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走出去”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来说,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趋势,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许多社会组织跃跃欲试,但沉淀下来真正探索便会发现,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下,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上,中国的社会组织走出去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现有的知识生产和能力建设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书基于对先行走出去的社会组织的案例研究和公益项目评估的积累,搭建专业的分析框架,在路径体系、共享价值和专业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分析,试图对社会组织走出去中的一些问题提供整体性的分析视角,旨在帮助政府部门、企业、资助方和实践者更清晰地梳理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优势与挑战,促使一些行动者从源头产生质变。 作者简介 陶传进,北京帅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组织与公益项目评估、社区治理、政府购买服务等。 目录 第一章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概况与趋势 一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政策背景 二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格局 三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典型范例 四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一些趋势 五 相关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社会组织走出去分析框架 一 两类公益现象 二 两种不同的公益模式 三 对下负责型公益项目的模式勾勒 四 对上负责型公益项目的模式勾勒 五 两条路径效果的融通性 六 行动框架 第三章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路径体系 一 第一个台阶:发现真实的需求 二 第二个台阶:打通双方的法律法规 三 第三个台阶:打通文化习俗障碍 四 第四个台阶:打通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章 拥抱共享价值 一 求同存异还是求异存同 二 共享价值的含义 三 走出去时的共享价值路径 四 共享价值的进一步深度分析 五 对上负责与共享价值的对立 第五章 共享价值的历史变革 一 交往关系的三种类型 二 关系模式的历史变革 三 共享价值的内在增长趋势 四 从共享价值到专业性 第六章 打造走出去的专业性 一 公益项目的专业性 二 理念落地需要专业性支持 三 公益项目的五个层级 四 项目专业性:走出去的实践 五 一些跨国企业在公益领域的深度卷入 第七章 社会组织走出去案例 案例1 爱德基金会的社区发展项目 案例2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项目 案例3 昆明云迪行为与健康研究中心的医务社工项目 案例4 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的社区林业生态保护项目 案例5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埃塞俄比亚微笑儿童项目 第八章 走出去的体系建构过程 一 走出去的三种行动方式 二 专业体系如何建构而成 三 与合作方的关系 四 反思走出去过程中的“假大空” 五 反思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生产” 第九章 走出去的政策格局 一 三种模式的呈现 二 德国公法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三 政策操作中的可能误区(一) 四 政策操作中的可能误区(二) 五 支持型政策探讨 第十章 归总:社会组织走出去问答 一 为什么要选择走出去? 二 先走出去的是什么人? 三 先走出去的人,他们的特殊贡献是什么? 四 先做好国内还是先走出去? 五 走出去需要有本心或理念吗? 六 走出去的资金从哪里来? 七 只有部分资源而又想走出去时该怎么办? 八 为什么人心是最重要的? 九 人心为上为什么是最大的共赢? 十 为什么共享价值是给对方最大的帮助? 十一 为什么需要专业性? 十二 在求同存异的战略定位中,专业性意味着什么? 十三 为什么企业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四 公益组织为什么可以向企业深度借鉴? 十五 共享价值为什么会带来民族自信? 附录一 典型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公益项目状况 附录二 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国际标准 附录三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项目合作”自律行为守则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