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俗世奇人(附明信片共3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全书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
25岁时,开始经历“十年”的磨难,生活及工作颠簸多变,做过工人、产品推销员和美术教师等。生活事业豁然开阔,曲折艰辛亦增见识,人生百味俱得心尝。由于深感于千万人命运的苦乐,遂立志于文学。主要著作有《珍珠鸟》《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三寸金莲》等。
目录
《修订版》

苏七块
刷子李
酒婆
死鸟
张大力
冯五爷
蓝眼
好嘴杨巴
蔡二少爷
背头杨
认牙
青云楼主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泥人张
绝盗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课外话
醒俗画报(插图解释)
《俗世奇人(2)》
又冒出一群人(序)
篇首歌
黑头
神医王十二
皮大嘴
黄金指
四十八样
马二
冷脸
一阵风
张果老
狗不理
钓鸡
龙袍郑
陈四送礼
燕子李三
鼓一张
洋相
黄莲圣母
甄一口
后记
《醒俗画报》(插图解释)
《俗世奇人3》
奇人辈出(书前短语)
篇首歌
大关丁
跟会
告县官
大裤裆
粒儿
崔家炮
白四爷说小说
腻歪
十三不靠
弹弓杨
焦七
毛贾二人
棒槌壶
孟大鼻子
飞熊
蹬车
齐老太太
旗杆子
后记
《醒俗画报》(插图解释)
序言
奇人辈出
小说《俗世奇人》已经
写了两本,缘何又写?因为
这两本书为吾乡之奇人搭了
一个台。再有奇人冒出,自
然一个个蹦上来,都想在台
上演一演自己得意的故事。
这些人物个个标新立异,又
执意太强,叫我不好谢绝。
只好上来一个写一个,不觉
间又是十八篇,于是有了这
本《俗世奇人》(叁)。
天津这地方自有特别之
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
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
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不崇
尚精英,偏爱活在身边的那
些非凡的凡人。这些人物的
身上也就融入此地百姓集体
的好恶,地域性格因之深藏
其中。地域性格乃最深刻的
地域文化,我对将它挖掘和
呈现出来十分着迷。这是我
续写本书的另一个缘故。
一准会有人问我还会再
写下去吗?写作人都是性情
中人,最靠不住的是写作人
的计划。写作人最好的状态
是信马由缰。马,自己的性
情与不期而至的灵感;缰,
笔也。
2019年11月
导语
《俗世奇人》收录了冯骥才描写清末民初天津卫奇人异士的所有作品。配有同一时代《醒俗画报》刊载的数十幅图画,其内容大至时政要事,小到市井信息,生活气息浓郁,有助于读者感受与认知那个时代。
《俗世奇人》短篇小说集10年前由作家出版社首发,给图书市场和读者奉献了高品质的文化盛宴,精练老到的文字,鲜活灵动的人物刻画,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读者的喜爱。2008年再版时更名为《俗世奇人》(修订版),其中的不少篇章被选入中小学生课本,部分地区将其选入中考必读书目。精美典雅的封面设计及插图,与内文相得益彰,逾130万册的发行量更成为图书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是被市场和读者认可的经典版本。
后记
前两年写过本书的第二
集,决定不再接着写了,缘
何今日又把这本第三集写出
来?细想起来,缘故有三:
一是《俗世奇人》是我
小说中一种特殊的写法,每
篇一两个人物,依托一个巧
妙的故事,故事常源自人物
性格的非同寻常;而这些人
物虽然性情迥异,却都有天
津地域文化的共性。我喜欢
天津人这种集体性格。
二是我在《俗世奇人》
写作中找到一种语言,不同
于我写其他作品的语言。即
在叙述语言中加入了天津人
的性格元素,诙谐、机智、
调侃、斗气、强梁,等等。
这是《俗世奇人》独有的。
我用这种独特的语言写东西
很上瘾,瘾一上来,止不住
时就会写。用这种语言写作
时常常会禁不住笑出声来。
三是天津这地方的市井
民间,好说奇人异事。故常
常会有东西惹动文学神经。
我在这城市中活得岁久年长
,好玩的人有趣的事听得见
得太多太多。每有触动,便
会记在身边构思的本子上,
心血来潮时就付诸笔端。
由此而言,会不会接着
再写?不好自我预估。反正
每写完一批“俗世奇人”,都
渴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2020年1月8日
精彩页
《俗世奇人3》
大关丁
天津是北方头号的水陆码头,什么好吃的都打这儿过,什么好玩的都扎到这儿来。这就把当地的阔少爷们惯坏了。这些少爷个个能吃能玩,会吃会玩,讲吃讲玩,还各有一绝,比方北大关丁家的大少爷丁伯钰。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这差事就是守在河边一坐,南来北往的船只全要向他交钱纳税。不用干活,坐地收钱,眼瞅着金山银山往上长,铜子儿扔着花也花不完。
