,对今天在工业化、 信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 长起来的青年人来说,人 民解放军进行的波澜壮阔 的雄壮革命战争更是非常 遥远而陌生。 我同自己的父亲—— 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军 人——还容易沟通,很理 解他当年的选择。仔细讲 来。我的祖父家还曾经是 个小财主,在那个全国多 数人饥寒交迫的年代还有 财力供养儿子上大学,我 父亲却偏偏投奔了爷爷奶 奶那时所称的“穷党”。 我小时候,曾感到参 加革命的人应该是《国际 歌》中所唱的“饥寒交迫 的奴隶”,可自己投身革 命的父母却恰恰都不是劳 动者家庭出身。我母亲出 身于书香门第,虽然家道 破落了,也算是破落地主 ,吃饭还是没有问题的, 投奔延安不是为了改善生 活而是要吃苦。 我问过父亲:这是“为 什么”? 回答也很简单:一是 家庭内部黑暗(当年有钱 的家族内部无不钩心斗角 )和社会不公,二是外国 侵略者入侵使人感到困家 危亡,这两条恰恰是当年 心忧天下的知识青年的心 结。国民党解决不了这两 大问题,就只能找共产党 。 历史证明,在中国确 实只有共产党才解决了推 翻腐朽社会、驱逐外国侵 略势力这两个任务,也就 是完成两个革命——反帝 的民族革命、反封建和官 僚买办的民主革命。 我父亲曾讲过,延安 整风时他正好从在南泥湾 开荒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到 中央党校学习,听到有人 开始喊“毛主席万岁”,心 中颇不以为然。因为他当 时认为封建社会的皇帝让 人喊万岁,国民党让人喊 “蒋委员长万岁”时还命令 老百姓立正,对共产党的 领袖为什么也要喊“万岁” 呢?可是只过了几年,当 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响 起时,父亲说这时他同无 数干部、群众一起高呼“ 毛主席万岁”确是发自内 心,因为感到毛泽东真是 太伟大了,能领导人民打 倒内外反动派,建设起一 个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 新中国。直到1958年出 现荒唐的“大跃进”和后来 大搞个人崇拜后,他们那 一代有些独立思考精神的 老干部才开始产生了另一 种感受…… 改革开放后,外来的 潮水般的各种思潮进入国 内,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 传统理念,众多的人走向 国外开拓了眼界。我也曾 走进自己这支军队当年的 对手——美罔和日本的军 事院校和战史研究机构, 也拓宽了思维。不过,我 从不怀疑父辈们当年选择 的正确,越是深入研究历 史就越坚信这一点。 从来自过去对手的历 史叙述中,让人看到我们 军队前辈的顽强。参加过 朝鲜战争的美国军人谈起 志愿军来往往自然地表露 出敬意。 1992年我在美国斯坦 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 制中心当访问学者,那里 的中心主任正是担任过美 国国防部副部长,正准备 到克林顿政府担任国防部 长的佩里。他专门请我做 了—个讲座,讲的就是中 国人在朝鲜战争、越南战 争中是怎么打仗的。 在这些美国人看来, 装备那么差的中国军人, 能同世界上有最强武器的 人打成那个水平,真是不 可思议! 从以往的战争历史中 ,可以找到许多生动故事 。不过以往僵化的写作模 式,把鲜活的战史写死了 。多年来,我出于自己的 专业,愿意读我们军队的 各种战史书籍并从中吸取 营养,不过也感叹其中有 不少书籍充斥着数字、番 号的叙述,显得是那么枯 燥。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 的新一代人,知识结构和 思维方式同我们这些“50 后”有很大不同。全球化 使我罔政治、经济、科技 和军事领域都发生了天翻 地覆的变化,国内新一代 读者的思维方式也有了新 的变化,了解历史的需求 也不相同。那种陈陈相因 、语言枯燥的说教式书籍 ,对军队内部和社会许多 中青年人,包括众多“军 事发烧友”来说,都有味 同嚼蜡之感,已经日益丧 失了读者。 新一代人需要生动的 历史知识,厌恶干巴巴的 灌输,但现在恰恰 导语 徐焰笔下的战争史,脉络清晰、逻辑严谨,有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有各路人物的细腻描写,大量一手资料也穿插其中,让你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党我军是如何从一穷二白的青铜部队一路升级打怪逆袭到王者部队的,让你秒回百年前那个炙热的夏天,那艘装载着11个人却改变了四万万同胞命运的红船上。通过回望历史,总结经验,让我们一起守住初心,再创辉煌。 精彩页 中共建党便想建军,陈独秀设想太浪漫 1921年7月23日,13名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秘密汇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因密探搜捕,他们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上结束了会议,宣告了党的成立。 看看“一大”代表乃至全党50多个党员的履历,只有1个人当过兵,那就是辛亥革命时期在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旅)第五十标(团)第一营左队当过半年二等兵的毛泽东。 毛泽东后来对辛亥革命的回忆是:“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最后是这位曾经“吃七块二”的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武装夺取政权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共“一大”党章中,就出现了武装斗争的规定,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这段话却是共产国际代表所写,到会的人还不了解怎样建军,走什么样的夺取政权之路,包括毛泽东在内。