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迪伦马特中短篇小说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瑞士)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是享誉世界的现代瑞士戏剧家、小说家,也是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入迪伦马特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包括《隧道》《狗》《抛锚》《一个看守的笔记》《倒台》《委托》等。迪伦马特的中短篇小说受卡夫卡等现代派作家影响,作品中对现实的真实描绘往往和荒诞的,甚至超现实的场景相结合,将读者带入亦真亦幻的世界,揭示了现代人孤独的存在,反映了在核战争威胁笼罩下的欧洲人恐惧而茫然无助的心理。《抛锚》等也是别具一格的侦探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与描摹生动逼真,结局出人意料。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1990), 瑞士戏剧家、小说家。代表作有戏剧《老妇还乡》《罗慕路斯大帝》《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小说《隧道》《法官和他的刽子手》《诺言》等。
迪伦马特以其侦探小说为德语当代文学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这些作品也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和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目录
前言/韩瑞祥
陷阱/顾牧译
城/顾牧译
狗/顾牧译
隧道/叶廷芳译
一个看守的笔记/顾牧译
抛锚/余杨译
史密斯儿/顾牧译
倒台/顾牧译
阿布·卡尼发和阿南·本·大卫/顾牧译
皮提亚之死/顾牧译
弥诺陶洛斯/顾牧译
委托/顾牧译
序言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Friedrich Dürrenmatt, 1921
—1990)是瑞士现代文学的
伟大旗手,是战后德语文学
最优秀的经典作家之一,被
誉为继布莱希特之后“最杰
出的德语戏剧家”。二十世
纪五十到六十年代,他在戏
剧和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
辉煌成就无疑为德语当代文
学赢得了令人敬仰的世界声
誉。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和
学者瓦尔特·因斯曾经这样
赞誉说:迪伦马特的喜剧“
是在虚构,需要的是能够表
现对环境那无可挽回的东西
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睿智,
……是在创造风格”;他的
喜剧“不是为现存的世界加
砖添瓦,而是展现着那基石
上的千疮百孔;它所追求的
不是对存在的证明,而是要
采用夸张性的模仿去讽刺,
去嘲弄,去重新创造;它表
现着变化的东西,而自身同
样处于变化之中”。因斯的
这段话不仅一针见血地勾画
出迪伦马特喜剧创作的特点
,也十分贴切地揭示出其小
说创作的风格。迪伦马特的
文学创作是虚构、想象和睿
智的艺术结合,而不是对生
存环境现实主义的直接反映
;他的文学艺术不是对现实
的褒扬,而是立足于我行我
素毫不掩饰的揭示,即“良
心”的写照;他借助怪诞而
创新的多样化艺术手段来表
现变化的、引起痛苦和不安
的现实生存与社会主题。他
的艺术风格别开生面,独树
一帜,堪称典范。
迪伦马特于1921年1月5
日生于伯尔尼市附近一个叫
柯诺芬根的村庄。父亲是新
教神父。像他的祖辈一样,
他几乎在伯尔尼家乡度过了
他的一生。对他来说,童年
的家乡既是一个祥和之地,
又是一个幽灵似的田园。中
学时期,他就开始阅读表现
主义作家凯泽和卡夫卡的作
品,同时也对叔本华和尼采
情有独钟。1941年,他进
入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自
然科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
主攻克尔凯郭尔和柏拉图哲
学。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研
究阿里斯托芬与古希腊的悲
剧诗人。
迪伦马特是在卡夫卡和
凯泽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文
学创作生涯,短篇小说《老
