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发现三江源/源文化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勇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以粗犷的散文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献了自己多年来关注环保,赴青藏高原考察澜沧江、长江和黄河源头的经历,详细记录了考察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巍峨景观形成的机理、景观美学的价值、开发保护的建议等,并将这片雪域大地中大江、大河、雪山、冰川等绮丽壮阔的自然风貌和扎陵湖、鄂陵湖、文成公主入藏故事等神秘动人的人文风貌真实地展现在广大的读者面前,全景式地再现了三江源地理之美和维系天下生灵的大江大河的“源”生态和“源”文化。 目录 三江源颂歌 源之诱惑 大江之源,大美无言 各拉丹冬,长江的水塔 长江南源当曲:这里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景观 漂流通天河八百里无人区 卓乃湖溃决——气候变化能否形成蝴蝶效应 黄河源头 澜沧江昂赛丹霞的国家公园时代 后记 序言 一场三江源的认知之旅 玉树州文体旅游广电局 局长 阿夏永红 江无言,但江河一定在 等待。三江源一定在等待着 中国考察世界的眼光、旅行 者的写作,杨勇老师和三江 源在互相等待中,迎来了21 世纪的曙光!当杨勇老师以 旅行者的身份选择在三江源 从事探险工作时,其实就选 择了一场对三江源的认知之 旅!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青藏 高原腹地最核心的区域,也 是这片土地上的地理重心。 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 于此,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 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覆盖了 自治州的全境。从生态和地 质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玉树 藏族自治州可谓寸土寸金的 巨大宝库。在这片热土之上 ,目之所及皆是辽阔宽广的 茫茫草原,天地间自由驰骋 的藏羚羊、野牦牛、雪豹、 藏野驴,粗犷、奔放而又辛 勤劳作,用双手为自己创造 美好明天的玉树人民。 青藏高原以地理高度, 启发了人们思维的高度。行 走在这里,会让人忍不住顺 着涓涓细流去探访中华文明 的源头,会让人寻着一条条 刀锋般挺立的山脊,去梳理 中华文明的脉络。于是,无 数的旅行者,启程踏上征途 去发现三江源。 玉树的生态文化旅游资 源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玉树不仅应是旅游者的享受 地,旅行家的圆梦地,更应 该是中华儿女一生必去之地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玉树 !东南亚六国的母亲河澜沧 江的源头在哪里?在玉树! 华夏民族的祖山昆仑山在哪 里?在玉树!世界自然遗产 可可西里在哪里?在玉树! 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在哪 里?在玉树!藏地创世九尊 神山之一的尕朵觉沃在哪里 ?在玉树!世界上最长史诗 主人公、藏族英雄格萨尔赛 马称王、魂归之地在哪里? 在玉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 纪录嘉那嘛呢石经城在哪里 ?在玉树!最原始、最纯粹 、最文明的康巴人在哪里? 在玉树!国家级藏族文化( 玉树)生态实验保护区在哪 里?在玉树!中国藏族舞蹈 之乡在哪里?在玉树!世界 濒危物种雪豹、藏羚羊、野 牦牛栖息地在哪里?在玉树 !见证藏汉民族友谊的千年 唐蕃古道在哪里?在玉树! 近几年,玉树人或热爱 玉树的旅行者踏遍大半个中 国去推介、推广、宣传玉树 ,不敢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总算打开了视野,结交 了朋友,积累了经验。作为 玉树,首先,想事情、做事 情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从自 身实际出发,更要有“跳出 玉树看玉树”的思维方式。 发展玉树文旅要算好四笔账 :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账、树 立中华民族精神高地的账、 挖掘传统文化的账、生态保 护的账。