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儿童照顾政策的演进过程的考察,推动我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儿童维度和中国儿童照顾的发展,具体地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儿童照顾制度的模式为何?儿童照顾是谁的责任,国家、市场或家庭?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儿童照顾政策分别塑造什么样的角色轮廓,并对我国的妇女地位造成何种影响?③中国儿童照顾政策发展变迁的动力为何? 作者简介 刘云香,女,管理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区治理、妇女儿童社会福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儿童照顾政策的类型学研究 第二节 儿童照顾政策的性别平等效益 第三节 儿童照顾政策的发展动力 第四节 中国儿童照顾的研究及本书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中国的儿童照顾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育儿假期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节 我国托育服务的发展与变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儿童照顾政策的变迁:从“去家庭化”到“再家庭化”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儿童照顾的“去家庭化”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儿童照顾的“再家庭化”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话语冲突与改革前儿童照顾政策的有限发展 第一节 妇女话语、性别角色立场与儿童照顾政策的定位 第二节 为何出现“巨人”话语和“矮子”实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话语联盟与改革后儿童照顾政策的变革 第一节 “妇女回家”:瓦解妇女解放论调 第二节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塑妇女工作框架 第三节 人口和儿童话语:构建新型儿童福利框架 第四节 话语联盟、博弈和儿童照顾政策的变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 第一节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变迁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儿童照顾政策的变迁动力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讨论的方向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