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夜色也曾温柔(精)/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新勇 |
出版社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夜色也曾温柔》是一部中篇小说集,全书包含7部中篇小说,均在国内一线刊物发表过。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自我救赎的能力,因而他的小说有趣好读、引人入胜。读过之后,却又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他关注人性,关注现实,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简介 李新勇,出生于四川大凉山西昌市,大学毕业后居江苏省启东市至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南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启东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小说集《某年某月某一天》、散文集《马蹄上的歌谣》、长篇纪实文学《到江尾海头去》、长篇小说《风乐桃花》等18部著作。 截至2021年,在《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飞天》《长城》和《小说月报》(原创版)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4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作品与争鸣》等刊物转载,作品入选60多种文学作品选;曾获《小说选刊》国土小说奖,徐霞客诗歌散文奖,梁斌文学奖和南通市第三、四、五、六、七届政府文学艺术奖,南通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长篇小说《风乐桃花》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长篇小说《秋江浦》获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长篇小说《黑瓦寨的孩子》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重点出版物并获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 目录 青萌逝水 青涩 靠脚飞翔 哑巴的天空 酒令 镜面上的尘埃 夜色也曾温柔 后记 导语 本书是李新勇的中篇小说集。李新勇的小说文字筋道、讥诮风趣,在举重若轻、跌宕起伏的叙述中,对传统伦理和现实生活作了解剖和思考。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曾经评价的那样:李新勇的小说贴近大地、贴近心灵、贴近苍生的喜怒哀乐。 后记 创作原是体力活儿 有人做过比较,以每天 八小时计,写作消耗的精气 神,是体力劳动的十倍。 有过体力劳动经历的人 都知道,头一天不管多么劳 累,到了晚上只要吃好喝好 ,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又 元气复活,可以继续劳动。 只要身体健康,报酬足够丰 厚,持续工作十天半个月, 不成问题。民间有言道:“ 力气是个怪,用了又还在。 ”要是劳动强度适中,犹如 细水长流,不缓不急,这种 劳作可以持续很久。 而写作却多半不能这样 干,头天写十个小时,第二 天还能接着写十个小时的人 可能有,但连续十天半月每 天写十个小时的人,当属人 中龙凤,少之又少。 长期从事创作的人,对 每天的创作数量都有一定的 计划,可以少,可以慢,一 般不会突击式创作,智力和 思考跟不上,身体也承受不 了。万一身体染恙,一场小 伤风,可能耽搁一个短篇; 一场重感冒,可能直接毁掉 一部长篇。 创作是一桩持久的事情 ,有心、有智还不够,还得 身体帮你。 细心的读者,很容易从 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身体状 况。同样一个作家的作品, 是在身体健康还是身体虚弱 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读者 能从作者的用词、语句、段 落、陈述方式、谋篇布局等 看出来。 