因为那时的毛泽东,理想还是从政,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方式改造中国。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推举的领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原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毛泽东那一代人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中国共产主义思想摇篮的北京大学内曾有人写诗称:“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 河北人李大钊最早在中国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不过安徽人陈独秀名望和影响更大。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后,在国内便有“青年导师”和“启明星”之誉,引来国内众多有志青年“追星”。正是有这种威望,他在信仰上转变为共产主义后,便能带领国内追随者建立共产党。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曾称赞陈独秀“做了启蒙工作,创造了党”。 过去有些史书中说陈独秀被推为早期领袖是党处于幼年的不成熟选择,此种解释之可笑,等于说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者都幼稚到了贤愚不辨。尽管陈独秀后来有过错,当初却是先进青年敬仰的革命宗师,建党时的最高领导非他莫属。 清末秀才出身又留学过日本的陈独秀,身上一直带有些传统文人气质和自由色彩。他能在国内学界闻名,还在于他参与了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大旗,向统治了中国数千年的专制、迷信开战,使一代青年从封建伦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辛亥革命打倒了清王朝,旧文化随之也受到批判,一些有新思想的文人也想改革汉语。当时胡适牵头,提出为现代汉语确定一整套标点符号(古汉语不用标点,断句极难),陈独秀因懂日、英、法三种文字,工宋诗,能写隶书,旧学有根底而新学造诣又深,于是积极参加了汉语的改革。他和胡适等参考日文、英文的标点,确定了逗号、句号、引号、顿号等。后来许多人称,现代中国人使用标点符号,不能忘了陈独秀的功劳。 当时,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此时大多荟萃于北京大学文科,陈独秀在北京箭杆胡同9号的寓所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也积极参与其中。北大学生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罗章龙等学生都奉陈独秀、李大钊为导师,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也努力向他们求教。 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虽然陈独秀在思想信仰上转为马克思主义,但还不愿全面接受苏俄式的建党方式。1920年6月,他同苏俄派到中国来协助建党的魏金斯基会谈后,对党名还拿不定主意,一度比较倾向于称“社会党”,这样在中国也显得不太激进。为此,他写信托北京大学的张申府去问李大钊。李大钊的回答却是一锤定音——“就叫共产党,这才是第三国际的意思”。 对李大钊的意见,陈独秀没有提出异议,此后各地建立的共产主义组织便以此为名称。在当年,“共产党”“共产主义”这些词都是从日文当用汉字的词汇中引入的,充满了战斗色彩,在后来成为唤起广大人民的鲜明旗帜。 早年的陈独秀留学日本时,也曾想学习军事。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他于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他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因对当时军校中的军国主义教育极为反感,才不学军事而退学,转而投身于文学活动。 可以说,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也学过军事,不过他不注重研究军事,因而不懂在中国的土地上如何搞军事。 1921年7月中共召开“一大”时,陈独秀本人身在广州没有北上出席,只派包惠僧代表他参加,并在缺席情况下仍被推举为中央书记。从中国共产党“一大”直至“五大”,陈独秀都是最高领导人,先后有书记、委员长、总书记的职务之称。 中共“一大”“首次决议推陈独秀任书记”,这位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于1921年9月中旬回到上海环龙路渔阳里2号,开始主持中央工作。这时的中央机构十分简单,陈独秀的寓所便是办公处,他创办的《新青年》编辑部则成了党的宣传机构。 此时参加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仍住在上海,在陈独秀回来后便与之长谈,首先询问中国革命何时能成功。据旁听者到莫斯科时述说,陈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