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动者的写作(精)/日知文丛
分类
作者 何平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日知文丛”之一。本书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书评家何平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一批代表性的作品所作的书评和随笔。这些作品不是传统的“新闻”加“文学”的所谓报告文学,而是融合了个人经验,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实录。作者将这种新的写作现象命名为“行动者的写作”。全书分为24篇,内容关注到当代文学的方方面面,如文学家代际分别,网络文学、先锋小说、现实主义文学、文学与所处时代的关系等等,主要从小说为样本来观察中国现当代文学,兼及当代各种文学现象。
作者简介
何平,男,一九六八年出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化批评,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四项。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有专著《现代中国小说还乡母题研究》《散文说》《解放阅读》等。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奖。
目录
青年的思想、行动和写作
“排榜”时代,假装被注意到的文学
来吧,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去
“文学策展”:让文学刊物像一座座公共美术馆
这些改革开放时代的儿女们如何消化和书写他们的时代?
重建对话和行动的文学批评实践
生于1977—1987:更年轻世代作家长篇小说地理草图
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
再论“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
行动者的写作
“先锋文学”,止于“先锋姿态”
可疑的先锋性及“虚伪的现实”
从“文艺青年”到“文艺女青年”
国家计划文学和被设计的先锋小说
致无尽的,致永在的,致难以归咎的
谈“80后”作家,说张怡微和桃之11
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立法”
谁能感应到山川大地的教诲?
我们如何“而去”?如何能够“节花自如”?
香椿树街的成长史,或者先锋的遗产
写作者是天地万物之间孤独的捎话人
变革的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如何“应物”?
几乎所有伟大的文学经典,首先都是个人秘密的经典
大头马会不会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说家?
序言
“行动者的写作”是几
年前我谈非虚构写作一篇
短文的题目,这篇短文也
收入了本书。另有《青年
的思想、行动和写作》一
文涉及青年写作和思想能
力、社会实践之关系。这
些年,有感于当下中国文
学,尤其是青年文学,格
局和境界越来越小,越来
越逼仄,越来越收缩在一
己悲欢,提出跨越文学边
境的文学扩张主义,反复
强调一个基本常识:有新
青年才会有新文学。当然
,这是常识,也是一个值
得珍视的现代传统,五四
新文学得以萌发一个很重
要的因素是因为五四新文
化提供的青年知识分子作
为新的写作者。
当下青年写作者往往
都接受了很好的大学教育
,包括文学教育。他们在
更开放的世界写作。但青
年写作者并没有都像我们
想象的那样理所当然地成
为青年思想的时代前锋和
先声。事实上,青年写作
者不能只止步“文学”,做
一个技术熟到的文学手艺
人,还要回到“青年”的起
点,获致真正“青年性”的
思想和行动能力,重建文
学和时代休戚与共的“命
运共同体”。然后再出发
,然后开始写作。
就我自己而言,虽不
能算作青年,但近年依然
以批评家的身份介入到中
国当下文学现场,在《花
城》杂志主持“花城关注”
栏目五年三十期;和复旦
大学金理教授发起上海-
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为
译林出版社主编“文学共
同体”“现场文丛”等书系
,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接通
大学文学研究和前沿文学
生产。和学理严整的学术
论文和文学批评不同,收
入本书的基本是对中国当
下文学现场及时发声的随
笔短制。故而,文风不拘
,任性言说。
当下中国文学,正在
发生什么?写作者在写什
么?什么是我们时代的新
文学?如此等等,我一直
想象,我只是一个来自现
场的可靠的“报信人”。
2021年,秋天,南京
导语
当下中国文学,正在发生什么?写作者在写什么?什么是我们时代的新文学?
收入本书的基本是对中国当下文学现场及时发声的随笔短制。
文风不拘,任性言说。
本书收录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去》《行动者的写作》《致无尽的,致永在的,致难以归咎的》等文章。
精彩页
“70后”“80后”和“90后”作家的出版和发表情况,我们没有像这样作认真的统计。也许大家会说,“40后”“50后”“60后”这些作品的经典化是建立在旧的以期刊为中心的文学制度之上,是作家、编辑、批评家、大学教授这些文学寡头和政治意识形态合谋的结果,而且文学史的经典确认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沉淀,那么,我们且寄希望于十年后,文学史也可以列出今天“70后”“80后”和“90后”青年作家这样的一个作品目录,如何?
十年后开列目录,是要考虑到,和他们的兄长辈父辈作家相比,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对今天这一代青年作家经典化没有尽到应有责任的因素。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这一代作家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同时代青年批评家没有及时到场,没有及时成为同时代青年作家的发现者、声援者和庇护者。
不同代际的青年作家身处在不同的文学时代。不都说20世纪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吗?(我对这种说法存有疑问,此处不论。)今天这一代青年作家最早的出场时间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文学市场化、媒介革命、文学阅读大众化能量的释放以及文艺生活的分众化、大众对文学重新定义的审美降格等等因素导致我们这里讨论的所谓严肃文学不再是一枝独秀。
要考虑到兄长辈父辈作家以他们积累的文学声名垄断了大份额的文学资源,这一点我们从期刊目录以及近些年文学评奖和文学排行榜大致可以看出端倪。我曾经批评过文学界取悦青年作家的“媚少”,但从文学资源垄断来看,所谓“媚少”。尤其是对刚刚起步的青年作家,更多像做慈善的给予,而取悦中老年作家、取悦成名作家“媚老”倒是一种常态。以期刊发表为例,除了传统的像《萌芽》《青年作家》《青年文学》《西湖》《青春》这些所谓的青年文学杂志,《十月》《人民文学》《收获》《花城》《钟山》《上海文学》《芙蓉》《作品》《山花》等老牌文学刊物都有专门的“文学新人”专辑和专栏。提携新人的姿态也算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学期刊的“政治正确”吧?
如此种种因素的考虑,希望落实到最后的这~点:今天这一代青年作家的写作正在进行中且未完成的现实。至少从生理年龄意义上,似乎前途可期。
说到文学制度,五四新文学以来所建立的培养和推介年轻作家的传统从来没有中断过。当然具体到某一个时代,为什么要培养和推介青年作家。各怀心思,各有旨归,也各有招数。1949年之前,大家几乎都是青年作家,以期刊和出版为中心的培养和推介青年作家,其实是不断发现青年作家中更年轻更晚出更陌生的文学“素人”。而新中国则建立了一整套和政治想象配套的国家文学想象的“文学接班人”培养制度。这个制度不只是体现在发表和出版,而是深入到文学生产的每个细小环节。最典型的文学福利就是作协等专门机构养作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所有青年作家的成长都被纳入“文学接班人”培养模式中,像江苏近年除了国家的各种人才政策,地方性的就有“江苏文学新方阵”“青春文学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名师带徒”计划等等。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