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信息哲学基础理论及其意义阐释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邬焜//(法)约瑟夫·布伦纳//邬天启//王健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信息哲学所取得的浩繁研究成果,通过再造式的梳理、分析综合的研究,具体回顾了中国信息哲学创立和发展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信息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信息哲学在变革人类哲学方面所取得的革命性突破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具体的评价和阐释。另外,本书还对中国信息哲学和当代西方意识哲学、当代西方的某些信息哲学的观念和理论、信息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异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性和批判性的研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该成果提出了“存在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 范式,由于信息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哲学有史以来对哲学 范式的回答方式,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 次根本转向。本书还指出:由于自20世纪中叶以来崛起的信息范式集中体现了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所以,信息范式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范式,而且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范式。就此而言,人类知识的发展将会重新迎来一个哲学和科学全新综合的时代。 目录 写在前面:哲学是最自由的学问 导读:信息哲学——哲学的革命 第一编 创立、发展与革命 第一章 中国信息哲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缘起 二、创立 三、深化 四、成熟 五、拓展 六、国内评价 七、国际化 第二章 信息哲学的性质及其在哲学变革中的作用 一、哲学是人类追求普遍理性的活动 二、普遍理性的层次:科学与哲学内在融合的根据 三、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和对自身的批判 四、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领域的划分 五、信息哲学的性质 六、顶天立地的统一信息科学 七、中国的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研究的统一化趋势 八、信息范式对科学和哲学的根本变革的十二个方面 第二编 基础理论 第三章 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世界 一、存在领域的划分 二、信息的本质 三、信息的分类 四、信息的质 五、四个世界和世界模式的理论 六、物质、信息和精神的关系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信息的主体把握、创造和实现 一、信息、知识、智能和实践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 三、人的信息活动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四、信息创生和实现系统 五、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说 六、认识过程和机制的信息建构和虚拟说 七、人的认识方式和真理的相对性 八、人类追求智能的终极情怀 第五章 物质和信息:双重演化的世界 一、人类时空观念的变革 二、相互作用、时空转化与全息凝结 三、相互作用与双重演化 四、自组织进化的信息机制 五、自组织进化的信息凝结——全息境界 六、宇宙及宇宙事物具有循环演化的自组织特征 第六章 经济、社会与人的信息进化 一、信息经济 二、信息社会 三、信息生产 四、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 五、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 六、多维存在的人 七、教育的信息化 第七章 天道与人道: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与信息价值 一、自然生态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价值的本质 三、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 四、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 五、价值过程与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 六、价值形态的发展 七、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是文明形态变革的技术前提 八、网络民主与国家集权、世界霸权之间的价值冲突 九、智能化社会的前景展望 第八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范式的崛起 一、科学技术革命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实体实在论和实体思维 三、第二次科技革命:场能实在论和能量思维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系统复杂综合的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 五、信息范式的崛起与科学的信息科学化 第三编 意义阐释 第九章 信息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比较研究 一、三种相关的新理论 二、信息元哲学 三、系统和系统思维 四、复杂性 五、 信息思维 六、结论和展望 第十章 信息立场:哲学和逻辑 一、引言 二、信息哲学:现状和问题 三、现实逻辑 四、自然的逻辑和辩证法 五、邬焜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 六、现实的逻辑关系、过程 七、信息在自组织中的作用 八、信息的物理学基础:能量的作用 九、信息、相互作用和价值 十、信息社会 十一、综合学科和信息哲学 十二、结论:信息思维和信息观 第十一章 善:张弛于有序与无序之间——对一种简单以熵量为判据的荒诞伦理学的批判 一、引言 二、弗洛里迪的宏观伦理学模型 三、回到物理熵 四、通信与控制理论中的信息熵和负熵论 五、熵、负熵、信息、熵增与熵减的科学含义的统一 六、熵和信息、有序和无序、善与恶 七、复杂性的视角:在有序和无序之间保持某种适度的张力 八、生态文明需要怎样一种价值哲学基础? 第十二章 试论认识发生的多维综合“涌现”的复杂性特征——对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理论的单维度、简单性特征的批判 一、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理论的单维度、简单性特征 二、合理的现象还原应有的多维度、多极化特征 三、胡塞尔“主观间性”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单维度、简单性特征 第四编 两篇附录 附录一 邬焜和信息元哲学 附录二 作为信息时代精神的哲学——对邬焜信息哲学的评论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