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字之福(周退密的百岁人生)(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为了让读者深入、全面了解这位长寿又传奇的文化老人生平、成就及价值,与周老有经年交谊并为其整理过作品集的沈迦策划汇编了这部纪念集:上篇《海上仙人》为综述,收有退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撰写的自传、生平照片及部分代表书法作品,以供窥斑见豹;中篇《嘤鸣之声》收录周老健在时师友与他的唱和之作,其中多是二十世纪的文坛名家,其生前发表的采访、述评也收入本篇;下篇《念远怀人》选录他去世后文化界的追悼和评论文章。附录包括《周退密先生年谱简编》与《周退密先生中文著述目录》。
目录
序(周京)
上篇 海上仙人
周退密自传
退密留影
安亭墨萃
中篇 嘤鸣之声
沈迈士 水调歌头
朱大可 浣溪沙
沈轶刘 读周退密翁楷法
施蛰存 周退密夫妇五十齐眉祝之以诗
题周退密诗卷
苏渊雷 寿周退密五十
寇梦碧 减兰·贺中国韵文学会成立和周退密先生
吴小如 七绝
陈以鸿 周退密丈百龄双庆敬步赐诗原韵
冯其庸 海上呈周退翁
郑逸梅 《石窗词》序
周退密谈上海第一号汽车
《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序
陈声聪 荷堂诗话·周退密
荷堂诗话·退密补录
何满子 《退密诗历三续》序
陈巨锁 不曾谋面的忘年交——记周退密先生
吴孟庆 周退密:与书相伴是“清福”
熊盛元 前踪后躅皆成史 并入诗人百载心——周退密先生诗词散论
刘梦芙 《周退密诗文集》序
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周退密
黄思维 《退密诗历六续》序
张瑞田 才以学济 艺以道通——我所理解的周退密
李怀宇 周退密:多一只眼睛求知识
下篇 念远怀人
毛谷风 悼上海周退密先生
缅怀退密诗翁
施议对 金缕曲·敬挽海上寓公周退密先生
杨逸明 悼念周老退密先生
熊盛元 痛悼周退老
王蛰堪 水龙吟·石窗词丈挽章
刘梦芙 挽周石窗丈
黄思维 敬悼周退密先生
《周退密书法展》观后
李葆国 悼百岁诗人周退密先生
许全胜 鹧鸪天·哭石窗词丈
哭退翁
金翔 四明老人挽辞
李静凤 法驾导引——七月十六日悼沪上一百零七岁周公退密仙逝
苏俊 忆秦娥·吊沪上石窗词宗
郭思恩 石窗老人小祥沪上同人发起纪念征文下走聊报截句以寄哀思
罗金龙 悼退密词丈
宋彬 周退密先生辞世周年有作
徐中美 缅怀“海上寓公”周退密先生
叶兆辉 周退密先生辞世周年有怀
莫言 诗过万·寿近茶
张炳勋 公今往矣名垂久——追怀周公退密
陈鹏举 送别周退密先生
梁基永 词仙
顾村言 退藏于密 人书俱老——浅谈周退密先生的书法
郑有慧 犹如祖父般亲切的退密公公
章耀 平淡是他这一代文化人的素养
唐吟方 周退密先生琐忆
王犁 道同原有话能说 时促聊凭影为延——海上诗翁周退密先生
萧跃华 我与退翁的翰墨缘
费永明 生也何幸,在人世间碰到这么好的人啊!——忆周退老
冯寿侃 怀忆一代词宗周退密
沈琦华 最后一次采访退老
董宁文 开卷有益 终身受益——记周退密先生给《开卷》的几次题词
韦泱 百岁人瑞 海上寓公——记文化老人周退密
宋一石 斯人已去题签在——深切缅怀周退密先生
蔡渊迪 感愧交作忆先生——追怀退老对我的教诲与提携
邵川 我为周退密先生制花笺
