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高情商的说话方式》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太太、丈夫、父母和孩子,都得通过说话进行情感的沟通;在工作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得准备与同事、领导有效沟通;出门在外,更要和朋友、陌生人交谈……对话怎么开始,聊些什么内容,什么样的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不要说,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话到什么时候能说,这都是有门道的,也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从客观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本书通过各种关于“说话”的小故事,以场景再现的写作手法展示了在一定状况下,该说什么或者不该说什么,并借用正反案例提出应对建议,示范了如何自然说话的艺术,对年轻人提升说话能力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 每个人都想成为话题中心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了解,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为了加强彼此的了解,而且人们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本无可厚非。然而,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对方。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强势地占据对话的绝对主动地位与大部分时间,聊天就成了一场枯燥乏味的个人秀。
1.大多数人的聊天,都被“我”扫了兴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群人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一件事情,有些人也想融入这种氛围,但是一开口大家瞬间失去了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致。
一场热火朝天的聊天以大家的尴尬收场,让人叹息。那么,为什么大家聊天时,总是会被不合时宜的人和加入方式“扫兴”呢?关键就在于想加入的人会不会说话。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也是实际生活中容易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道理。很多人在“唱歌之前”往往不会花费任何一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下面前的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自以为性情随和、谈吐优雅,实则惹人厌烦。
唐朝时,有一个叫张兴的郎中,学识渊博、心地善良,却总是一开口就让人生厌。
一天,李狗一家忙着给自己七十岁的父亲过寿,热闹异常。热情的张兴也带着贺礼过来凑热闹,只见大家都在笑容满面地祝福老人,并热心地嘱咐老人多加注意保养身体。
张兴这时匆忙走过来,不考虑他人感受,自顾自地向老人传授起了“保养秘方”,从《神农本草经》到《伤寒杂病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乡亲们碍于情面并没有打断他,但也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喜庆气氛。
一向直来直去的李狗媳妇拉着脸说:“这是给我公公过寿呢,谁愿意听你一个人掉书袋呢!你自己也不看看,还有几个人愿意听你讲话!”
张兴一脸尴尬,讪笑着应了几句,就红着脸离开了。
原本高高兴兴的交流场合,因为张兴不合时宜的话题插入,变得非常扫兴,惹得人们厌烦不已。
所以,在别人谈论一个话题时,只有分清场合,顺利融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一味地凑热闹,不顾别人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大大降低“扫兴”事件发生的几率。
莉娜就是这样一个“会聊天”的人,她总是能选择恰当的话题加入一个热闹的聊天氛围,与别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一次,莉娜独自坐火车去外地姥姥家里。火车上的时间漫长而无趣,旁边座位上的几个年轻人却聊得热火朝天。可以看出,他们是几个喜欢小动物的人,因为他们一路上的话题从没有离开过自己家的猫咪与狗狗。
莉娜也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却没有因为旅途的单调而冒失地加入他们的谈话当中,只是在微笑着倾听。
过了一会儿,他们中间一个女孩子抱怨:“我不在家的时候,我家豆豆经常会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甚至有一次把我的被子都拖到了地上。我舍不得打它,也不知道怎么办!”
另外几个人听了,除了表示自己的宠物不会这样“不乖”,并没有说什么。莉娜知道这个女孩子并不只是简单的抱怨,而是想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听到同伴只是说自己的狗狗不听话,也并没有给出什么建议,看出那个女孩有点失落后,于是她扭过头说:“我家的‘毛孩子’之前也总是这样子,它们也不是不乖,只是有点太依恋自己的主人了。”
女孩子听了非常感兴趣,好奇地问:“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另外几个人也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想听听她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莉娜笑了笑:“其实狗狗独自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折腾得越厉害,我就越高兴,说明它很爱我,离不开我,其实它们只是不习惯远离我的气味。所以,每次出门之前,把自己不穿的衣服丢给它,让它们随时能闻到主人熟悉的味道,就不会不安了。”
几个人听了之后,赞同地点了点头。那个女孩子脸上的表情也明显愉悦起来,并开始问莉娜一连串其他的问题,比如狗狗挑食、经常流眼泪、爱翻垃圾桶怎么办。
莉娜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说出了一些想法,并积极地询问其他几个人的看法。
几个年轻人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猜想和对策,一个说厌食可能是平时喂零食太多了,另一个说可能是没有及时驱虫。虽然每个人都只是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着不成熟的意见,但几个人越聊越有兴趣。甚至从宠物的饮食习惯聊到了人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在莉娜到达目的地要下车的时候,他们还主动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相约有时间还要经常联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枯燥无趣的旅行,莉娜却能够把它变得很有意思,秘诀就在于她懂得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话题融入到一个群体当中。
而在平时生活当中,莉娜更是表现出了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
莉娜是一个生活简单、朴素的人,从不购买品牌服装以及进口化妆品,但这些东西却经常是身边同事聊天的热门话题。每到中午的时候,她们就会聚到一起讨论自己最近买了什么牌子的外套,代购了那个国家的眼霜……莉娜虽然懂得不多,但每次都能顺利地加入到她们的谈话中。
其中的秘诀同样在于,莉娜总是能够找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同事在讨论自己最近购买的口红的时候,莉娜会问她们不同颜色的口红和服装的颜色搭配问题;同事在讨论流行的时尚元素的时候,莉娜会和她们讨论怎样选出适合自己的风格与元素。这样的问题——总是把对方放在主角的位置上,而不是以“我”为核心——总是很容易引起爱打扮的女同事的兴趣,引发大家的热情讨论。
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渴望加入别人的聊天也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表现。但盲目地加入,以自我为中心地加入,往往会陷入因为置别人于不顾而使原本热闹的交谈难以进行下去的尴尬境地。
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我们掌握融入他人话题的说话艺术。倾听并找出别人真正感兴趣的话题所在,选择恰当的时机与节点融入,就不容易成为“扫兴”的那个人。
2.一开口就自我聚焦,你不累吗?
