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书随笔(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灵凤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报刊专栏“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的文章,后附数篇译文,既有阅书之感,又涵盖丰富的中外文坛掌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更流露叶灵凤对读书、文艺、生活和家国的爱。 目录 霜红室随笔 香港书录 书鱼闲话 译文附录 序言 叶灵凤是画家、作家,也是藏书家。 他是从美术学校出来的,似乎还没有登上画 坛就转入了文坛,还来不及真正做一个画家就已 经成为作家,老的说法,是画名为文名所掩了。 三十年代后期他就不再画画。许多认识他的人都 没有见过他的画,除了早年的一二封面设计,他 手头也许还藏有当年的一二作品,却总是秘不示 人,虽然他这样做并不是“悔其少作”。 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写小说,但后来,至少 是进入四十年代以后,也就几乎不再写小说,却 不是搁笔不写文章,不仅写,还写得很勤,写的 多是散文、随笔,而其中绝大多数是读书随笔。 这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 ,喜欢书也喜欢读书;又因为更是一位作家,这 就注定要有大量的读书随笔生产出来了。 爱书家,这一般很少听到的称呼在他笔底下 却常常可以看到,猜想他更愿意被人称为爱书家 而不是藏书家。 他早年在上海虽藏书万卷,抗日战争中都散 失了。定居香港后他又从无到有地买书、藏书, 估计不应该少于上海这个“上卷”之数,但他身 后家人把藏书送给香港中文大学,整理后说是六 千多册,这个“下卷”的数字倒是有些出人意外 的。论时间,这“下卷”的时间是长多了。 遗书未上万,遗文却过百万。 在他一九七五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仅仅是遗 留下读书随笔之类的文字,就不少于一百万言, 包括已出书和未出书的。 在这《读书随笔》中,《读书随笔》《文艺 随笔》《北窗读书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 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 。《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 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 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 碍于体例,本书只选入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 它们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 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一些有关的 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 最早的文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 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它们发表 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 丰、任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他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 ,古今中外,线装洋装,正经的和“不正经”的 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 、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 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 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几十万字的文 章了。 这里有一篇《书痴》,记的是一幅版画:藏 书室,四壁都是直接天花板的书,一位白发老者 站在高高的梯顶,胁下夹了一本书,两腿之间又 夹了一本书,左手拿了一本书在读,右手又伸手 从架上抽出一本书,一缕阳光从头顶的天窗上斜 斜地射在老人的书上,老人的身上。作者说,他 深深的迷恋着这幅画上所表现的一切,当然也包 括那位白发爱书家。而他写这篇文章时,却还是 鲁迅先生笔下“唇红齿白”的年轻人呢。 他在这篇短文中说:“读书是件乐事,藏书 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以获得, 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招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 ,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 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而不是读书。 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善版本的格式,藏家印 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 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 坐拥百城,那更是书的敌人了。”这说得很有意 思,不过,他所说的“购物”式的“不是读书” 的读书,也还是不可避免的,他自己就在《今年 的读书愿望》中说过,时时要看一些本来不想看 的书,而被占去了许多时间,不言而喻,其中肯 定不少是为了临时“购 物”而翻阅的书本,他虽引以为苦,但翻阅 而有所得,也还是一定要感到不亦快哉的,这恐 怕是不少做学问,写文章的人都有过的感受吧。 这本书包含着八个部分:《读书随笔》《文 艺随笔》《北窗读书录》《晚晴杂记》《霜红室 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译文附录 》。最早的写作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是七十年 代,前后近五十年。前四部分出过书,后四部分 的文章只在报刊上发表过,除第一部分《读书随 笔》是在上海印行的外,其余都是在香港写作发 表的,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无异于前所未见的“ 新作”。它们发表时,除了用叶灵凤这个名字, 还用过林丰、叶林丰或霜崖这些笔名。 《晚晴杂记》原书中有一半以上不是读书随 笔,而是一般的散文小品,虽然隽永有味,碍于 体例,都删去了。像这样的小品文章,发表在报 刊上而没有编印成书的还有不少,如果一有机会 出书,对于爱书家来说,当是喜见乐闻的事吧。 在《文艺随笔》的后记中作者说,由于写作 时间前后相隔十几年,不免有重复或歧异的地方 。现在集中在一起的这些文章,前后更是相隔几 十年了,这样的情况就更是难免,尽管已经在注 意避免。 作家和爱书家,这本书就是一位作家爱书几 十年而写下的随 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