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以藏品构成的陈列是艺术博物馆的基石和灵魂所在,在艺术史视觉呈现和美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首先结合前艺术博物馆时代的珍奇屋理念和国际艺术博物馆的具体实践分析陈列模式的思想来源、建构及应用历史,进一步结合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陈列案例分析这一模式如何应对现代艺术发展和多样化的文化研究对其造成的内外冲击,以及陈列在应对中通过自我思辨最终形成方法论的过程。最后将这一方法论应用到中国艺术博物馆语境中,从中国20世纪早期至今的陈列实践案例出发,探讨中国的艺术博物馆应用和变化方法论来适应本土情况的过程。 目录 丛书总序 分卷序 绪论 第一章 陈列:珍奇屋的“财富” 第一节 建构与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 第二节 “科学”分类和实证 第三节 空间的仪式化、权力化雏形 小结与思考 第二章 建构陈列模式:艺术史正典、意识形态与空间权力 第一节 艺术史正典与陈列模式 第二节 陈列模式的隐形支撑:意识形态 第三节 空间权力与陈列模式 小结与思考 第三章 对陈列模式中艺术史正典的思辨:从历史观转移与结构主义入手 第一节 动摇陈列模式的现代历史观 第二节 现代历史观视野下的专题陈列实践 第三节 结构主义与专题陈列的意义生成 第四节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专题陈列实践 小结与思考 第四章 对陈列模式中意识形态的思辨:多元文化的介入 第一节 多元文化对陈列模式的冲击 第二节 陈列对多元文化的“增加” 第三节 陈列对多元文化的“策划” 小结与思考 第五章 对陈列模式中空间权力的思辨:差异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空间权力的偏移及其原因 第二节 对藏品和展示的解放 第三节 对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加强 第四节 “新”的陈列和“新”的空间 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 中国艺术博物馆的陈列及其方法论 第一节 中国艺术博物馆发展历程中的特征 第二节 始终存在的陈列 第三节 20世纪早期陈列:对国际陈列模式的学习 第四节 新时期陈列:国际陈列模式的本土化 第五节 新世纪陈列:对本土模式的思辨 小结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