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北大关;丁家这差事世袭,上辈传下辈,只传家人,不传外人,故人叫他家为“大关丁”。
大关丁虽然有钱有势,可是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却非比常人,绝不是酒囊饭袋。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各色。
先说玩,他不玩牌不玩鸟不玩狗不玩酒令不玩小脚女人,他瞧不上这些玩烂了的东西。他脑瓜后边还耷拉一根辫子时,就骑着洋人的自行车,城里城外跑,叫全城的人全都傻了眼。
据说李鸿章早就听说,海外洋人全都骑这种东西,在大街上往来如梭。后来李鸿章访美,亲眼瞧见了,大呼神奇,还把自行车称作洋人的“木牛流马”。美国人送他一辆,他不敢一试。他不试,谁还敢试?拿回来一直扔在库房里。丁伯钰听到了,心里好奇,就找租界的朋友,花大价钱由西洋进口一辆,拿回来就骑,开始时不免摔得人仰车翻,但不出半个月,居然在估衣街上晃悠悠地亮了相。这一亮相,满城皆知。半年后,天津卫城里城外,河东水西,大街小道,全见过这位高大壮实的丁大少爷,骑一辆前后两个轱辘的洋车,宛转自如,轻如小燕,飞驰街头。他是头一位骑自行车的天津人,一时成了津门一景。
这种玩法,除去丁大少,谁还能做到——想到,想到——做到?
再说吃。他不爱吃登瀛楼的锅塌里脊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酸沙紫蟹不爱吃德昇楼的炒鲤鱼须子,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在天津这码头上,天下各种口味一概全有,好吃的东西五花八门。酸的、甜的、咸的、咸甜的、酸甜的、辣的、麻的、怪味的、又臭又香的;黏的、酥的、脆的、软的、松的、滑的、面的、焦的、外焦里嫩的、有咬劲的、愈嚼愈带劲的……这些东西,不光吃不过来,看都看不过来。可是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
一串蘸糖的山里红,有嘛吃头?穷人解馋吃的,哄孩子吃的,丫头片子吃的,城中顶尖的阔少爷干嘛偏吃这个?
人笑他“富人穷嘴”,他不在乎。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这模样城北的人全都见过。别笑人家丁大少阔没阔相。他说过,糖堆就是一两金子一串,他照吃。由此叫人知道,有钱人就是想干嘛就干嘛。丁大少拥着金山银山,偏拿着这街头小吃当命了。谁能?
一次,一位打京城来的阔少爷来拜访他。京津两地虽近在咫尺,脾气秉性、吃法活法,连说话说什么都不同;天津人好说八大家,京城的人张口就是老佛爷。天津这里有钱的王八大二辈,京城那里官大一级压死人。今儿一提糖堆,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
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
京城阔少见自己把津门阔少压住了,心里高兴,不再说糖堆的事,换了话题。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么一点儿。
可是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在鼓楼跟前找到九龙斋,接着找到王老五,跟着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向来京城里必须托大官来办的事,在天津卫用银子全能办成办好。
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若不是出身名门,抑或身怀绝技,身上绝没有这般神气。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一样一样、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叫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开笑嘴,他家当院成了御膳房!
他眼瞅着王老五,一步一步把一串串糖堆做好。他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原来做皇上这么有口福。可是皇上能吃到的,他使银子不也照样吃到吗?从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爷的糖葫芦,就用车把王老五从京城拉来。有一次他还在家摆上一桌糖堆宴,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0: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