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吃吃喝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作人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周作人以饮食为主题的散文150余篇,根据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从传统、故事、日常、民风、乡土、童趣等角度分为六大板块。全书所选篇目不仅体现出周作人生活类散文的文学魅力,而且全面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美食的魅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放松心情,也能增长中国美食文化方面的见识,领略中国文人的传统趣味。 目录 01 吃菜 02 药酒 03 两种祭规 04 关于送灶 05 八珍之一 06 酒的起源 07 酒望子 08 杨梅与笋 09 进京香糕 10 味之素 11 吃蟹 12 猪肉 13 萨齐玛 14 暖锅 15 煎茶 16 端午节 17 忌日酒 18 分岁 19 六谷糊 20 再谈南北的点心 21 茶汤 22 窝窝头的历史 23 闲话毛笋 01 记盐豆 02 谈食鳖 03 一壶酒 04 马先生汤 05 隐元豆 06 过年的酒 07 再谈甘蔗 08 吃狗肉 09 落花生 10 酒 11 吃茶 12 鲞冻肉 13 路上的吃食 14 上饭厅 15 《茶之书》序 16 关于“水乌他” 01 谈酒 02 谈油炸鬼 03 烧鹅 04 炒栗子 05 素火腿 06 吃豆腐 07 吃鱼 08 吃肉 09 红番薯 10 咬菜根 11 点心与饭 12 吃青椒 13 瓠子汤 14 馒头 15 汤料 16 甘蔗荸荠 17 天下第一的豆腐 18 山楂与红果 01 杨梅 02 芡与莲 03 南北的点心 04 盐茶 05 吃饭与筷子 06 吃酒的本领 07 路旁水果摊 08 三顿饭 09 藕与莲花 10 真说凉菜 11 合食与分食 12 花线鸡 13 吃鹅肉 14 鸡鸭与鹅 15 可吃的花 16 腌菜 01 故乡的野菜 02 菱角 03 苋菜梗 04 再论吃茶 05 带皮羊肉 06 糊鱼 07 臭豆腐 08 绍兴酒的将来 09 萝卜与白薯 10 糖与盐 11 馄饨担 12 吃烧鵝 13 腌鱼腊肉 14 小酒店里 15 香酥饼 16 湿蜜饯 17 南京绍兴饭馆 18 鱼腊 19 烤越鸡 20 菜蔬 21 灶头 22 厨房的大事件 23 烟与酒 24 茶水 25 饭菜 26 蒸煮 27 糯米食 28 酒楼 29 绍兴的糕干 30 谈酒 31 故乡的回顾 01 北京的茶食 02 喝茶 03 日本的衣食住 04 落花生 05 吃人肉的方法 06 外国来的菜蔬 07 果子糖 08 锅块 09 牛肉锅 10 落花生的来路 11 豆沙 12 关于荸荠 13 吃白果 14 吃饭与吃面包 15 关于花生 16 羊肝饼 17 果子与茶食 18 日本的米饭 19 陆奥地方的粗点心 序言 知堂一味 吃喝亦可觉世 易华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百姓说得浅俗,却不失道 理。《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有言“民人以食为天”,告 子说“食色,性也”,《礼记 》上戴圣说“饮食男女,人 之大欲存焉”,他们都是人 ,当然不废吃喝。后世读书 人不免俗,花费了大量笔墨 记录宫廷、民间饮食。南北 朝《食珍录》记载帝王豪门 珍异烹饪,北宋人陶谷撰《 清异录》有饮食篇章,明代 袁枚《随园食单》分门别类 介绍了三百多种南北菜肴饭 点,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 》也有饮食专论。现代作家 吃喝的兴味不减,郁达夫、 夏丏尊、俞平伯、林语堂、 梁实秋、张爱玲、汪曾祺, 写吃的文章各不相让。周作 人谈论《中国小说里的男女 问题》,更看重吃喝,说: “其实男女之事大同小异, 不值得那么用心,倒还不如 各种吃食尽有趣味,大可读 读也。” 周作人的吃喝趣味是生 活的艺术化,面对佳肴美酒 香茶的趣味,集中于品评过 程,“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中华文化中的吃喝讲究渗透 到社会各阶层,如老舍所说 :“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 穷讲究。”周作人的生活态 度是统一的,他的饮食观与 文学理想异曲同工:“我想 文艺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 ,再加以贵族的洗礼,这才 能够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学。 ”其生活艺术不是建立在高 度物质化基础上,你看他在 日常平凡中领略艺术的本义 :“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 ,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 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 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 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 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从的安 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在日常人生中超然于物外,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 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 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 周作人的广博被他陈述 为《我的杂学》,以民俗考 究吃喝必杂,天南海北地由 这“吃喝”说开去。