薛国喜 记周退老给姚奠老的一次题诗
陈纬 余馨绵长——回忆与周退密先生的交往
周勤 五公公寄我一封信
王震宇 用“如坐春风”形容退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徐兵 捧读花笺句 诗书仰石窗
周献洲 与周退密先生的翰墨情缘
朱昌元 容膝一亭宽——从周退密先生给我的一封信说起
赵胥 怀退老
黄勇 季子平安否——忆海上寓公周退密老先生
卓永 一面之缘 永铭于心——记周退密先生
陈坚 退老手札收藏余话
沈迦 周退老的最后三本书
方韶毅 翰墨真能结胜缘
附录
周退密先生年谱简编
周退密先生中文著述
编后记(沈迦)
序言
我与沈迦先生因一本我
们家族传记的印行事宜而得
以相识。前不久,先生发来
了一批他收集到的有关我祖
父的各种文章,数量竟有三
十余篇之多。先生有意将这
些篇章做成一本纪念集,希
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周退
密的著述与成就。在与我统
一意向后,沈迦先生更通过
网络征文、征图。纷至而来
的投稿使本集的内容更加丰
赡,可读性也更强了。
我无比感恩能有机会如
此集中地阅读到这些篇章,
文中的记述让我看到了祖父
另一面的精彩。在阅读来稿
的这段时间里,我每有疑问
便向沈迦先生请教。虽身为
祖父的嫡亲孙女,但到了与
学者沈迦先生就周退密的著
述、交友这两个方面进行探
讨时,我几乎不占优势。沈
迦先生自出版《立雪》和《
周退密先生题签集》,到近
期辑撰此册,而至目前开始
筹划编撰周退密年谱,他对
我祖父早已有了相当程度的
了解,这从他编排本书的体
例上就可窥见一二。
本书虽是一本追思性质
的纪念集,但编者却刻意避
开了灰色哀婉的基调;虽有
不少讲述友情的见证,却没
有集体合影的堆砌;作品插
图合宜而节制,独具匠心;
开篇与结尾遥相呼应,意喻
深长。真是一本用心做的书

我身居海外多年,每次
回沪探亲,祖父母除了与我
聊聊家常琐事,也会向我“
汇报”一下他们的社交活动
。本书中许多作者的名字就
是老人家常常挂在嘴边的。
祖父非常珍惜每一段翰墨情
缘,哪怕是飞来的友谊,即
便是素未谋面,但只要是同
好就会“一见如故”,神交如
旧识。对有些新交也会有“
相识恨晚”的感慨。祖父与
朋友们常书信往来,诗词唱
和,诗画共赏,切磋琢磨,
可谓再现了《陋室铭》中的
生活方式。
编者在篇尾选用了我的
一张摄影小作《窗外》。像
这样窗外的景色,我每次回
到上海家中都会拍上几张。
安亭草阁窗外的花园里有一
种别号叫白头翁的小鸟经常
在树梢间穿梭,时常会飞上
晾衣的竹架稍作停留,若屋
内恰有雅集,它们也会凑过
来旁听。它们也都是草阁主
人的好朋友。
祖父于2004年出版《退
密存稿》,在“弁言”中他这
样写道:“……窃思古今能
诗者奚止千万,其作品得传
者恐千不及一,其幸而得传
者必得天时、地利、人和三
者之助……”可见,当时祖
父为自己的著作能得以出版
而感到庆幸、欣慰。如今这
本纪念集即将面世,想必亦
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再度
眷顾吧!
我忽记起祖父那次倚窗
而立时的絮语:“我周退密
何德何能?将来到了阎王爷
那里,阎王爷问,周退密,
你在人间都做了什么事情呀
?……”我已不记得祖父当
时在自问后有否自答,但如
今,因着这纪念集的即将面
世,我忽起谬想:“这下我
爷爷在阎王爷那里可有交代
了!”凭此一册,不知祖父
在他界能否谋得个一席之地
?又或许他仍旧选择退藏于
密呢?