其次,玉树旅游要 走得远,飞得高,必须从发 挥优势、补齐短板做起,而 且发展玉树旅游万万急不得 ,要从打基础、定格局、找 方向开始,才有可能获得大 发展。 从现阶段玉树生态文化 旅游的优势和短板可以得出 结论:玉树知名度是第一优 势。2015年5月19日中国旅 游日,中共玉树州委州政府 召开全州历史上最大规模、 最高规格、最具实效的文化 旅游发展大会,从此,玉树 文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开启历史性的篇章,经过近 四年的“三江之源,圣洁玉 树”品牌的宣传推广,公众 脑海中逐步形成新玉树新文 化旅游的概念。三江源国家 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 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是中国 首个国家公园,也是中国定 位面向世界的国际生态旅游 目的地之一,其中可可西里 已因其集生态体验、环境教 育、文化传承、游憩欣赏为 一体的核心和世界独特的、 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自然资 源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所以三江源不仅是玉树的 ,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这是玉树的第二个优势。 第三个优势是旅游已成为当 下玉树战略性支柱产业,拥 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 展前景。 但是玉树旅游存在三个 最致命的短板:第一是地理 位置,先不说玉树距离东部 沿海发达地区有多远,仅距 青海省会西宁就有800公里 ,与西藏拉萨相距1000多 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前不 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如 果将玉树的生态资源禀赋和 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比喻为一 只傲然挺立的雄鹰,那么这 只鹰缺少两只翅膀,一只翅 膀是与内地搭接的桥梁,一 只翅膀是连接藏族聚居区旅 游目的地拉萨的通道,所以 玉树旅游一定要有“跳出玉 树看玉树”的眼光和思想, 只有为玉树旅游插上这两只 翅膀,雄鹰才能够飞起来, 飞得更高更远。第二个短板 是海拔高度。玉树地处青藏 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 米,到这里来旅游难度极大 ,所以此书始终贯穿解答旅 游和旅行的区别。游者可能 更多地关注吃、住、游、购 、娱乐,而行者有自己观察 和表达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用独特的体验世界、体察人 性的眼光来分享生态、文化 信仰、精神的东西,这或许 是游和行的本质区别。第三 个短板是交通成本。目前, 玉树开通了北京、成都、西 安、西宁、拉萨的航线,但 由于路途遥远、飞行成本高 ,往返票价均在3000元以 上,所以玉树文旅未来方向 还是要依靠异地自驾和落地 自驾。 杨勇写作此书,将自己 旅行考察中的所见、所闻、 所悟真实 导语 杨勇写作此书,将自己旅行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悟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人与自然的角度审视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情怀,剖析三江源文化认同的深刻内涵,诠释旅行作为现代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产物,对人类的现实意义。“发现三江源”的意义就在于:一是倡导人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流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联手打造“一带一路”次区域,形成互惠、互通、互利的合作关系;三是玉树发起,沿线响应,共同讲好中国梦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故事。 后记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源 ”文化的概念进入了我的生 活。我与“源”文化似乎是一 体的,但生活在“源”文化的 浓厚风味之中,却很少关注 和思考过“源”文化的价值和 意义。 