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俄国皇帝(心理写照)(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俄罗斯)格奥尔吉·丘尔科夫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写的是俄国历史上五位沙皇的故事,包括保罗、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并涉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活动。作者试图通过“心理写照”,即展示人物思想情感和精神状态的方式,来表现那个时代,探求俄罗斯帝国衰败的内在原因。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书中均有详尽记述,为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生动的背景资料。本书在1928年问世之后不久,便从读者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91年才在俄罗斯重印,并在知识性和可读性方面得到读者的认可。目前在俄罗斯已有多家出版社重印,并推出社交媒体的电子书。 作者简介 格奥尔吉·丘尔科夫(1879-1939),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著名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历史学家。他曾与象征主义诗人梅列热科夫斯基和吉皮乌斯合作,出版《新路》杂志,被认为是知识广泛的多面手。他的小说有一定的影响,如长篇小说《魔鬼》《暴风雪》、短篇小说集《雾中人》《蒙羞的魔鬼》等。后期从事俄国历史的研究,有多种历史叙事作品问世。 目录 作者前言 保罗皇帝 亚历山大一世 尼古拉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三世 译后记 序言 当路易十六的人头断头 台筐子的时候,俄国的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安地度过 自己的盛世年华。1774年 被的伏尔加河一带农民哥萨 克几乎被遗忘了。失宠但觊 觎皇位的皇太子不愿相信他 的命运会与不幸皇帝的命运 相似。然而他也被可耻地杀 害了,像他的已登基的“兄 弟”那样,当然不是公开的 ,是在自己的卧室里被醉酒 卫军动手杀死的。 在这本提请读者关注的 书里,我的有关皇帝的故事 之所以从保罗讲起,是因为 这开启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后 一百年,在它存续的各个阶 段都带有覆灭的印记。彼得 堡政体如此巨大和复杂,在 十年前并非偶然地倾覆了: 多种条件预先决定了它的灭 亡——有经济的、社会的和 政治的。通过冷静地分析来 揭示那些导致帝国灭亡的内 部溃疡,是社会学家的事。 我的任务是另外一种。 我想给五位沙皇画像。 由于历诸多势力的捉弄,他 们处在酝酿旧制度崩溃的各 种事件的中心。这一腐朽制 度的某些拥护者以为,他们 是在捍卫沙皇的,并将这种 思想与均产主义的民主政治 相提并论。实际上,在俄国 历,彼得堡时期并不存在任 何。沙皇本身不过是统治阶 级掌上的玩物。理想主义者 们不应没有根据地用民子孙 ”和老子”等幻想来。 保罗皇帝相信自己凭天 意不仅会成为国家,而且会 成为教会的首领。当他还是 皇位继承人的时候,普鲁士 的人士便向他灌输这种思想 ,并希望强大的俄国皇帝对 实现他们的目的有所神益。 但是,这位神经错乱没有做 成什么事。不过,怎么不令 人奇怪呢,他那种来源不明 的病态幻想,似乎成为一种 “思想”,后来竟然成了俄制 的官方学说。 如果说这一思想对客观 的历程没有什么影响,那么 ,它对自身的心理却起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我在故事里 力图揭示这一垮台制的内在 悲喜剧。正因为如此,在对 事实的如实叙述中,我有时 似乎要利用沙皇本人的观点 。 写照作者和心理学家的 任务就是这样。 我以为时候到了,我们 不仅可以记述对于被推翻皇 帝的强烈抨击,也需心静气 地描写他们的个性。事实和 人物本身是说服力的。 格奥尔吉·丘尔科夫1927 年9月 导语 本书写的是俄国历史上罗曼诺夫王朝五位沙皇的故事,包括保罗、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同时也涉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活动。他们的统治从18世纪末开始,跨越整个19世纪,经历了俄罗斯帝国专制制度从衰落走向灭亡的百余年。书中记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既不是“演义”和“戏说”,也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或评传。 后记 俄国作家格奥尔吉·丘尔 科夫所著《皇帝》一书(中 译本书名《俄国皇帝》), 写的是俄国历史上罗曼诺夫 王朝五位沙皇的故事,包括 保罗、亚历山大一世、尼古 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亚 历山大三世,同时也涉及叶 卡捷琳娜二世的活动。