作者身体的健康状况, 关系到作品的“体魄”和“精 气神”。 一个体格健壮的作者, 纵使写缠绵的美文,也自有 其筋道和气力。 大唐盛世“以胖为美”, 即以健康为美,其诗文,自 有阔大壮美的魅力。到了宋 朝,男性词人写的相思诗、 怨妇词,自比妻妾,阴柔凄 迷,阳刚不足;到了末季, 北方大兵压境,有的投降, 有的做了俘虏,还有的逃跑 去偏安。 一个“体格强壮”的时代 ,绝不会去追逐纤细孱弱的 “奶油粉”,脸孔好看顶屁用 啊,狼烟一起,还得靠身强 体壮的血性男女。 作家比到最后,拼的是 情怀,是对世界和人类的悲 悯和体惜。 作家在抵达最后之前, 靠的是体力。坐在电脑前写 作,不仅仅靠天赋,还得靠 体力,天赋占1%,体力占 99%。文学创作原是体力活 儿。 写作上最痛苦的事情, 不是你没有创作灵感、创作 冲动,也不是你没有组织文 字、谋篇布局的能力,而是 你的身体不配合你,刚写个 开头,便元气虚脱,如果写 下去,就会上气不接下气, 勉强再坚持几页,更是生不 如死。写作成了身体的酷刑 。为留一口气迎接明天辉煌 灿烂的黎明,不得不放弃理 想和追求。 不只文学创作是体力活 ,所有艺术创作都是体力活 儿。不只艺术创作是体力活 ,科研、表演等,都得靠一 副好身板儿。 我的小说创作准则 每个从事小说写作的作 者,对小说的理解都不一样 。正因为各不相同,呈现在 读者面前的小说,才各具特 色。 30岁前,我从未想到自 己有一天会写小说。散文于 我,是一种表达需要,是一 种叙述需要。文字让我感受 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 在思考。过了30岁,越来越 觉得,很多人物、感情和事 件,已经无法用散文来尽述 ,散文成为束缚我表达的框 框,我需要一种更加自由、 更加灵活多样的文体。于是 ,小说便毫无过渡和转折地 进入了我的创作。 立体,是我对自己小说 的第一点要求,写谁你就是 谁,你的眼、耳、鼻、舌、 身、意全是那个人物的,你 已经不完全是你自己,你像 天帝那样创造了一个立体真 实的世界,你让你笔下的人 物感受风云雨露,挥洒喜怒 哀乐。有写作专家说“贴着 人物写”,我觉得,光“贴着 ”还不够,你必须把自己置 换成那个人物。唯其如此, 你笔下的人物才是活生生的 人,才有人的脉搏和情感, 是真正活着的,而不是貌似 活着的。 真实,是我对小说的另 一个要求。传统分析小说, 都从小说的三要素出发:人 物、环境、故事情节。其实 这三要素并非小说独有,比 如故事和新闻报道,也有这 三要素。我认为,除了这三 点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要 素,就是感情和思想。“一 粒水上见太阳,半瓣花上说 人情”,指的就是文学作品 的情感,诗歌和散文由于文 字短,再加上一般从“我”这 个角度切入创作,作者的情 感是否饱满真实,一眼便嘹 穿。而小说,即使从“我”这 个角度切入写作,多半是客 观讲述,讲述的是几个人、 一群人的故事,作者的感情 如果虚假或者干瘪,首先面 临的不幸,是不容易被发现 的。其次一个灾难是等到发 现后,作品已经完成,像大 楼盖完那样,小修小补无伤 筋骨,倘若要大动手术,那 岂不等同将一座大厦推倒重 来?情感不真实,满盘皆输 。最后就是思想,也就是作 品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 作者思想的深度和精神的高 度决定着作品的思想深度和 精神高度,决定那部作品到 底该放到哪个位置。不管你 多会伪装,多么具有虚构的 才华,一旦感情和思想缺乏 真诚和真实,这部小说就已 缺失生命迹象,挂掉是必然 的事情。就这一点来说,在 传统小说的三要素之上,增 加思想和情感的作者,似乎 更懂小说。 有味,就是作品要有韵 味、品位和味道, 精彩页 青萌逝水 若干年过去,又过了若干年,我始终不愿回忆我跟杨萌那段清浅如水的时光,连触碰一下都像会揭开一个惊天秘密那样,对任何人都只字不提。我曾经多么想把一切忘记,我在杨萌给我的唯一的照片的脸上贴了指甲盖那么大一片白纸,多次搬家后,那张贴了白纸的照片不记得被夹到哪本书里去了,想找,不知该从哪本书翻起。而现在,我却急于写下来,不为别的,是为了对抗遗忘。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力雪崩式衰退,想象力却像入夏的野草,稍不留神便欲与天公试比高。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一天天加剧,令人觉得恐怖,一旦记忆失真甚至消失,我便彻彻底底成为一个只有去途没有来路的人。 