人》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1946年冬,他的第一本
剧作《圣经如是说》问世。
创作初期,迪伦马特为卡巴
莱剧场写了许多卡巴莱小品
剧,因此也度过了初期作为
自由作家生存的困境。这些
成功的卡巴莱小品剧可以被
看作是后来喜剧的雏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伴随着瑞士经济奇迹的出
现,迪伦马特的文学创作也
开始脱颖而出。作为戏剧作
家的实验场地,他首先发表
了一系列广播剧,先后获得
了德国战争盲人广播剧奖(
1955)和意大利国家奖
(1956)。与此同时,他开始
创作侦探小说。迪伦马特独
具一格的侦探小说也是其在
德语文坛上独领风骚的创举
,与其戏剧创作竞相争艳,
相得益彰。脍炙人口的《法
官和他的刽子手》(1951
)和《嫌疑》(1953)就
是这个时期的杰作。从这个
时期开始,迪伦马特在创作
实践的基础上也着手探讨戏
剧理论问题。1954年发表
的《戏剧问题》奠定了这位
剧作家一生所遵循的立足于
社会观察的戏剧创作思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
年代中是迪伦马特喜剧创作
的高潮。如果说《罗慕路斯
大帝》(1948)克服了初
期的表现主义倾向而预先实
(1976)、《弥诺陶洛斯
》(1985)和《委托》
(1986)等。迪伦马特后
期的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进
一步开拓和深化了早期作品
如《陷阱》《城》等对“迷
宫”母体的表现。“迷宫”成
为作者后期艺术创作的核心
概念,也就是他所说的“迷
宫戏剧原则”。这个时期的
作品大多都拥有一个共同特
征:世界是迷宫,生存是迷
宫,现实是迷宫。上面所提
及的前四篇作品可以说是绽
放异彩的“迷宫”寓言,作者
在其中借用了各种历史神话
,从不同的视角寓言式地展
现出“迷宫”所蕴含的现实意
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称之为“叙事诗”的短篇
小说《弥诺陶洛斯》。古希
腊神话人物弥诺陶洛斯是欧
洲文学和艺术一个经久不衰
的母体。迪伦马特在这篇小
说中赋予这个神话人物及其
迷宫一个非同寻常的艺术图
像。在他的笔下,弥诺陶洛
斯从一个食人的怪物变成了
一个捉摸不透的环境的牺牲
品,一个困惑绝望的生存象
征。小说从想成为人的弥诺
陶洛斯的视角出发,描写了
主人公在由镜子构成的迷宫
里追求生存的可悲命运,自
然而然地让读者在一个神话
人物身上看到了现代人的影
子。实际上,这种借古喻今
的寓言形式最终要追问的就
是现实生存中仁爱和人性的
可能。
中篇小说《委托》所描
写的世界同样呈现为一个谁
也无法逃脱的迷宫。精神病
科医生兰贝尔特委托女电影
制作人F,要她去弄清他失
踪于荒漠的妻子缇娜可能遭
到杀害的真相。F本来打算
制作一部地球纪录片。于是
F接受了委托,踏上了寻找
真相的征程,然而自己却被
卷入了这个错综交织荒诞离
奇的迷宫故事中。随着情节
的展开,这一切似乎都变得
没有可能,F既不可能找到
个体的认同,也不可能制作
出一部地球纪录片。F的朋
友逻辑学家D告诉F,“我”仅
仅是一种想象,是“一个由
经历和回忆碎片构成的聚合
,就如同一堆最底层的叶片
早已变成腐殖
导语
迪伦马特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被他奉为大师的卡夫卡的影响,尤其是收集在短篇小说集《城》(1952)中的早期作品如同一个个卡夫卡式的寓言,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陷阱》(1946)、《城》(1947)和《隧道》(1952)等。这些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小说以怪诞的想象、真实的细节描写、冷漠而简洁的语言表述、灰色的幽默,寓言式地表现出一个“成为巨大问号的世界”。
精彩页
陷阱
1946年
顾牧译
我第一次从一堆人中间感觉到他的目光是在大街上,我停住脚,转过身,却没有看到是谁在盯着我,只有城市午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从我旁边经过:钻进旅馆里的商人,站在橱窗前的恋人,带孩子的妇女,大学生;站街女在夜幕降临前第一次巡街,步子还比较迟疑,学生一群群从学校里涌出。从那时起,我就一直确切地感觉到在被他跟踪,走出家门的时候,我经常会一激灵,因为我知道,现在他也离开了藏身的地下室或是倚着的路灯杆,折起佯装在看的报纸,决定继续跟踪。他有时会绕着我转圈,为的是在我突然停下脚步的时候,能够找到新的藏身处。我还曾经在同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待着,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或者顺原路返回,就为了能碰上他。