他们 的统治从18世纪末开始,跨 越整个19世纪,经历了俄罗 斯帝国专制制度从衰落走向 灭亡的百余年。书中记述的 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既不 是“演义”和“戏说”,也不同 于一般的传记或评传。诚如 作者所言,是“心理写照”, 换句话说,就是依据大量史 料,通过展示人物的思想情 感和精神状态来表现那个时 代,探求俄罗斯帝国衰败的 内在原因。这里对诸多历史 人物的描写,侧重他们作为 普通人的特点和心理,但凡 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述,为理 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 提供了生动的背景资料,这 些资料几乎囊括那段俄国历 史的全部的重要史实。例如 ,保罗的神秘身世、怪异性 格和被害经过;亚历山大一 世与拿破仑的恩怨和抗法卫 国战争取得胜利的曲折历程 ;尼古拉一世亲临参政院广 场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后自 行登基;被称为“解放者”的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起大落及 其被民意党人炸死;亚历山 大三世的“惰性”傀儡政策等 。本书还叙及保罗和亚历山 大一世与共济会的瓜葛,那 个时代的著名文人如拉吉舍 夫、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 ,乃至普希金、赫尔岑、克 罗泡特金、车尔尼雪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与皇室 的牵连。当然,作者也没有 忘记叙述诸皇帝的宫闱秘事 …… 本书原著俄文本在1928 年问世,当时俄国十月革命 胜利不久,此后它便从读者 的视野中消失了,时隔六十 余年,直到苏联解体的 1991年,才由俄罗斯的莫 斯科工人出版社再版重印。 出版者在内容简介中指出: “今天的读者中已很少有人 知道这位俄国作家的名字了 ,而这个名字曾经广为人知 。丘尔科夫的创作曾引起柯 罗连科、布留索夫、勃洛克 等著名作家的关注。”本书 重返读者视野后,无论在知 识性方面还是可读性方面, 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至今 在俄罗斯已有多家出版社重 印,并于2015年推出社交 媒体的电子书。俄罗斯学者 B.巴斯卡科夫发表《格·伊 ·丘尔科夫——作家,学者 ,革命者》一文作为序言, 对本书及其作者做了较为客 观的介绍。现将该文摘要转 述如下: 20世纪前十年的俄国文 学史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研究 ,这段历史的许多史实和作 家被遗忘了。格·伊·丘尔科 夫,就属于这些被遗忘和几 乎排除在文学史之外的作家 。他是十月革命前的著名诗 人和作家、文学评论家,在 革命之后,则是文学理论家 和历史学家,俄罗斯经典文 化遗产的出版者、回忆录作 者。 格奥尔吉·伊万诺维奇·丘 尔科夫(1879—1939)。出生 于莫斯科一个文学气氛浓厚 的贵族家庭。在他们的庄园 和沙龙里,年轻的丘尔科夫 结识了一些文学家,特别是 戏剧家,如斯坦尼斯拉夫斯 基、梅耶尔霍德等。1898 年,丘尔科夫在莫斯科古典 中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大 学医学系学习,但是,他在 自传里写道:“……在自然 知识、哲学方面我是个涉猎 者,文学却难以遏止地吸引 着我。”他说:“两个恶魔是 我少年时代的伴侣——诗歌 恶魔和革命恶魔。”1902年 ,为了组织保卫工人的政治 游行,丘尔科夫被捕,并被 流放到远离铁路三千俄里的 西伯利亚雅库特地区。 丘尔科夫的处女作是 1899年发表在莫斯科《信 使报》的短篇小说《走向彼 岸》。后来成为职业文学家 ,已是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 之后的事了。当时他是《下 哥罗德报》的特约撰稿人, 这一时期他写诗歌和小说, 也写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 开始展露其文学才华。 1905年,丘尔科夫与诗 人梅列热科夫斯基和吉皮乌 斯合作,出版《新路》杂志 ,他担任秘书。丘尔科夫被 认为是知识广泛的多面手, 作为诗人和作家,他属于以 勃洛克为代表的“小”象征主 义者团体。 1906—1907年,丘尔科 夫在关注当代文学发展的同 时,提出了所谓“神秘主义 的无政府主义”的理论,这 是象征主义与实践激进主义 相结合的不成功的实验,后 来丘尔科夫本人承认,“神 秘主义的无政府主义”不具 积极性,然而,围绕它进行 的争论成了当时标志性的文 学生活现象。丘尔科夫的名 字经常出现在报刊上,引起 普遍关注。 1910年,“神秘主义的无 政府主义”的争论平静下来 之后,丘尔科夫全力从事叙 事作品的创作。十月革命前 的时期,他的小说有一定的 影响,如长篇小说《魔鬼》 《暴风雪》《谢廖沙·涅斯 特罗夫》,以及短篇小说集 《雾中人》《蒙羞的魔鬼》 。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是自传 性的,属于作家生活中的革 命篇章。