想想这人世间,谁不是这样呢? 想到杨萌,首先跳进我脑海的是“四月”。对,四月,这是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是大西南神秘的横断山区,深邃的安宁河谷的四月。这季节草长莺飞,繁花谢尽的枝头上,坠着一枚枚细小谦逊的小果子,带着茸毛和阳光的温暖,在风中闪着柔和的光芒。 四月浩荡的河谷风揉搓着我刚洗过的头发。我扭了扭脖子,甩了几下脑袋,头发就干了。一窝干干净净的长发就那么一根儿一根儿的,像野外柔曼青翠的垂地柳丝儿那样,在风中翻飞。 从宿舍到教室这段路,我走得特别轻快,暮春的阳光在我干净的发丝上闪着乌黑的光芒,这光芒如此活泼,蹦跳着,从这端哧溜一下滑到那端。 突然,从一堵围墙的后面走出一个女孩,横在我前面,定睛一看,杨萌。我立即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好的心情好似电灯被拉了闸门,一瞬间沉入黑暗。她威名在外,我怕她怕得要命,我不知道她会拿我怎样。 按照惯例,两个星期前,学校对初三年级进行分班考试。考得好的,也就是将来可能上高中或者中专的,放在一个班,叫快班;剩下的都被撵到慢班去。初三年级原本四个班,分班以后还是四个班,只是组成元素变了,一个快班,三个慢班。为了避免从前同班的学生在班级内部形成“帮派势力”,每个班不能进入快班的同学都被打乱了重新组合。 我于两个星期前跟杨萌做了同桌,做了同桌我才知道她是补习生。她的数学成绩特别好,她做完三道题目,我一道题目才解完;她做完整张试卷,我还有一半试题没做。在从前的班里,我是班长,成绩全班最好,从初一就“称王称霸”,已经成了习惯,突然到了高手如林的班级,无时无刻不感到失落。尤其跟像她这样数学成绩出类拔萃的同学做同桌,男子汉的那一点点尊严就像寒冰遇上烈火,眼看就快没有了。 恰在此时,教务处一个副主任来找我,对我说:“慢班现在连个班长都找不出来,眼看就要彻底垮杆了。你是两年多的老班长了,成绩好,能力强,三个慢班随你选一个,只有你去才能把他们统领起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乌合之众,只要有了班级灵魂,都能重新凝聚起来。骆远军,学校非常器重你,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请你顾全大局,到一个慢班去做班长。” 几句话说得我飘飘然,完全不考虑后果,收拾好书包,我就去了慢班教室。算起来,我只跟杨萌做了三天同桌。我选择了三年级四班。对这个选择我有自己的考虑,别人都说“不三不四”,也就是不是什么好东西,我选的这个班,既有三,又有四,当属顺卦。去了半节课,我就后悔了,什么顺卦,全班一大半的人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没有哪个老师能讲课,讲了等于白讲,没有人听得懂。上课铃声响后,任课教师走进教室,命令大家紧闭门窗,不让外面任何声音传进来,也不让里面的任何声音传出去。之后,同学们只要不说话、不打架,便彻底自由,织毛衣的,下棋的,弹弹珠的,拍纸三角板的,穷形尽相,难以一一描述。这帮同学也许长期受到严格管教,训练有素,特别好管理,我喊他们朝东,他们绝对不会朝西,整天乐呵呵地围着我转,马屁一个接一个,个个都新奇有趣,让人十分受用。 一个星期下来,我已经忘记了我还有考高中、上大学的志向,也跟他们一起下象棋、弹弹珠、拍纸三角板。 直到我今天写下这些文字,她的样子仍然清晰如昨。在我的记忆中,她是那么清秀,俊眉明目,鼻子直,鼻尖凸出,似钩,瓜子脸,面色光洁。头发从中间分开,剪至齐衣领,像挂了两片灵动的黑绸,更像两道瀑布。衬衫和外套都是八十年代末最经典的大翻领,白色衬衫的领子翻上来,叠到外套领子上面。两个星期以前做同桌的时候,她穿的就是这一套。我们那个时候,无论男女同学,一年就那么两三套衣服,穿了一个星期,周末洗了晒干,再接着穿一个星期。识人的时候不用看脸,从后面看背影就能准确辨认。即使不同的人穿同样颜色和款式的衣服也能辨认——各人的衣服洗的次数不一样,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 虽然只做了三天同桌,我已领教了她的厉害。她是个特别有主见的人,毫不含糊,语言简洁,直抵要害,说到哪里她就能做到哪里。这时候,她堵在我前面,极像古书上从莽莽黑松林中闪出的大侠,我猜想她会说“你为什么不留在快班啊?”或者说“留在慢班没有希望!”诸如此类的话。 她开口说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