经、史、 子、集,方志、野史,民歌 、童谣随处可见,少则一两 处,多时十多处。他的文章 “趣味”因此在不经意间飘溢 出来:诗词文章有兴趣,历 史考释有旧趣,乡野民俗中 更有情趣。文章自然勾连, 从容不着痕迹,哪有一丝做 作。《亦报》时期文章,栏 目限定了篇幅,不能旁溢枝 蔓,仍是那冲淡自在的风味 ,“随意抓住一个题目,开 门见山的说出来,上下四旁 有该说的说上几句,表明注 意,随即收科,这是理想的 写法”。《亦报》上发表的 《儿童杂事诗》更短小,自 然天成。 周作人文字淳朴,在质 朴之中有其特有的诗意,他 不刻意追求深文大义,徒托 空言。文章所述,都是日常 熟悉的事物,提起的话头都 切实。看似不经意的闲散, 信笔娓娓道来,却都宛如实 实在在的“田野调查”。絮絮 叨叨如话家常,不厌其烦地 录述“吃喝”,可感的是他对 本土民俗礼仪文化所固有的 传统诗意的追怀与留恋。 导语 周作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食家,他以为要紧处不在“吃喝”过程中口舌脾胃的快感,“趣味”当在吃喝行为之外。他行文偶有制作食物的描摹,多是目击耳闻,或者出于哪部典籍,简略说其大概。他不大在意饭菜烹饪与品味的过程,兴趣在于饮食相关者,在于对日常餐饮礼俗的梳理、考究、辨析。 在谈饮食的散文随笔里,周作人的作品与林语堂、梁实秋比起来,更加地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淡流利,典故史料信手拈来,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 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 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 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 ,看花,听雨,闻香,喝不 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 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 愈精炼愈好。 ——周作人 周作人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美食家,他以为要紧处不 在“吃喝”过程中口舌脾胃的 快感,“趣味”当在吃喝行为 之外。他行文偶有制作食物 的描摹,多是目击耳闻,或 者出于哪部典籍,简略说其 大概。他不大在意饭菜烹饪 与品味的过程,兴趣在于饮 食相关者,在于对日常餐饮 礼俗的梳理、考究、辨析。 ——易华 精彩页 吃菜 偶然看书讲到民间邪教的地方,总常有吃菜事魔等字样。吃菜大约就是素食,事魔是什么事呢?总是服侍什么魔王之类罢,我们知道希腊诸神到了基督教世界多转变为魔,那么魔有些原来也是有身分的,并不一定怎么邪曲,不过随便的事也本可不必,虽然光是吃菜未始不可以,而且说起来我也还有点赞成。本来草的茎叶根实只要无毒都可以吃,又因为有维他命某,不但充饥还可养生,这是普通人所熟知的,至于专门地或有宗旨地吃,那便有点儿不同,仿佛是一种主义了,现在我所想要说的就是这种吃菜主义。 吃菜主义似乎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类是道德的。这派的人并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以说是这派的祖师。《南齐书》周颙传云:“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日,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当作文章来看实在不很高明,大有帖括的意味,但如算作这派提倡咬菜根的标语却是颇得要领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卷五说: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笠翁照例有他的妙语,这里也是如此,说得很是清脆。虽然照文化史上讲来吃肉该在吃菜之先,不过笠翁不及知道,而且他又哪里会来斤斤地考究这些事情呢。 吃菜主义之二是宗教的,普通多是根据佛法,即笠翁所谓异端其说者也。我觉得这两类显有不同之点,其一吃菜只是吃菜,其二吃菜乃是不食肉,笠翁上文说得蛮好,而下面所说念兹在兹的却又混到这边来,不免与佛法发生纠葛了。小乘律有杀戒而不戒食肉,盖杀生而食已在戒中,唯自死鸟残等肉仍在不禁之列,至大乘律始明定食肉戒,如《梵网经》菩萨戒中所举,其辞曰: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贤首疏》云: 轻垢者,简前重戒,是以名轻,简异无犯,故亦名垢。又释,渎污清净行名垢,礼非重过称轻。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