搜寻记忆之源,曾经有 一部电视纪录片,是原玉树 州政协副主席、玉树州文联 首任主席、著名作家昂嘎先 生拍摄的《各拉丹冬的儿女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佳 作,首次将人与“源”相连接 ,让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了 自然的存在状态。尽管他已 经仙逝,不能看到这套“源 文化”丛书。但是,他的思 想和精神却在这里延续。他 是“源”文化的启蒙者。2008 年我的《寻根长江源》,他 给予了较高评价,并鼓励我 “走出长江源,走向三江源 ,走向青藏高原”。从那时 起,我潜意识里早已认定自 己是各拉丹冬的儿女,便在 不经意间盼望着能够亲近这 座耸立于长江源的雪山。在 此后的岁月里,我似乎一直 在走向各拉丹冬。直到各拉 丹冬的冰川还未完全融化的 2002年,我终于站在海拔 5000多米的冈加却巴冰川 前。当我看着万里长江的第 一滴水珠滴落在大地的刹那 间,我仿佛洞察到了人类心 灵深处那根深蒂固的“源”文 化情结。汉文化对于探源有 着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 而游牧人因着“逐水草而居” 的千年游牧文化,探“源”几 乎是与千年的游牧生活相伴 的,对于“源”充满了母亲般 的感恩。所谓“逐水草”,“ 逐”的可是人畜生存的基本 条件。在青藏文化的千年历 史中,虽然未曾发现有关大 规模探源的历史记载,但是 从游牧人生存的角度而言, 一个游牧人或者说一个游牧 部落,一定有寻找水源的经 历。当我们沿着通天河、黄 河和澜沧江寻根溯源时,那 注入江河的每一条溪流,都 滋养着沿岸的无数生灵。我 们可以推想,每条小溪的源 头,很有可能都住着一户游 牧人家。他们驻扎于此,在 不了解游牧生活的人看来, 只是人生旅途中一次偶然的 停泊。其实,对于游牧人来 讲,那是一次探源之旅的选 择。在青藏高原的万山之中 流动的无数涓涓细流,皆从 “源”而来。如果我们人类不 以某个概念限定自然的法度 ,而依照大自然本身固有的 状态来讲,整个青藏高原布 满了“源”,无数个“源”形成 了三江源。在八百里通天河 的两岸,除了少数牧户和村 庄在饮用通天河水外,沿岸 的寺院、村落大都有一条充 满传奇故事的饮用水源。 千年的寻根溯源,所寻 找的并不仅仅是自然的水源 。探寻到某条河流的源头, 其实也不过是自然地理的存 在形式。那从大地上汩汩冒 出的泉水,我们人类的目光 未曾与它相遇前,“存在”在 那里早已等着我们。为何有 人在黄河源头,从沼泽地里 冒出的一支溪流前泪眼模糊 ,诗情喷涌?为何有人在各 拉丹冬的雪山脚下,五体投 地,叩首大地?为何在澜沧 江源的吉祥泉,才想起敬天 地、赞日月?所谓“饮水思 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思源”一定是不由自主的, 就像孩子思念母亲。这“源” 字能启开人类情感的阀门, 唤回久已迷失于人类文明的 童心。它没有民族,不分宗 教,也无性别,甚至不限于 人类,能够超越人类自制的 樊笼。“源”能“启生人之耳 目,穷法度之本源”。 在通天河南源莫曲河的 源头,有一条泉水,名日“ 切果阿妈”。“切果”有源头 之意。“阿妈”似乎不用翻译 ,全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中都 有类似的词语。如此普通的 一条泉水,却点开了“源”的 密码——母亲。传说宗喀巴 大师,少年离开家、离开母 亲,西去拉萨求学,终生钻 研佛学,探究人生哲学,开 创了显密圆融的新学派。到 晚年,已是声名远播的大智 者、大成就者,被尊称为“ 佛陀第二”。传说某天,他 在甘丹寺东边山腰传法,忽 闻布谷鸟鸣叫。这声音勾起 他对远在宗喀山下的母亲的 怀念,大师不由自主地叫了 声“阿妈”。传说弥底大师是 印度的大班智达。他远离自 己的家乡,抛却地位和名誉 ,跋山涉水来到雪域高原, 甘愿过给人打工放羊的生活 ,据说是为了超度投生雪域 受难的母亲。我想他也曾经 在心底无数次地呼唤过“阿 妈”。那可是他生命的源头 啊! 江河溯源,那源头便是 一切生命的“切果阿妈”。历 史探寻到原始,神话是历史 之源;哲学的发端,与神话 相连;充满传奇的神话是信 仰诞生的源头;生命追寻到 起点,母亲是最后的归宿。 一切民族的文明源头,都有 一条被称为“母亲”的江河。 这“母亲”乃是万物之源,生 命之源,文明之源。 我们在源头看到的不仅 是江河的摇篮,其实在那里 能够寻找到人类的情感之源 ,哲学的思想雏形,神话的 原始风貌,史诗的现场演绎 ,文明的一缕曙光。总之, 那里充满了“源”文化的氤氲 和诱惑。 我一直想用文学的方式 向世人展现“源”文化的魅力 。