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九次沉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绍敏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随笔集,也可以说是一本学术诗集,至少可以谓之学术散文诗集。其风格、体裁犹如尼采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鲁迅之《野草》。这不是一部严格纯粹的学术作品,而是一部博学深思的佳作。作者对中国法学思想的狭隘、研究路径的单调提出了挑战,为法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也为法学研究的作品书写提供了一种版本。 作者简介 郭绍敏,男,1979年生,现为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在《中外法学》《读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作品有:《清末立宪与国家建设的困境》,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殷墟的黎明》(诗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大一统的史诗:三国新解》,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只有河南·戏之国》,河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铁塔》(诗集),崇文书局2020年版;《双重生活的戏剧》,崇文书局2020年版;《道、法律与空间——一位法学学者的跨学科沉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 目录 跨学科 哲学家与华夏法律家的对话 空间、城市和法律 邂逅卢梭(一) 邂逅卢梭(二) 卡夫卡与物理学 大地法 沉睡的利维坦 西方的没落 后记 序言 余亦不知系何年何世, 始明目初醒,放眼极望,天 地浑然渺茫。苍天霭霭,黄 土尘尘,烟锁雾障,不见天 光。愚似天地一顽石,木立 穹野之下,不可名状何以有 生,亦不思索奈何终死。 正值忧思郁结之际,孤 苦无望之时,得空灵一歌, 柔情脉脉如人目,顾盼流转 又生光,袅袅绕梁,不绝于 耳。栾雀闻之凌空舞,潜蛟 听后临渊默。余亦静忖出神 ,不能自拔,趋步并跃,欲 寻其源。平丘壑,越山峦, 始得一兰芷芳馨之地,馥郁 芬芳,阔然明朗,令人神清 气爽,智理开明,先前昏怠 ,一扫而光。 此处集聚桃源幽境之静 美,骈备花果福地之流韵。 可汲木心自酿绝尘之芳露, 又闻恩雅亲孕绝尘之神音。 政史文哲艺,诗词歌赋经。 奇书异果,仙乐琼浆,琳琅 炫彩,纷纭满目。行沐其中 ,虽木石之心亦可脱愚顽之 质,纵愁溺之稿尤得却忧郁 之形。崇儒者能得人世之门 目,尚道者亦可舒高洁之冰 心。 实乃奇境也! 余固喜不自胜,感造化 良德,颂逆旅神功。赋我巧 合机缘,天籁一曲,得引我 见如此世外洞天。然吾心亦 愈奇,如此清明朗澈之境, 其执斧者又为何人焉? 怅然良久,忽一先生悠 然而至。不言不语,不怒不 嗔,眉目神炯,笑态可掬。 余连忙前请揖安,与先生攀 谈耳。先生晓通经政宪理之 学义,博猎文史哲艺之经典 。扬袖便谈三统之政道,抚 须可讲八卦之玄机。佛老禅 心录,官儒厚黑学。左手红 楼千古梦,右手金瓶万古梅 。又有金庸浩荡侠骨,更兼 雄主吞吐胸怀。妙语连珠, 神采怡然,让人嗟叹感慨而 自忘矣! 先生虽才高识博,却了 无故作高傲之态,昼夜皓首 穷经,上下求索,不与儒林 争比高。自许行者,前路无 疆。余五体佩服,六神钦然 ,于举世浑浊浮夸之时,临 此远众遗世之境,交仁惠高 节之先生,诚蒙上主佑矣。 无奈时令轮转,白昼急 逝。眼前之境景,渐尔远逝 ,虽犹可追他日之忆,仍不 得返而亲历也。 余神思倍伤,仰首叩月 ,得一星宿流华,耀如白昼 ,光比日月,莹洁如雪,指 路前方,吾心顿明,可喜可 泣! 效古仁人作文之习性, 叹日:嗟夫!且看那五百方 滇池,十万里长江,滚滚奔 来眼底,哗哗终人海江。引 得孔子望川尤叹时日无常。 沧海桑田急骤转,吴刚月树 又新发。纵是披甲驰骋万里 ,回眸百媚误国,终不敌, 斗转星移,宇宙灭发,哪里 还寻得,当年西施所浣纱? 