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越是易得,就越加凸显智慧的难求,建构智慧教育、转识成智就成了教育学人的自觉追求。那么,何谓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应确立怎样的人学观?如何实现转识成智?在建构智慧教育、实现转识成智中,学校课程如何建设?智慧课堂如何创生?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智慧型教师需要拥有哪些素养? 带着这些疑问,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予了自己的回答。在何谓智慧教育上,书中指出“从目的来看,智慧教育是培育人的智慧的教育;从过程来看,智慧教育是转识成智的教育;从方式来看,智慧教育是人的智慧与人工智能融生的教育”。在智慧教育应确立怎样的人学观上,书中提到智慧教育视域的人应是具体、生成与完整的人,而不是抽象、既定与割裂的人,且具体的人、生成的人与完整的人具有各自的意涵,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诉求。在转识成智上,书中分别从杜威的实用知识观、怀特海的智慧教育观、冯契的智慧说、知识的三重观回答了转识成智何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在学校课程建设上,书中分别从教育学、教学论与课程论的视角透视、分析了学校课程建设问题。在智慧课堂的创生上,书中分别从“教师之教”“学生之学”和“知识的二重性”阐述了智慧课堂创生的策略。在智慧型教师的成长上,书中分别从教育学、教学论与课程论的视角,诠释了智慧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同时,在智慧教育视域下,智慧型教师的成长还需要具有研究意识、理论自觉与实践智慧。 作者简介 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与教师教育。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1项。《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荣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三等奖,《研究生知识创新的学术表达与思维检视》荣获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论 智慧教育的概念释义 一、智慧教育的三维阐释 二、智慧教育同名异义现象解析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智慧教育视域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一、具体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二、生成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三、完整的人及其教育意蕴 第二章 智慧教育转识成智何以及如何可能 一、基于杜威实用知识观的回答 二、基于怀特海智慧教育观的回答 三、基于冯契智慧说的回答 四、基于知识三重观的回答 第三章 智慧教育视域的学校课程建设 一、学校课程建设的教育学设想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教学论解读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课程论阐释 第四章 智慧课堂的创生 一、智慧课堂创生的教师之维 二、智慧课堂创生的学生之维 三、智慧课堂创生的知识二重性考察 第五章 智慧型教师的成长 一、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教育学阐释 二、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教学论审视 三、智慧型教师成长的课程论解读 第六章 智慧教育视域的教师素养 一、教师的研究意识 二、教师的理论自觉 三、教师的实践智慧 后记 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