缘此,2017年,在玉树 州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组织 发起了“中国人文生态作家 团‘源’文化考察活动”,使一 批智慧而充满情感的著名作 家,踏上了“源”文化的生发 现场,他(她)们从不同层面 ,以不同视角观照那充满母 爱和魅力的“源”文化,并以 各自的方式 精彩页 初生的水系孕育生境 三江源水系密布,湖泊众多,冰川融水、泉眼突涌和降水形成的溪流形成各自水系,汇聚成河流与湖泊,当曲至通天河河段生存着高原水系特有的软刺裸裂尻鱼,唐古拉山脉北坡水系产小头裸裂九鱼,澜沧江源区产前腹裸裂尻鱼、大嘴鱼、黑鱼、小鳞红尾鲤鱼等,黄河源区湖泊水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曾有“干湖之地”的称谓,扎陵湖和鄂陵湖如两颗明珠被河流串联,鱼类种群更是名目繁多,堪称珍稀鱼类的宝库。 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丰富,数量惊人,有不少珍禽异兽在这里繁衍生息,堪称“天然动物园”,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雪豹、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胡兀鹫、斑头雁、黑颈鹤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棕熊、猞猁、藏原羚、岩羊、盘羊、白唇鹿、雪鸡等。这些野生动物近年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措施的加强,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均迅速增长。 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川前沿,生长着高原名花——水母雪莲花,它是一种名贵药材,大黄、红景天、狼毒花等药性植物和观赏花草更是漫山遍野、争奇斗艳,通天河、澜沧江上游的冬夏虫草也是久负盛名。 气候变化的活字典 在青藏高原演化和气候变化进程中,江河源区每年都有不少的支流水系断流干涸成石河,有大量的湖泊因失去径流补给而萎缩成内陆咸水湖泊甚至盐湖,我们发现,楚玛尔、沱沱河、通天河等河段已出现季节性断流,当然也有冬季长达几个月的封冻。 三江源湖泊变化表现为湖泊缩小、内流化和盐碱化三种形式,其中较大湖泊的演变一般都要经历这三种过程,而较小湖泊伴随湖水干涸盐化,往往很快消失。较大湖泊有多级湖滨阶地发育,是其缩小的证据。如赤布张湖(面积达600平方公里)已分割成4个串珠状湖泊,在卫星图片上看,湖滨有三道平行的沙堤。楚玛尔河西侧的西金乌兰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也分离成4个串珠状湖泊,卫星图片显示它南侧的乌兰乌拉湖(面积为450平方公里)原是海心山的环形湖,现今分离成5个湖泊,发育有3级湖滨阶地,比高均较小,分别为0.5米(高出水面)、1.5米和2.5米,这些显然属于气候阶地,并非构造地质所致,而因气候变迁形成。长江源头的雀莫错湖原有的湖岸线已远离现在的水岸,湖面已缩小近1/2,湖的东岸有两道平行的弧状古湖堤,脱离长江水系成为内陆盐湖。 三江源地区湖泊的盐碱化也很普遍,很多湖盆已成为采盐场。 沙漠侵袭也是环境演变的显著标志。 在长江源区楚玛尔河和沱沱河、通天河上游两岸以及黄河源区已发现大型连续风成沙丘链,沿沱沱河宽谷实地考察,证实这种风沙有增强的趋势。例如,在沱沱河沿至奔错切玛湖50余公里的主河床两岸,小丘状新沙地连绵不断,这类沙丘高1米左右,长10~30米,经常被坡面的风流冲开,形成矩阵状沙地。近山坡处有许多风蚀洼地,长10米左右,深1~2.5米,吹扬的白沙直抵山坡上部,甚至越过小垭口,呈垅状堆积在另一坡。风沙的作用还在继续扩大,通天河烟嶂挂峡谷以上北岸已形成高大连续的沙丘链,1986年—2006年间呈迅速扩展趋势。 黄河上游玛多县以东雅娘一唐格玛一日格连续分布有高大的星月形沙丘,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是一块年轻的大陆,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活跃的演变抬升之中,在地球冷暖交替过程中全球气候进入变暖期,加上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碳排放,人类活动在三江源地区的深入和扩大,导致近年来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变化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在青藏高原的江河水系源区显现得尤为突出。 P15-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