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初版于一九五五年。与现已面世的大多数南怀瑾作品为讲述整理而成不同,该书是南怀瑾先生亲著,成书时,先生年仅三十六岁,却是其众多著述中最看重,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南先生曾说,要真正了解南怀瑾,就要看懂这本《禅海蠡测》。 在本书中,南先生以禅宗为主干,广论禅学哲思。纵向从禅宗之演变说起,解公案,参机锋,论生死,并对禅宗教理宗旨、传授戒律、修行实践等做了详尽的论述;横向则比较了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等的异同;最后阐明修定与参禅法要,为参禅者引路。此书包孕中西诸学,以禅海之无涯而纳百川,不单单是助人习禅解禅的专著,更是有助于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精髓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出版说明 再版自序 初版自序 禅宗之演变 印度原来情形 中国初期情形 唐宋间之发展 元明清之趋向 与中国文化因缘 对佛教之功绩 禅宗之宗旨 公案语录 机锋转语 证悟知解 祖师禅与如来禅 三关与顿渐 闭关与打七 宗师授受 参话头 神通妙用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正定所发之通明 生死之间 中阴身略述 临命终时 中阴身缘起 生死决疑 了生脱死 醒与梦 禅宗与教理 由教入禅 禅须通教 禅宗与禅定 禅定之学 禅宗与禅定之间 禅宗与净土 净土究竟论 禅宗究竟论 禅净双修调和论 禅宗与密宗 西藏佛学渊源 西藏佛法之崛起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西藏之显教 西藏之密法 藏密之特点 显密优劣之商榷 禅宗与丹道 周秦时代之道家 汉晋南北朝之道教 唐宋元明清情形 道教之经籍 丹道之类别 佛道优劣之辨 禅宗与理学 理学之先声 北宋理学之崛起 佛化儒家之踪迹 禅宗与理学之渊源 理学与禅宗之异同 佛道儒化之教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心法与力学 心法与声音 心法与光 心法与电磁 心理与生理 佛法与西洋哲学 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争 希腊盛时心物之争 希腊末期哲学 希腊哲学合论 欧洲中世纪哲学 阿拉伯哲学 近代哲学之变革及影响 西洋哲学之批判 修定与参禅法要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跋(张无诤) 禅海蠡测剩语(萧天石) 后记(石沅鹏) 导语 禅的历史悠久,初创于北魏,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已经有禅,就是志公禅。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经中华文化的沃土培育,与中国禅,孔孟老庄及诸子百家等,交融互通,而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光芒四射,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华文化。该书内容丰富,体大思精,是一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