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计算机图形学》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1章,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历史、应用、发展,显示器和典型光栅扫描显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二部分为第2章到第7章,介绍二维图形处理技术,包括二维图形的生成、裁剪、变换以及反混淆;第三部分为第7章到第13章,介绍三维图形处理技术,包括三维图形的投影、表示、消隐和真实感显示。因为绘制真实感图形需要用到颜色,在第11章中介绍了与颜色相关的概念和处理技术。 本书是作者倪明田、吴良芝在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成的,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1.1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 1.2 计算机图形学应用举例 1.2.1 图形用户界面 1.2.2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3 科学计算可视化 1.2.4 科学、教育、商业领域中的交互式绘图 1.2.5 计算机艺术 1.2.6 地理信息系统 1.2.7 计算机动画、广告及娱乐 1.2.8 多媒体系统 1.2.9 虚拟现实系统 1.3 计算机图形学发展简史 1.3.1 图形显示设备的发展 1.3.2 图形输入设备的发展 1.3.3 图形软件的发展及软件标准的形成 1.4 图形显示设备 1.4.1 阴极射线管 1.4.2 彩色阴极射线管 1.4.3 随机扫描显示系统 1.4.4 光栅扫描显示系统 1.5 交互式图形系统的逻辑结构 1.5.1 图形软件包 1.5.2 应用模型 1.6 计算机图形学当前的研究动态 1.6.1 造型技术 1.6.2 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 1.6.3 人一机交互技术 1.6.4 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习题 第2章 一个简单的二维光栅图形软件包 2.1 用图形软件包绘图 2.1.1 图元的声明 2.1.2 图元的属性 2.1.3 填充图元及其属性 2.1.4 保存与恢复图元属性 2.1.5 字符 2.2 基本的交互处理 2.2.1 设计交互程序的几条原则 2.2.2 逻辑输入设备 2.2.3 输入方式 2.2.4 取样方式 2.2.5 事件驱动方式 2.2.6 设置输入设备的属性 2.3 光栅操作 2.3.1 画布 2.3.2 裁剪窗口 2.3.3 位块拷贝 2.3.4 显示模式 2.4 小结 习题 第3章 二维线画图元的生成 3.1 简单的二维图形显示流程图 3.2 扫描转换直线段 3.2.1 生成直线段的DDA算法 3.2.2 生成直线段的中点算法 3.3 扫描转换圆弧 3.3.1 圆的八对称性 3.3.2 生成圆弧的中点算法 3.3.3 生成椭圆弧的中点算法 3.3.4 生成圆弧的多边形迫近法 3.4 生成圆弧的正负法 3.4.1 正负法简介 3.4.2 正负法生成圆弧 3.5 线画图元的属性控制 3.5.1 线宽控制 3.5.2 线型控制 习题 第4章 二维填充图元的生成 4.1 扫描转换矩形 4.2 扫描转换多边形 4.2.1 逐点判断算法 4.2.2 扫描线算法 …… 第5章 二维光栅图形的混淆与反混淆 第6章 二维裁剪 第7章 图形变换 第8章 投影 第9章 三维实体的表示 第10章 曲线与曲面 第11章 颜色 第12章 隐藏面的消除 第13章 光照明模型与真实感图形的绘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