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这些作品为故事会公司旗下《故事会》文摘版杂志第43期至第45期之汇总,杂志中的文章适宜当代青年读者阅读,在市场上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的欢迎,对于青年的思想熏陶,人格养成,理想信念,以及学生作文,提高语文素养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书作者为《故事会》文摘版编辑部。《故事会》文摘版创刊于2014年,是故事会公司的又一拳头产品。作为一本非虚构性、故事体文摘杂志,《故事会》文摘版俨然已成为文摘杂志的“新科状元”。《故事会》文摘版编辑部始终致力于扩大《故事会》文摘版杂志的影响力,为更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精彩的故事。
赶水
@朱锡琴
一
都说姚湾穷,是因为那条裤腰带样的姚河水,要断不断的。还有姚湾的井,一口一口比赛似的干枯了,像一个个黑眼珠日夜瞪着,看我们走很远的路,挑很沉重的担子去赶水。
我爸是姚湾最后的打井匠,却因喝醉后滚下山崖,现在就瘫在炕头上。打井匠都废了,他的武器也就废了,曾经闪着银光的井针,就插在我家的枯井里,撂荒着。
陪伴妈妈翻山越岭赶水的是我家的老马,这对老弱组合,拉回来的水只够烧水做饭。每次妈妈回来,都瘫在炕上。这时,爸爸长吁短叹的,拿着破蒲扇给妈妈扇风。我曾经看到过他们的眼里,滚滚而出的都是泪水。
前几天,一个来调研的人手里拿着半瓶水,就是不扔,害得我和我哥跟出去有五里地,最后那个人看出来我们的意图,把水给了我们。我合计我哥肯定得给我,我可是他亲弟,可他给了四岁的丫丫。
丫丫的妈妈是寡妇,她赶水去了,把丫丫锁在院子里,她小手扒着栅栏的门,脸上全是汗水冲下的泥道道,她的小舌头舔着上嘴唇,眼睛却死盯着半瓶水不放。丫丫搂着那半瓶水却不喝,她说把水留给自己妈妈,这样妈妈明天就不用赶水去了。
从那回来,我那十五岁的哥哥就开始围着井针转。他把我爸当初打的井走了个遍,别看六眼井现在都瞪着干眼边,当初那些井可都滋润过村里的一草一木呢!
这天,哥哥说,他明天就要打井去了,井非打不可了。
就在这天下午,那个四岁的丫丫因为口渴,喝了放在院落里的一瓶药水,在院子里打滚。丫丫现在就躺在医院的急诊室,医生忙成一团也不知道救不救得活她!听说丫丫的妈妈柳花,像谁拽出了她的肠子,嗓子都嚎哑了,她抽着自己的嘴巴不停地说:“丫丫,你活过来吧,妈妈保证以后不让你缺水喝,一辈子不让你缺水喝。你醒过来,妈妈带你走,咱们哪儿有水,就在哪儿安家……”
我爸说,明天他要去打井现场,就是满地爬,也要找到姚河水的大动脉。
我哥笑了,他说他已经摸着姚河水的大动脉了,他都听见姚河水呐喊着来了。
我爸说:“真的?你啥时候找的,我咋不知道呢?”
我哥说:“不是你帮我找好了六眼井吗?我要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这个主意太妙了,我们都没有想到。姚河水只是水位下降到地表,并没有绝流,所以,沿着干枯的六眼井,是最有可能打出水来的,比漫山遍野瞎转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