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美味,口舌生香,一席色香味俱佳的“韩家菜”,是对“美好生活”的最好注解。没有什么是一顿“韩家菜”解决不了的,多少亲朋好友都惦记这一口!以“韩家菜”为代表的艺术生活方式,正是韩美林周建萍夫妇一直倡导的生活理念。
《美好生活》文笔流畅,细节丰富,以韩家菜的经典菜品串联起韩美林周建萍夫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与友人交往的温馨回忆、与员工工作的精彩日常等,温馨有爱。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每个篇章均由十篇短文组成,配以精美图片,呈现出了独具一格的韩家生活。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是韩美林周建萍夫妇一直倡导的生活理念。韩美林先生凝神聚力、耗尽一生进行艺术创作,特别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令人敬仰。周建萍女士,是韩美林艺术的守护者与践行者,竭尽全部才思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推广韩美林艺术,并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倡导生活的更艺术,为我们当代女性之楷模。此外,周建萍女士还是生活的有心人,她将与韩美林先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友人交往的温馨时刻、与员工工作的精彩日常等一一记录,融入每一道菜品中,二十余年的积累,汇聚一席精彩的“韩家菜”,成为“美·好生活”。
有舍才有得,以“菜”悟“禅”
经过上百次的剥离和舍弃,才能取到这道菜的唯一食材—上海青 ( 北方也叫小油菜 ) 最嫩的菜心。这是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杭州灵隐寺考察摩崖石刻佛教艺术时的意外收获,韩家菜中最简单、但却最有文化深度、也最有佛缘的一道菜—舍得。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这句话出自活佛济公的圣训。济公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为南宋高僧。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不受戒律约束,嗜酒好肉,举止似痴若狂,但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道出了极高的修行境界。曾在灵隐寺修行多年的济公,在当地留下了无数黄童白叟皆知的善举佳话。
这一道“舍得”,既使用了最能代表江南清淡饮食的鲜嫩菜心,清甜养生,又完美结合了活佛济公的“舍得”哲思,让人回味无穷。怎是简单的“好吃”二字形容得了。
一盘嫩绿的菜心旁摆配一颗似乎刚从地里来的原始的上海青,吃过的人都会不由感慨,这吃的不是清炒菜心,而是用心烹饪的功夫;品的不是佛家素食,而是充满人生哲思的修行理念。
每当这道菜上桌,美林除了会给大家讲这“舍得”背后的佛缘小故事,也一定会解答宾客们的疑惑—“剩下的菜去哪儿了”? 每每这时,美林一句话就能把气氛从深沉的人生思考或者修行禅读中拉回来:“你们今天这一顿‘舍得’,接下来我们家得吃好几天的‘舍不得’。”大家刚开始没反应过来,之后便会被面前的“八零”后韩美林逗得捧腹
大笑。也因此,韩家菜的这道“舍得”成了最简单,但却最有文化内涵的菜品。不管男女老少,不分中外,都喜爱它的简约而不简单,这道菜从来都是“光盘”。很多人听完其制作过程和故事后,真的连一个菜心都不“舍得”剩下呢。
荤腥不沾,不代表完成了修行;酒肉畅快,也不耽误参透人生真谛,这“舍而不弃”“得而不燥”的从容,才是修行的终极奥秘。就像人人都看《济公传》,若只学嗜酒好肉、破衣疯癫的,便仍是“菜鸟”,而学会“舍得”,从成百次的剥菜叶中,参悟禅修得真谛的,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