且不羡庙堂锃锃金额匾 ,心只念江湖悠悠自在鸥。 爱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共一盏半江渔火,枕一席雅 致清霜,又经几年,综合楼 前桃花笑,人面不知何处了 !知否,知否,正是红肥绿 瘦! 陈离 二○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于古城汴京 导语 作者具有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求学背景,近年沉潜文学、史学、哲学,涉猎数学、物理学,他在本书所呈现的即是其跨学科研究、深思博学的成果。古今中外,文史哲、法政思想、数学物理学逻辑,在本书融会贯通了;尤其是,作者西学功力之厚、视野之宽,远远超出中国当代很多的法政研究者。 本书的内容、思想特别出挑,富有个性。 本书得到行业内专家学者的认可,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倾情推荐。 后记 这本书缘起于我参加的 一次学术会议——第二届“ 法律、社会与历史”学术研 讨会(2019年6月于上海财 经大学举办)。为能结识群 贤,“极视听之娱”(《兰亭 集序》),我不得不提交一 篇“够格”或者说“像样”的文 字。但我不写论文久矣。自 从2013年夏夜邂逅木心的 《文学回忆录》,抽疯似的 决定放弃学术研究、走向文 学创作以来,我已经剑走偏 锋,越走越远了。我蓦地发 现,自己已经不会写论文了 。尼采当年也曾遭遇类似的 窘境吗?怎么办?我可是很 想赴沪参加这次“少长咸集” 的盛会的呀! 能否像尼采那样,撰写 一篇哲学随笔呢(但要与法 律沾点边)? 灵感一来,说干就干。 于是有了本书的第一篇文字 或日第一次沉思:《跨学科 》。灵感犹如天上奔马,一 旦奔起、飞起,不是一下子 就能刹住闸的。接下来,顺 理成章地诞生了第二次、第 三次……第九次沉思,沉思 的对象也扩展至华夏法律家 、空间的诗学、卢梭、卡夫 卡、物理学、大地法、利维 坦、西方的没落等议题。篇 幅长的极长、短的极短,我 是故意为之,只为增加一点 微不足道的起伏感、韵律感 。文字恰如人生,有了波澜 和起伏,才显得丰盈。 为何到第九次沉思就戛 然而止了?其实是才尽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九” 这个数字有着神秘的偏爱。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易·乾》)。“登九天兮抚彗 星”(《楚辞·九歌·少司命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离骚 》)。“天有九星,以正机 衡;地有九州,以成万邦; 人有九窍,以通精明”(《 楚辞·九辩》)。“玄生万物 ,九九归一”(《太玄经》 )。古人已道尽我所欲言。 有人说“零”和“一”比“九”更 神秘(如莱布尼茨、李耳和 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 农),但我就是偏爱“九”, 不可救药。 感谢哲人王奥勒留和尼 采,是他们让我觉得哲学沉 思并非毫无意义。 感谢章永乐(北京大学 )、魏磊杰(厦门大学)、 李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于涵(许昌市 消防支队),是他们让我觉 得宇宙中有人。在宇宙中, 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孤独的。 感谢沪上的骄阳、煊赫 的大梁城和一个夏夜的梦。 感谢所有爱我和我爱的 人。正是他们,让我觉得人 生是值得活的。 2021年11月11日 于逍遥书斋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以沉思录、随想录 、问答录的形式写作,阅读 、洞见、理解随同那些在通 常学术文章中被放逐的语感 一同呈现。 ——汪晖(清华大学文科 资深教授) 精彩页 当苏力把自己想象为一丝不苟地默观窦娥之冤的衙役,想象为具有预知能力的黄帝之时,当冯象化身为“上海的摩西”劈开红海,在大风大浪之中宣讲《出埃及记》的修辞和智慧,化身为机器神“阿尔法狗”宣告万恶的资本主义即将终结之际,当刘小枫在雅典学园的石阶上像犬儒主义者一样醉卧、苦吟、斜睨,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不屑一顾之时,当汪晖身着鲁迅穿过的长袍登上帝国大厦之巅,对着密西西比河的夕阳感喟逝者如斯之际,我们该如何讨论“帝国”“法律”“社会”“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才不愧对“跨学科”一词,也不因此羞愧不已? 