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调查实录、家谱影印件、彝文注音符号和汉文意译几种形式,选取红河州石屏县的四个彝族村子,对其中的邱氏、罗氏、李氏、普氏四家彝族人的家谱进行收集、翻译和加工整理。稿件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这几个姓氏的全体人员认祖归宗,了解家支历史,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家支谱牒中蕴含的彝族社会、彝族历史、彝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读者了解彝族也有帮助。 目录 石屏县龙武镇脚白母、雨梯村邱氏彝文家谱 一、石屏县龙武镇脚白母、雨梯村邱氏彝文家谱调查实录 (一)家谱概述 (二)邱氏家族情况调查 (三)邱氏祖坟 二、石屏县龙武镇脚白母、雨梯村邱氏彝文家谱影印件 三、石屏县龙武镇脚白母、雨梯村邱氏彝文家谱译注 (一)撰谱说明 (二)邱氏远祖追忆 (三)洪水泛滥 (四)善神萨若寻人种 (五)笃慕创世 (六)氏族分支 (七)邱氏祖妣录 四、脚白母、雨梯村邱氏男系始祖及迁徙路线 (一)邱氏男系始祖 (二)迁徙路线 (三)邱保夫墓碑记中的邱氏迁徙路线 石屏县哨冲镇奄黑村罗氏彝文家谱 一、石屏县哨冲镇奄黑村罗氏彝文家谱调查实录 (一)家谱及家族迁徙情况 (二)调查采访罗氏家族老人 二、石屏县哨冲镇奄黑村罗氏彝文家谱影印件 三、石屏县哨冲镇毫黑村罗氏彝文家谱译注 (一)罗氏远祖追忆 (二)善神萨若寻人种 (三)洪水泛滥 (四)笃慕创世 (五)氏族分支 (六)迁徙史 (七)罗氏祖妣录 (八)撰谱人手迹 四、奄黑村罗氏男系始祖及迁徙路线 (一)罗氏男系始祖 (二)罗氏祖先迁徙路线 (三)罗祖寿老人口述迁徙路线 石屏县龙武镇柏木租村李氏彝文家谱 一、石屏县龙武镇柏木租村李氏彝文家谱调查实录 (一)家谱概况 (二)调查实录 二、石屏县龙武镇柏木租村李氏彝文家谱影印件 三、石屏县龙武镇柏木租村李氏彝文家谱译注 (一)李氏远祖追忆 (二)善神萨若寻人种 (三)洪水泛滥 (四)笃慕创世 (五)迁徙史 (六)李氏祖妣录 (七)家谱重修附记 四、柏木租村李氏男系始祖及迁徙路线 (一)李氏男系始祖 (二)迁徙路线 石屏县龙武镇雨梯村普氏彝文家谱 一、石屏县龙武镇雨梯村普氏彝文家谱调查实录 (一)家谱概况 (二)调查实录 二、石屏县龙武镇雨梯村普氏彝文家谱影印件 三、石屏县龙武镇雨梯村普氏彝文家谱译注 (一)普氏远祖追忆 (二)洪水泛滥 (三)笃慕创世 (四)氏族分支 (五)迁徙史 (六)普氏祖妣录 (七)毕摩手迹 四、雨梯村普氏男系始祖及迁徙路线 (一)普氏男系始祖 (二)迁徙路线 附录 南部方言彝文音标与国际音标对照表(方案一) 南部方言彝文音标与国际音标对照表(方案二) 后记 导语 本书家谱的内在文化信息说明,一个民族的形成、一个民族支系区域文化的演变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变化的、复杂的社会变革现象。族群认同是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逐步形成区域文化共同体的过程。家谱从姓氏方面而言,是一种文化嫁接;从血缘方面来讲,则是为了达到认祖归宗的目的。 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彝、汉民族杂居区的人在追叙文化血脉的源与流时,形成了“夷祖汉宗,夷(彝)汉互融共生”的文化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