这一时期,丘尔科 夫的文学创作开始转向历史 课题。他孜孜不倦地从事俄 国历史的研究,顽强而富有 成果,因而在学术圈内也颇 有名气。 在十月革命之后的几年 ,丘尔科夫的创作转向历史 叙事作品,发表了有关十二 月党人的中篇小说、心理特 写、历史政论随笔, 精彩页 房间里闷热,散发着熏香气味,还有——应该是人的身体气味。窗幔是垂下来的,灯光明灭不定,尽管是白天,但在昏暗中很难看清楚穿着硬布衬裙的驼背妇人的身影,这些面色暗淡的一动不动的老妇人,很像晚间入睡的大鸟在安静地休息。她们无精打采,围坐在一个豪华的摇篮边。那里堆放着被褥和衣物,有深褐色的狐皮、绸面棉被、绒被,以及别的被褥。在这大堆的东西下面,一个用羽毛被裹得严实的婴儿在喘息。 曾经是安霍尔特一策尔布斯特公主,索菲娅一奥古斯塔一弗里德里卡,现今名为叶卡捷琳娜的年轻的大公夫人,被领进这个房间的时候,她差点被窒闷的空气和醉人的气味熏得失去知觉。有人递给她一支蜡烛,当大公夫人揭开摇篮上的薄纱时,她看见一张粉红色的小脸,两只全然不像婴儿的阴沉的暗色眼睛望着她。婴儿的鼻子挺可笑,像只纽扣。 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就是未来的“全俄罗斯的专制君主,爱沙尼亚、利夫兰、库尔兰的大公,格鲁吉亚诸王的统帅和君主,挪威的继位人,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奥尔登堡的公爵,圣约翰耶路撒冷最高骑士团首领”等等。 自出生之日起,这个专制君主便不得不体验皇帝卧寝难忍的窒闷。伊丽莎白女皇、宫廷女官和奶娘们,似乎想给他捆上围巾,用被褥憋闷这个婴儿,就像1807年3月11日,喝醉的近卫军准备用腰带紧勒他的脖子。 这个婴儿是谁?他是谁的儿子?至今无人知晓。他本人相信,那个在俄国皇位上矫揉造作地混了一年、后来被1762年的肇事者勒死的荷尔斯泰因一戈托尔普家族的公爵、倒霉的彼得三世,是他真正的父亲。另外,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宁肯相信保罗的父亲是叶卡捷琳娜的情人萨尔蒂科夫。还有人断言,美男子萨尔蒂科夫不可能生个翻鼻孔的男孩,认为叶卡捷琳娜生下的是死胎,被考特拉乡下一个芬兰新生儿替换了,那里离奥拉宁包姆不远。 保罗的一生看来比他的出生更为神秘和怪异。 那个他后来认为是自己母亲的女人很少出现在他的摇篮旁。不过,伊丽莎白女皇却一天两次看望这个婴儿,有时她半夜起床来看这个未来的皇帝。保罗幼年时已习惯了与女官和保姆等女人相处,却害怕男人。1760年,保罗还不足六岁,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指定宫廷高级侍从尼基塔·伊万诺维奇·帕宁为保罗的皇室侍从长,帕宁当时四十二岁。不知何故,在小太子看来,他却是个阴郁可怕的老头子。他那头假发和装饰着黄绒袖口的蓝长衫,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的厌恶。他用眼泪来迎接这位导师,以为如今他将会失去奶娘和一切“乐趣”。不过,他应该很快就产生了新的印象,这种印象给他带来的乐趣也不亚于和奶娘们的玩耍。他参演戏剧,有法国演员朗读美妙的独白,年轻的少女翩翩起舞,演出博得观众一片喝彩。满六岁时,他被郑重介绍给外国使者。这有点可怕,但他已感觉到自己的命运非同寻常,他命定会被立为君主。可是,未来的皇帝应当学习知识。1758年他已经开始接受文化教育,当时他穿着时髦的长衫,戴上假发,保姆还颇为细心地在上面洒了圣水。 自幼年起,奇怪的恐惧感就伴随着保罗。他经常觉得存在某种危险。门砰地一响,他便哆嗦着钻到桌子下边;帕宁偶尔走进来,他也要躲到角落里。吃饭时经常掉眼泪,因为值班的男士对他不怎么和蔼,却又不见奶娘和保姆在场:她们被打发走了,因为她们净讲些妖魔鬼怪故事,唱奇怪的小调,一般来说她们是迷信的,而对皇太子应当进行理性的培养。要知道那时是伏尔泰和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时代。当时,保罗对这位加冕的普鲁士自由思想家还不感兴趣,讲述老妖婆的故事倒是适合他的口味。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个男孩表现出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机敏。有一次,历史课之后,教师历数了三十位不好的君主,保罗认真思索起来。这时女皇派人送来五个西瓜,其中只有一个是好的,于是皇太子说:“这五个西瓜中有一个是好的,三十位君主中却没有一个好的!” 伊丽莎白女王于1761年驾崩,当时保罗七岁。彼得·费奥多罗维奇由于性情轻浮古怪,不可能教育小保罗。荷尔斯泰因的亲戚有一次逼着他去看看皇太子上课的情况。离开课堂时他却大声说:“我看,这小东西理解课业比咱们都强。”他立即赐予保罗近卫军军士的称号,以示关怀。 1762年夏天发生的事让保罗永生难忘。6月28日清晨,保罗尚未漱洗完毕,激动不已的尼基塔·伊万诺维奇·帕宁来到彼得堡夏宫他的住处,命令值班侍从赶快给皇太子穿好衣服。大家在慌乱中随手找来一件背心给他穿上,把他推上一辆两套马拉的马车。马匹拉着帕宁和他的学生向冬宫飞驰而去。小保罗吓得像发疟疾似的瑟瑟发抖,或许,这次让他胆战心惊确实有重要的原因。这天夜里,叶卡捷琳娜被拥立为女皇。保罗被领到大阳台上,面对广大群众。广场上聚集着平民、商人和贵族。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