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昆剧表演作为一种依赖观演关系而存在的艺术,为保持“活态”存续,则不可能不发生演变。本书着眼于昆剧表演形态的“变化”过程,从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变迁”角度入手研究昆剧表演艺术特征,旨在通过对昆剧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形态演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从而明确昆剧表演艺术“传统”的实质内容,并参考其历史演变轨迹,对当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针对昆剧表演的种种保护、传承活动做出反思。 作者简介 刘轩,山西太原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师从叶长海教授,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蓝凡教授,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为Marvin Carlson教授。近年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昆剧演出史和表演理论,曾发表《修改与丰富:当代昆剧演出形态的传承与演出模式略论》《(牡丹亭·寻梦)在昆剧舞台上的传承与演进——兼论乾嘉传统的流动性》等论文及剧评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第二节 境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第一章 汉民族演剧体系集大成者:昆剧表演艺术 第一节 昆剧表演艺术的构成 第二节 昆剧表演艺术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映 第二章 明清时期昆剧表演艺术的积累 第一节 全本戏演出时期昆剧表演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 从全本戏到折子戏:昆剧演出模式转变的历史原因和经过 第三章 昆剧表演艺术的“乾嘉传统” 第一节 昆剧表演艺术规范的确立:“乾嘉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乾嘉传统”的实质:以“传神”为旨归的昆剧表演特色 第四章 “后乾嘉时代”昆剧表演艺术的演变 第一节 清代后期至民国昆剧表演艺术的演变轨迹 第二节 当代昆剧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章 入选“非遗”名录后,昆剧表演艺术的传承现状 第一节 “非遗”身份的确立对当代昆剧表演艺术传承的影响 第二节 “非遗”光环下,昆剧表演艺术在“传承”中的“迷失” 余论 “非遗”视野下对昆剧表演艺术演变现状之反思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语 本书旨在通过对昆剧表演艺术演进历史的梳理,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内在动力,并试图总结出昆剧表演演变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昆剧具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时艺术形态双重身份的情况下,通过对昆剧表演艺术形成、演进、美学品格等多方面的研究,以求准确把握这门古老艺术的核心特质和艺术价值,进而考察它在当代的传承是否合理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