是为拙序。
周京
2021年4月20日
书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蕅香簃
导语
在文化界有“南有周退密,北有王世襄”之誉。2020年7月在上海去世,享年一百零七岁,这位潜修隐德、“退密”百年的高士最后以告别的背影走入大众视野。
本书虽是一本追思性质的纪念集,但编者却刻意避开了灰色哀婉的基调;虽有不少讲述友情的见证,却没有集体合影的堆砌;作品插图合宜而节制,独具匠心;开篇与结尾遥相呼应,意喻深长。
后记
动念编辑周退老的纪念
集,是在老人刚去世的那一
周。媒体一下子出现很多怀
念的文章,让这位“退密”了
一生的老人最后以热闹的姿
态谢幕,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退老健在时,我帮他编过
几本书,于是再次萌生为他
编本纪念集的想法。感谢退
老孙女、远在澳洲的周京女
史的首肯,有了家属的支持
,我的征稿变得名正并顺利

纪念周退密,纪念他的
什么?首先当然是他的文化
成就,诗词与书法,堪称“
双峰并峙、二水深流”。
我其实是在退老的晚年
才接触到他的书法,当时惊
为天人,后有幸登门拜识,
从此以“退粉”自居。我曾任
性地给当时尚健在的文人书
家排了座次——状元饶宗颐
,榜眼周退密,章汝奭屈居
探花。周边爱好书法的朋友
不少,我这么说,他们基本
认同。还有人将退老与张充
和相比,两人正好同龄,认
为不论是书法还是诗文,退
老都不在“最后的民国闺秀”
之下。
一个擅书法的朋友在坊
间淘了幅退老的书作,然后
与我谈老人的笔墨功夫。我
说这个老爷爷临池百年,仅
凭这一纪录,古今都罕有其
匹。临池是书法的基本功,
如同站桩之于习武。退老有
家学渊源,自幼就在写得一
手好字的父亲的督导下临池
,六岁读小学时,已能用毛
笔写不少字。他又高寿,过
百岁后还保持字课,目前所
见最晚的书作落款一百零六
岁。说他临池百年,是实打
实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他的毛笔字即得老辈、同辈
学人青睐,郑逸梅、施蛰存
、陈声聪、程千帆、沈祖棻
、孔凡章、吴藕汀、吴小如
、冯其庸等纷纷请其为自己
的书斋、著作题匾、题签。
综观退老一生,为师友题写
斋名多达百幅,题签更有两
百多种,足见学界对其书法
的推崇与厚爱。程千帆认为
其书艺不亚于启功、顾廷龙
,“启元白太熟,故不免近
俗,顾起潜更不敢放手,似
又低一筹……”这些写在私
人书信里的“吐槽”,其实代
表了圈里人的真实视角。
退老的书法成就其实是
与其诗文功底相辅相成的,
这也是中国书法一直以文人
字为正脉、以雅正为旨归的
奥秘所在。
他出生江南旧家,从小
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教育,后
虽从事外语教学,但对传统
文化的喜爱从未间断。负笈
震旦时幸遇沈迈士先生,一
生立雪程门。四十年代又与
施蛰存同事,因着共同的对
金石、古籍、诗词的爱好,
亦师亦友终生。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初,从上海外国语学
院退休后更是潜心诗文,从
徐行恭、陈声聪等诗坛名宿
游,艺臻高妙。他的诗词师
法历代名家,入而后出,其
诗温厚平和,如清泉流泻,
雅淡而自然。词则天然神秀
,如神工造物,清丽又飘洒
。有评论家认为,其诗中“
霁月光风之气象与夫海纳百
川之襟抱尤见仁者之涵养修
为,揆诸当代诗坛,实不多
觏也”。
退老学问、成就都很高
,但他不求闻达,没有名人
意识、作品意识,更不会自
我炒作。今天见到的他的书
法作品,绝大多数是书信,
当时随手写,没把它当作品
,也正因此,字里行间的率
性天真,成就为最好的作品
。他的诗文也是这样,言为
心声,下笔很快。据不完全
统计,一生写诗填词达七八
千首。我曾听师母打趣:“
唐诗三百首,你早超过了。
”他的诗文数量多,两三年
即可结集一册,但他几乎不
主动谋求正式出版,多以朴
素的自印本在友朋中小范围
流通。“名利场中无此人,
潜修隐德信无论。”这是他
晚年写给朋友的诗,其实也
