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农业的科学本质入手,提出多功能农业概念、农业生产方程式等新观点,并紧紧围绕农业的科学本质展开科普。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从不同侧面讲述农业的作用,将农业与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连接在一起,阐述了农业解决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途径和意义,对于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等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蒋建科 陕西杨陵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各类新闻奖100多个,先后被中宣部、中组部等9部委联合评选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12月被世界银行及其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该项国际新闻大奖。 1986年8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分配到人民日报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工作至今。采写内参300余篇,其中100多篇得到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对推动许多重大问题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另有一批新闻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中考语文试题,有的还被《新华文摘》等媒体转载。 主持和参与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农业新闻学》《超视距新闻传播》《论农业本质》等专著。 当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兼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受聘担任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知名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业的科学本质 第一节 什么是农业 第二节 农业生产方程式 第二章 农业发展的4个阶段 第一节 原始农业 第二节 传统农业 第三节 现代农业 第四节 多功能农业 第三章 多功能农业的概念和类型 第一节 什么是多功能农业 第二节 多功能农业的类型 第四章 仿生农业: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第一节 鲁班如何发明锯子 第二节 萤火虫:人工冷光 第三节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第四节 蜻蜓改善飞机安全性 第五节 用蝗虫视觉设计智能车辆碰撞探测器 第六节 蝴蝶仿生 第七节 蜂类仿生 第八节 鲨鱼皮肤和泳衣 第九节 六足机器人 第十节 王莲托起大跨度建筑 第五章 创意农业:出奇制胜 第一节 种地不再用黄土 第二节 甘薯也能长空中 第三节 再向空气要氮肥 第四节 咸水也能浇田地 第五节 蜜蜂下地干农活 第六节 大豆纺丝做衣服 第六章 能源农业:农业地位的大跃升 第一节 负碳经济 第二节 打造永不枯竭的绿色“大庆油田” 第三节 农民地里种“柴油” 第四节 秸秆可以代替煤和石油吗 第七章 建材农业:为人类撑起一片蓝天 第一节 用竹子盖房架桥 第二节 空调房巧妙节能 第三节 稻米秸秆制作雕塑品 第四节 小麦秸秆做餐具 第五节 秸秆做建材和内饰 第八章 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种棉不再盖地膜 第二节 麻地膜巧解污染 第三节 治虫不再用农药 第四节 给果树心脏搭桥 第五节 给树木打吊针 第六节 稻草里长出珍稀蘑菇 第九章 建设美丽乡村 第一节 庭院变为聚宝盆 第二节 让草变成食用菌 第三节 果园柴火成美食 第四节 抗旱节水有新路 第五节 油菜不止能榨油 结语 导语 农业可以是绿水青山,农业可以是观光采摘,农业还可以是衣食住行。深入了解农业,你会发现农业就在我们身边,它充满趣味:大田可以种“柴油”、治虫可以不用药、果树生病挂吊瓶……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成。 你相信“种地不再用黄土”“甘薯也能长空中”“蜜蜂下地干农活”“大豆纺丝做衣服”吗? 你知道“草叶和锯子”“蝗虫和驾驶”“蝴蝶和迷彩服”“鲨鱼和泳衣”之间的仿生关系吗? 农业很接地气,看起来好像很土,实际上农业也是一门高科技学问,充满了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对当前的农业发展有启示作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本书讲述了这些多功能农业的有趣故事,希望能帮助公众正确、全面地了解农业,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科学的关注,同时给读者们带来一些智慧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