尽管我们认识到一己的局限,但仍然坚信我们是思想贫乏时代的唯一希望(海德格尔和王元化地下有知可瞑目矣),毕竟,韦伯乡下老家的驴子不可能成长为伯乐眼中的骏马,也无缘亲见亚细亚洲草原和鲍罗丁音域的辽阔。 我们让颜色各异的灵魂桌球在开放的大脑平台上自由地碰撞和激荡(因而可能,不,肯定擦出火花),打破了学科之间画地为牢、不分畛域的界限。 我们或是自诩学术体制内的“反体制者”,既享受了体制内非同一般的安全(从而为某些“被逃离”体制的“勇士”所讥),又为存异、创新和薪火相传做出了非凡贡献。 我们拥有健康健全健捷的心灵,是堪比叔本华和罗兰·巴特的享乐主义者,不会公开宣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会显得太矫情),不会以参与某项具体立法为荣(那只是“小立法者’’),更拒绝任何负能量的幽怨。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夕对儿子如是说。循此逻辑,则“汝果欲学法,工夫在法外”。 诗是没法教的,有成为诗人的父亲、老师,未必有成为诗人的儿子、徒弟(反之亦然),曹氏三父子、苏家三父子只是例外中的例外。如果儿子、徒弟不是诗人,能否理解作为诗人的乃父、乃师呢?陆游早已忧戚地看到,王师不会有北定中原之日,即若有,家祭时儿子也写不出诗来以告乃翁。假若写不出诗,还称得上真正的“告”吗?(何谓真正的“告’’?参见俄国哲人列夫·舍斯托夫的《旷野呼告》) 同样,法也是没法教的。即便有到“法外”探寻法律起源和真谛的自觉,即便在取得一个别的学位后再进入法学院学习,即便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之类的道理,也未必能实现成为大法学家和大立法者的愿望。一位法学界的青年才俊在论文中写道: 用耶施泰特的话来说,法哲学起到的不是“市场叫卖般的肤浅的效用”,而是一种弯道效益。为此,我们需要更好地整合法哲学与部门法教义学,致力于两者的一体代。当然,这并不是说法哲学要全面覆盖部门法学。相反,法哲学和部门法学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后者留足空间,发挥类似于“辅助性原则”的作用,才是应有的理论姿态。部门法学的教义化程度越高,在具体法律问题上法哲学就当与之保持越大的距离,为它留下越大的空间去自主解决问题。 读完此节高度思辨的论证之后,我想起“御手洗”处“香喷喷”的大理石地面。又想起自己苦苦钻研而始终无法了悟的艾青的一首诗和土琵琶伴奏的《游击队之歌》。 随着政治、法律世界的“废除”,我们同时“废除”了哲学、诗意的世界。 如果思维已经法律化了,已然在不知不觉间僵化了,那么,纵使掌握了车载斗量的“法外”知识,也绝难跳出法律一隅的局囿。所谓“跨学科”不过是伪“跨”,装点门面而已。 太多的法律学者奉法教义学和实证主义为圭臬,并言之凿凿日“朝向现象本身”——法律不就是一种现代性现象吗?其逻辑和潜台词是剥离加诸法律身上的伦理、道德、政治、历史等一切非纯粹(尤其“意识形态化”)的元素。对此,我只能说,他们或许读过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和张祥龙的《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但其方法论绝对是对现象学的误用。 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的差别,是五十步与五十步的差别,是五十步与六十步的差别,抑或是五十步与五千步的差别? 量变和质变的临界点在哪里? 与数学和音乐领域存在神童不同(数学家哈代如是评价拉玛努金的早逝:“一个数学家到了三十岁已经是比较老的了。因此,他的死也许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是一场灾难……”),社科研究者和学术思想大师往往到了晚年才大放异彩。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