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GlS技术应用教程》是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城乡规划新技术GIS应用”的配套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GIS基础和操作部分,包括13个章节,内容分别为GIS概述、地图配准分析、地理可视分析、缓冲叠加分析、密度等时分析、三维地形分析、三维视觉分析、水文流域分析、影像提取分析、网络可达分析、空间句法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建模流程分析;下篇为GIS实践应用部分,包括4个章节,以世界遗产地鼓浪屿作为典型案例,结合GlS开展的研究分别为记忆场所的叠加分析、公厕配置的网络分析、街道形态的句法分析、行为选择的机理分析。 本书的定位目标为GIS应用指南,重点讲解GIS基本功能、ArcGIS操作步骤和GIS实践案例,随书配套了实验数据,可操作性强,极大方便教学、科研和自主学习。本书适用于高校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人文地理、旅游管理、社会学、文化遗产等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同时也可以作为自学工具书或实验课教材,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必然会在GIS应用方面有所斩获,在能力上有所提升,请赶快体验本书有趣的学习过程吧! 作者简介 李渊博士,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2001年获得武汉大学学士学位。 2004年获得武汉大学-荷兰ITC联合培养城市规划方向双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GIS博士学位。 2010年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城市规划系开展博士后研究。 2013年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开展学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城乡规划、旅游发展及土地开发咨询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工作,现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委员会委员,为中国旅游行为研究学术联盟共同创始人。 目录 上篇 GIS基础和操作 第1章 GIS概述 1.1 GIS的概念 1.2 GIS的功能 1.3 GIS与相关学科关系 1.4 GIS的应用领域 1.5 GIS的应用选题 1.6 GIS的发展趋势 1.7 ArcGIS工具介绍 1.8 CAD数据利用 1.9 在线地图数据利用 第2章 地图配准分析 2.1 地理坐标系简介 2.2 地图投影简介 2.3 地理配准 2.4 空间校准 2.5 地理编码 第3章 地理可视分析 3.1 地图及符号简介 3.2 地图符号系统 3.3 地图出图 第4章 缓冲叠加分析 4.1 缓冲分析简介 4.2 建立缓冲区 4.3 叠加分析简介 第5章 密度等时分析 5.1 密度分析简介 5.2 等时分析简介 第6章 三维地形分析 6.1 三维地形分析简介 6.2 创建地形 6.3 填挖方分析 6.4 坡度坡向分析 6.5 淹没分析 第7章 三维视觉分析 7.1 三维视觉分析简介 7.2 三维数据准备 7.3 通视分析 7.4 视域分析 7.5 天际线分析 第8章 水文流域分析 8.1 水文分析简介 8.2 洼地操作 8.3 地表水流分析 8.4 河流网络操作 8.5 流域划分 第9章 影像提取分析 9.1 影像提取矢量 9.2 影像提取地物 第10章 网络可达分析 10.1 网络分析简介 10.2 检查拓扑 10.3 基础网络分析 10.4 构建网络方向与转弯限制 10.5 OD成本矩阵的应用 第11章 空间句法分析 11.1 空间句法简介 11.2 基于depthmapX的空间句法分析 11.3 基于sDNA的空间句法分析 第12章 空间统计分析 12.1 空间统计简介 12.2 空间点的分布格局 12.3 空间连接统计分析 12.4 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13章 建模流程分析 13.1 GIS开发模式简介 13.2 Model Builder创建工具 13.3 循环提取单条GPS轨迹 13.4 循环提取GPS停留单元 下篇 GIS实践 第14章 空间与记忆:记忆场所的叠加分析 14.1 问题缘起:记忆场所的认知与保护 14.2 技术解决思路:GIS叠加分析 14.3 研究案例及分析框架:数据收集——分析——优化 14.4 数据采集与分析 14.5 优化 第15章 需求与行为:公厕配置的网络分析 15.1 问题缘起:公厕配置的需求与进展 15.2 技术解决思路:GIS网络分析 15.3 案例背景与分析内容 第16章 位移与匹配:街道形态的句法分析 16.1 问题缘起:空间句法与旅游者行为 16.2 技术解决思路:GIS空间句法分析 16.3 案例背景与分析内容 第17章 行为与偏好:景区选择的机理分析 17.1 问题缘起:景区选择的影响因素 17.2 技术解决思路:GIS计量模型 17.3 案例背景与分析内容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