是自我写照。
许是因退老的长寿及淡
泊,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以致我们淡忘了他的时代
。他是民国三年(1914)
生人,与今天隔着一个多世
纪。若报出几个与他同龄的
人,或有助于我们认识并归
位他的时代。前面提到过张
充和,生于1914年的文化
名人还有苏青、杨沫、周而
复、杨联陞、王瑶,若把聚
焦的1914年前后推移一点
,这张时代文人的名单里还
会出现萧红、邓拓、胡乔木
、周一良等。历史像故事片
,叠加些定格的黑白人像,
就像纪录片了。看纪录片,
我们在过眼二十世纪中国纵
横诡谲的风云时,也能窥见
一代人同做时代必答题时的
蹉跎心迹。
刘梦芙先生在为《周退
密诗文集》撰序时这样评价
退老的宝贵:“盖二十世纪
百年间风云变幻,沧海横流
,吾国旧有文化所遭劫难尤
为深重,处兹礼崩乐坏、学
绝道丧之世,知识人逐名利
、堕气节者不知凡几,清介
独立、自守家珍如先生者岂
易易哉!”从这个角度看周
退密和他的时代,或有助于
明白他的“退密”之道。中国
人讲“活着”,清介独立、自
守家珍,走过一百零七年,
岂易易哉!
编辑这本纪念集,应该
就是出于如上的理解与感怀

本书内容分三编,上编
取名《海上仙人》,算综述
,收了退老九十年代初期撰
写的一篇《自传》,然后有
些老照片、书法作品。他的
书艺很高,面目也多,但这
本书不是书法集,只能收他
各时期的代表作品,期能窥
斑见豹;中编《嘤鸣之声》
,收录他健在时师友与他的
唱和,其中多是二十世纪的
文坛名家。衣冠重文物,诗
酒足风流。另外,他健在时
已发表的采
书评(媒体评论)
周子退密,四明之髦俊
也……固赡于才艺者,邃怯
卢文,纂彼邦汇辞之书,嘉
惠学林,厥功綦伟。秉铎之
余,兼治我国金石碑版,又
复致力诗若词,踔厉风发,
求诸侪曹,罕与俦俪。
——郑逸梅《石窗词》序
四海何人敲短韵,申江
尚有周先生。
新诗却比梅花瘦,老干
槎枒铁骨铮。
——冯其庸
吾观周公书法,古朴苍
劲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吾读
周公诗词,古意盎然而又贴
近生活;生动活泼而又格律
谨严。能把旧体诗词写出时
代气息,非天才不能为也。
——莫言
精彩页
周退密自传
我名周昌枢,字季衡,退密是我的别号。1914年9月2日生于浙江鄞县湖西虹桥故居。父亲周慎甫,在汉口开过保和堂中药店,他淡于名利,不善经营,一卷在手怡然自得。他有中医开业执照,乐于为人义务诊病。父亲继娶宁波王氏,生我们兄弟姐妹七人,我是幼子,童年时代随母亲在家乡生活。家里有两所父亲营造的住宅,都濒临月湖,环境幽美,得天独厚。现在两宅均不存在,其地已辟为环湖公园。
我们家里请过馆师,哥哥姐姐们都是先在家里读书然后进学校。我出生晚,没有赶上。六岁那年直接进省立四中附小。高小毕业正好北伐胜利,一时政府更易,青黄不接,省校无法开学,我不得已进了私塾清芬馆。塾师是前清廪贡生黄次会先生,挺有名望。他摹仿孔夫子分科授徒的方法,每科都有教材:以《四书集注》为德行教材;以《左传句解》《战国策》为言语教材;以《纲鉴易知录》为政事教材;以《史记菁华录》《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为文学教材。四书、古文、唐诗都须背诵,《纲鉴》则由老师每次讲解三五行之后让学生自行阅读,从明代开始,由近及远,极有见地。1930年又在另一位老秀才孙仲闿处读了一年古文。第二年春季,我考入上海老西门石皮弄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攻读中医。一学期后退学回到宁波,拜名医陈君诒先生为师,边读医书边侍诊,一年又半已能独立为人治病。由于我大哥的鼓励,又于1932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院)预科,重新开始接受现代化教育。在陈君诒先生家里,我结识了他的四女陈文菊,1935年我俩结婚,翌年春有了独子周元。又过两年,不幸母亲病逝,妻子奔丧回乡,直至1940年下半年,她好不容易携带儿子坐沙船,绕过敌寇的海上封锁线回上海,路上倍受惊吓。
