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局之变--迈向碳达峰碳中和/快学习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紧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双碳”纳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五个篇章,即风云变幻——科学认知篇,临危制变——全球进程篇,知机识变——中国需求篇,识时达变——中国进展篇,临机应变——迈向未来篇。每篇均以问答的形式,共有150个一问一答,所有问答都是基于编写组和同行专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工作进展,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希望本书能够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了解“双碳”知识、增加“双碳”技能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冯相昭,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曾担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研究部负责人,长期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与环境经济学研究,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政策分析等。主持国际机构、国家部委、省市级气候变化领域研究项目30多项。曾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政府评审、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等。 目录 风云变幻——科学认知篇 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 1.什么是气候变化? 2.什么是温室效应? 3.什么是化石能源? 4.什么是新能源? 5.什么是生态碳汇? 6.什么是碳达峰? 7.什么是碳中和? 8.什么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9.什么是碳交易? 10.什么是碳金融?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观测事实 1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2.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有哪些? 13.温室气体主要包括哪些气体? 14.观测到的温室气体长期变化特征是什么? 15.控制甲烷等短期温室气体排放有哪些意义? 16.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17.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风险有哪些? 18.实现温升不超1.5℃,需要在哪一年达到净零排放? 19.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具有怎样的协同效应? 20.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误区 21.如何理解“碳中和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生态陷阱”? 22.如何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针对全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 23.如何理解“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 24.如何理解“可以通过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化学品解决其去向问题”? 25.如何理解“可以通过大量捕集和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目标”? 26.如何理解“可以通过提高能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7.如何理解“使用电动车有助于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8.如何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具有碳汇功能,所以都是碳汇”? 29.如何理解“绿色金融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机还未到”? 30.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还有哪些认识误区? 临危制变——全球进程篇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31.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启的? 3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4.《京都议定书》中明确的全球减排目标是什么? 35.《巴黎协定》有哪些重要意义? 36.什么是国家自主贡献? …… 知机识变——中国需求篇 识时达变——中国进展篇 临机应变——迈向未来篇 附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 后记 序言 碳达峰碳中和缘起以全 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 化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保 护全球气候,是为了人类的 共同未来。控制气候变暖速 度和幅度,需要我们迈开腿 、疾步走,加速清零碳排放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向国 际社会郑重宣示力争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不仅提振了世界应对气候变 化的雄心,彰显了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担当 ,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全面发展 转型的进程。2021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 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 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 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 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 设整体布局”。可见,“双碳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形 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中国高 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的应有之义。 纵观国际,我们发现世 界上主要经济体实现碳达峰 不外乎有三种情况:第一种 情况是自然达峰,不管采不 采取行动,社会经济发展到 成熟发达的阶段,都会自然 达峰,历史上像西欧和北欧 等一些发达国家均属于这种 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半自然 达峰,即依靠市场力量驱动 的达峰。由于各国经济结构 和资源禀赋的差异,高碳的 化石能源被市场挤出,碳排 放自然便降下来了,这是一 种市场驱动实现的碳排放达 峰,比如法国,煤炭、石油 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禀 赋不足,为了满足能源需求 ,法国大力发展具有零碳属 性的核电,但其发展核电的 初衷并非实现碳减排,更多 是出于对能源安全和经济属 性的考虑,属于市场机制驱 动的达峰。英国则在20世纪 80年代关闭了国内的煤矿, 因为其在北海发现了天然气 田且大量开采,相比之下本 土煤炭开采成本太高,所以 英国通过市场的力量用碳排 放因子较低的天然气取代了 高碳的煤炭。第三种情况是 人为强制的达峰,即通过各 种人为干预的政策措施确保 碳排放达峰目标提前实现, 我国的碳达峰显然属于此类 情况,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社 会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 特征以及能源资源禀赋决定 的。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 主、产业结构偏重,所以力 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在很大程度上将通过人为干 预的压峰降峰而实现。 关于碳达峰,要消除一 个误解,即想当然地认为碳 达峰是一个单峰。实践中, 碳达峰的“峰”是一个平台期 ,通常需要在高位经过一段 时间的波动,不是达到最高 点以后线性下降。所以,要 警惕人们对碳达峰机械片面 的理解,尽可能避免在推进 碳达峰的实践中出现“一刀 切”现象(如拉闸限电),要 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 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 应链安全,确保经济社会的 正常运行。 迈向碳中和意味着一场 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文明形 态转型历程,既需要颠覆性 的科学技术革命,也需要社 会性的软技术变革。我们知 道,碳中和是指在某一个时 间节点某一经济体二氧化碳 的人为排放和人为移除实现 平衡,不是对大气中的存量 碳进行清零和减少,而是对 增量的清零,即净零排放。 现阶段,我国控制碳排放的 主要举措是减少化石能源燃 烧排放,而化石能源使用的 大幅减少在较短期内不可能 实现。根据相关规划,实现 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技术创 新,尤其是具有颠覆性的技 术革命,实现零碳的能源生 产、供给和消费。改良性技 术可以提高能效。比如煤炭 机组发电,从亚临界、超临 界到超超临界,通过技术改 良,煤电机组的燃煤消耗从 450克/l(Wh下降到270克 /kWh,如若将来不使用碳 捕获、封存和利用技术,无 论怎样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 放,都很难实现零碳。国民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所需的 是能源服务,并不需要碳。 实际上,依靠颠覆性技术, 开发风、光、水还有碳中性 的生物质能,逐步摆脱对化 石能源的高度依赖,迈向零 碳经济也就顺理成章、水到 渠成了。随着颠覆性技术的 不断出现,化石能源的彻底 退出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现 阶段,我们需要立足自身能 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 、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 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 可靠的替代基础上。除了能 源生产侧,消费侧的终端能 源需求和效率水平也需要而 且正在发生革命性技术变革 。比如在交通运输领域,纯 电动汽车如果电力源自无限 风光的零碳电源,无需燃油 ,则自然零碳交通。根据国 家规划,我国到2025年,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达到 500公里以上,每百公里电 耗在12度以内,这对消费者 将会是一种巨大的市场诱惑 ,对燃油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也将是巨大的冲击。 碳中和所引领的变化, 是整个社会文明形态整体转 型的动力源泉和标志所在, 除了颠覆性技术,还必须有 体制性和社会性的软技术变 革来压缩总需求。工业文明 时代强调生产消费平衡、规 模化经营和高资本运作,所 有的化石燃料,不论是煤炭 、石油还是天然气,都是在 某一个点开采、转化、再分 发,全过程规模化资本密集 型经营,垄断属性强,需求 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