一群人在一起聊天,原本营造的是一种各抒己见、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和环境,但总是会有人把一次毫无压力感的聊天变成自己的“个人秀”,让人感觉抑郁而心情沉重。
他们善于把每一个话题都引到自己的身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这种在谈话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经常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一次原本很开心的同学聚会,对于王强来说却过得并不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虽然一直想表现得更合群一点,实际上与期待已久的同学之间的谈话却并不投机。
聚会刚开始的时候,老班长李文哲为了调动气氛,满面笑容地说:“好久不见,发现大家都变化了很多,欢迎同学们主动介绍自己近几年的情况,好让我们再对彼此多一点了解!”
话音刚落,王强就站了起来,花了将近半小时的时间介绍了自己从刚毕业找工作直到现在的情况。就在他想要接着展示自己的“宏伟蓝图”的时候,李文哲笑着打断了他:“王强,半个小时了你也休息一下,等其他人说完你再补充也不迟!”
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文哲却为自己的这句话而后悔不迭。因为王强总是能根据别人的讲话找到自己“补充”的地方。别人说完自己的艰辛创业历程,他就会赶紧站起来说自己也曾经尝试过创业,经历了怎样的困难。听见别人说工作的地方远离家乡,想念自己的父母,他就补充说自己刚工作的时候也在异地他乡,天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王强的话语更直接了,甚至在别人正在说话时就打断他们,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王强不断地进行自己的“补充”,大家渐渐丧失了说话的兴趣,老班长也无奈地说:“咱们今天的介绍先到这里吧,大家有时间再聊,咱们先吃饭吧!”
可是,即使在吃饭的间隙,王强也在不停地向同一桌吃饭的人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多么懂事,学习成绩多么优秀。几乎每个人都感到特别地厌烦,但碍于同学情面,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简单应和他几句。之后,个别同学又组织了几次小型聚会,但没有任何人愿意邀请“积极调动氛围”的王强。
其实,王强的问题就在于总是想占据话题的中心,希望别人围绕自己展开讨论。然而,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又有谁愿意忽视自己的感受去倾听另外一个人展示自我的演讲呢?
况且,很多时候,一个一开口就想赢得别人关注、渴望成为话题中心的人,也往往过得并不轻松。因为他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过于重视自己的感受,尤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一旦受到别人的冷落,就很容易心生不满,变得偏执起来。
很久以前,法国有一个贵妇人琳娜组织了一场沙龙,其中聚集着一群谈吐高雅、气质不凡的上层人士。而其中还有一个叫马蒂的女人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她不仅有着动人的美貌,还有着高贵的皇室血统。
然而,高傲的马蒂,总是把自己当作整个沙龙的中心,在和别人的谈话中,总是很强势地把话题围绕在自己的身上。
比如,当听到有人在赞赏另一个人的穿着时,她总是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讲述自己的搭配理念。当别人在诉说自己生活的无奈时,她也总是能够成功地接住话题,无休止地讲述自己的种种烦恼。虽然马蒂的这种聊天方式经常让别人感到厌烦,但人们或碍于她的地位,或倾慕她的美貌,总是尽力很配合地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一次革命的爆发,让马蒂的丈夫殒命其中,自己也丧失了大部分财产。但沦落为平民的马蒂,在和别人谈话时依然总是想成为中心和焦点。
有一天,在和邻居一起散步的时候,她不停地讲述着自己当年的风光与美貌。在聚会吃饭的时候,她一直向别人传达自己在贵族阶层时的饮食习惯。甚至在和之前的老友见面时,她也总是占据了所有的说话时间,告诉别人自己现在的处境,表达自己的不满。
渐渐地,大家都变得不愿意和马蒂说话,害怕听见她那无休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每次聚会,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忽视她的存在。
马蒂却无法忍受大家对她的日渐冷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选择了自尽。
马蒂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马蒂总是渴望在每次谈话中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渴望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对象,渴望大家的话题围绕在自己身上。
天长日久,当别人对这种谈话方式不耐烦时,她并没有感觉到是自己出现了问题,反而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并因此心生不满,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聊天是一种最常见也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着平等的地位与话语权才能让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轻松与愉悦。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没必要把自己当成了不起的人物,喋喋不休地讲述关于自己的一切。一开口就自我聚焦,想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反而会招来别人的讨厌却仍不自知。
要想摆脱这种不正常的心态,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谈话参与者,一个话题的探讨者,而不是中心人物。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平凡的想法和经历,给予别人更多的表达机会与展示空间,才能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环境,让自己获得被接纳的喜悦以及与人交往的轻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