1940年夏,我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那时国内正处在抗战敌我双方对峙状态,上海成为孤岛,百姓受尽敌伪政治上的凌辱,经济上的压迫,生活上的磨难,我感到前途渺茫、彷徨和苦闷,原拟赴法深造,也成泡影。于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我到震旦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所读了两年国际司法,同时还在高中部当外国史教师。那年冬天我已从重庆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领到了律师甄别证书和律师证书,立即花了六十元银元加入上海律师公会(在复兴中路黄陂路口),那时设在法租界的第二特区法院已被汪伪接收,只有设在公共租界的第一特区法院可以出庭。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入公共租界,第一特区法院也被接收,有民族气节的律师已经没有活动余地。通过同学关系到萨坡赛小学(现为卢湾区中心小学)当教务主任。一年之后,汪伪接收法租界,我就辞职,不与合作。当年下半年,到中法私立法商学院担任法学教授。这个学校原是著名的法政学院,因避免向汪伪立案才改了名。
与此同时,我进了中国通用化学公司当职员,后兼银行工作。在此以前我干的都是自由职业,到现在才放弃了自己的本行。1945年抗战胜利,举国腾欢,在永泰银行吃过年夜饭之后,我决计辞去两处职务和震旦同学前辈、上海名律师费席珍合作,在他飞龙大楼的事务所挂牌子,开始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律师生涯。但是造化弄人,此路不通,曾几何时解放来临,把挂上去不久的律师招牌重新卸下,同日卸下的还有费席珍、王恒颐、王士宗三块招牌。
1948年秋季,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先生想请人教大一国文,我当然愿意。胡氏在天平路寓所接见了我,问了一些对大一国文设置的看法以及以后怎样去教会学生读通文言和用文言表达思想。这简直是一场口试,出乎我的意料。我急不择言,就把过去自己在私塾里学到的一套说了一通,胡氏频频表示放心。隔不多久寄来了副教授的聘书,结果在大同连续教了三年半。那时法币贬值,物价一日数涨,薪水以每课时六块银元计算,得之不无小补。
1950年5月我加入教育工会,领到工会会员证,旁人羡慕,自己喜悦。与此同时,我堂哥周昌善(1898-1985)准备离沪去香港,行前他把全都房地产托我代为照顾。那时我还在大同授课,有多余精力和时间,就答应了下来,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手续办理结束,把一应事宜移交给了他的胞妹周亦珍之后,我丢下了这个包袱。我决定应聘去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任教。1956年12月3日抵哈尔滨,迎接的是西语系主任宋元卿。在这个当时还不是人人想去的东北边远城市,我居然耽了八个年头。
哈尔滨旧有东方巴黎之称,教堂是这里的特色。据说过去全盛时代有教堂七十所,建筑风格各异。在我们住过的南岗大直街的一个十字路口,就有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三个教堂,早晚钟楼上还不时地传来悠扬清脆的钟声,使人悠然神往。
除千姿百态的教堂外,同样显得古色古香的是这里外文旧书市。一个波兰籍的旧书商曾经告诉我说,凡是世界上不同语种的书籍他都卖过。过去的哈尔滨充满着诸色人等和异国情调,这里有政治流亡者,有国际冒险家,也有一般的旅游观光者,各种文字的书籍跟着人的踪迹而来。我在上海就是一个淘旧书癖者,来此不久就开始我的猎奇,我曾经看到过的有一部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