后来,我习惯了他带给我的这种因未知而生的恐惧,虽然那已经是几个星期之后了。我开始设陷阱,野兽现在自己变成了猎人。但是他比我狡猾,不断从我设的圈套中逃脱,直到一天夜里,纯粹的偶然让我跟他直接面对面。当时我顺着老城区一路飞奔,几盏灯稀稀落落,星星在可怕的火光中闪烁,天已经快亮了。我从门廊里走出来,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停下脚步,突然出现在面前的雾把我弄糊涂了,雾就像是一堵无形的、浓密的玻璃墙,星星闪烁着沉进那堵墙中去。就在停下脚步的那个短暂的瞬间,我第一次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听上去就像我自己的脚步声一样,巧妙到我几乎不能将它与自己脚步的回声区分开来。脚步声离我非常近,我脑海中浮现出他从拱形门廊下走到明亮大街上的样子。陌生人被吓住了,他看见雾气中我的轮廓,有些拿不定主意地站在我对面的门廊下,但是,我看不见身在暗处的他。等我慢慢朝他走过去,他突然转身,我快步朝拱廊走去,希望能在陌生人从暗处走到被高高的路灯照亮的地方,好看清他的样子。但是,他躲进了一条小巷子,巷子尽头是一扇门,这样,他就恰好逃进了我的手掌心。我在小巷子口站下,听见他在使劲撞门,并拼命摇晃门把手,呼吸沉重急促。“您是谁?”我问。他没有回答。
“您为什么跟踪我?”我又问。他沉默不语。我们俩站在那里,外面的雾气沉下去,晨光升起。在昏暗的巷子里,我渐渐能够辨认出一个黑色的身影,黑影的两条胳膊就像是被钉在门上一样。但是,我没法走进巷子里去,在我和那个脊背紧贴着门、脸朝着蒙昧晨曦的人之间,有一个我不敢跨越的深渊,因为我们不是将要会面的兄弟,而是像凶手碰到了受害者。所以我放过他,走了,没有再理会他。
如果要我现在复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那就离不开他。当时我努力从语气的轻重和他手部的动作解读他在那个夏夜没有说的话,而这正是他的精明之处,他从密密的树丛走到我的桌前,城市和大桥上的灯光从树干之间透过来,一看到他的脸我就知道,这就是那个跟踪者的眼睛。
“我欠您一个解释,先生,”他坐下并开口说道,“最主要是,您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没有回答。” 他点了一杯潘诺茴香酒,一口气喝完:“我跟踪了您,”他说道,“而且还不只如此:我在随时观察您的生活,我在研究您的踪迹。”
“我的踪迹?”我被弄糊涂了。
“每个人都会留下踪迹,咱们就像被追捕、猎杀的野兽,我不仅仅是在研究您,不仅仅是您的居住方式,吃什么东西,看什么书,如何工作,我观察的还有您的朋友。”
“您想做什么?”我问。
“我想把自己的生活讲给您听。”他回答说。
“您就是为了这个跟踪我?”
“当然,”他笑了,“我既然要把自己的一生讲给某个人听,那总得能信任这个人才行。我得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这个人。来吧!”
我们站起身的时候,他继续讲着,说话的方式听上去很奇怪,信马由缰一般随意,时不时还伴着大笑,但他的绝望之强烈却让人胆寒,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虽不长,他却还是钻进了我的内心,直到今天还侵扰着我的睡梦。我看着他的脸,那张脸的变化很奇怪,在巷子里穿行的时候,那张脸就好像在四分五裂,像正从内向外打开。他没有告诉我是谁生了他,谁是他的父亲,也没有告诉我他从事的工作,我也始终没有听到他的名字。他应该是个大官,他告诉我自己曾受到过的诱惑,但并不是来自金钱或者女人,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死亡征服了他,成为他的一部分,就像胳膊是身体的一部分,眼睛是脸的一部分。但他认为是自己掌握着死亡,就像我们手里握着一张能够对牌局起决定作用的牌,只不过这张牌是假的,因为事实上,深藏在他内心中的对死亡的恐惧,让他误以为自己害怕的那些东西是他的所爱,就因为不能克服这种恐惧,所以他绝望。我看见他的额头和双手,我知道,因为死亡,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快乐。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决定要自杀,他研究各种死亡方式,买了枪,制造了非常少见的毒药,还给自己做了一个断头台。他玩各种死亡游戏,直至葬送了自己,把生活变成一个谎言。他希望谋杀能够使他解脱,摆脱曾经影响着他的恐惧,让他能够在某天早晨放下自己的工作,放开自我,去寻找自己的死地。
P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