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梳理了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发展动因、政策支持、趋势与展望;其次,对各国和地区的主要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了各自优势与劣势。对国内代表性区域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梳理。 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是科技金融业务产品的交易要素和交易机制。基于实践总结并结合有关金融理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科技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市场供求特征分析,交易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与相互关系,分层结构和权益性质,投资门槛与流动性,信用担保与风险分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交易要素和交易机制问题。 作者简介 黄昌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讲《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等课程,曾参与《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等教材的编写。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汇率经济学、普惠金融等;曾在《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宏观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和横向委托课题。 目录 第1章 科技金融发展概述 1.1 发展现状 1.2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动因和理论机制 1.3 政策支持 1.4 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2章 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2.1 资本市场主导型:美国 2.2 银行主导型:德国、日本 2.3 政府主导型:以色列 2.4 民间主导型:中国台湾地区 2.5 中国代表性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第3章 科技银行的定位及监管 3.1 科技银行的业务定位 3.2 科技银行业务产品的主要特色 3.3 对科技银行的监管 第4章 科技金融产品设计流程 4.1 科技金融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4.2 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 4.3 产品设计的策略、目标 4.4 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科技金融业务和产品的交易要素与交易机制 5.1 科技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市场供求特征分析 5.2 科技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参与主体 5.3 科技金融产品的风险识别与定价 5.4 科技金融产品的分层结构和权益性质 5.5 科技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与流动性 5.6 科技金融产品的信用担保与风险分担机制 5.7 科技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机制 第6章 科技金融产品的定价方法 6.1 成本导向定价法 6.2 需求导向定价法 6.3 客户分类型定价法 6.4 分阶段定价法 6.5 综合定价法 6.6 RAROC定价法 第7章 对科创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实证估计 7.1 预期违约率的估计方法 7.2 基于KMV模型对预期违约率的实证估计 7.3 对科创型企业信用评估的若干建议 第8章 国外代表性科技银行业务和产品的案例分析——以硅谷银行为例 8.1 硅谷银行的业务及产品定位 8.2 硅谷银行科技金融的产品设计及特征 8.3 硅谷银行科技金融产品的定价 8.4 硅谷银行科技金融产品的风险度量与控制 8.5 硅谷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对我国的启示 第9章 国内代表性科技银行业务和产品的案例分析 9.1 国内科技银行的业务发展状况 9.2 国内主要科技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9.3 国内主要科技银行的盈利模式与产品定价 9.4 科技金融业务和产品的风控机制 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