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呐喊》这部短篇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下,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22年所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等。 这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它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鲁迅对封建旧礼教、旧思想开战的有力宣言。 文中反讽手法比比皆是,表面上看在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鲁迅笔下所描绘的一幕幕悲惨的生存画面,展现出一系列形象逼真,个性鲜明的劳苦大众,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处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状况。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目录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序言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 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 ,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 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 ,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 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 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 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 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 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 ,——几乎是每天,出入于 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 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 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 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 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 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 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 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 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 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 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 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 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 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 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 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 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 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 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 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 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 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 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 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 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 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 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 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 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 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 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 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 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 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 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 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 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 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 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 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 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 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 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 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 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 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 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 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 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 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 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 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 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 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 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 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 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 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 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 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 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 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 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 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 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 我竞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 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 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 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 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 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 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 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 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 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 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 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 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 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 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 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 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 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 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 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 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 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 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 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 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 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 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 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 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 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 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 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 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 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 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 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 ,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 《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 ,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 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 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 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 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 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 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 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 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 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 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 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 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 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 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 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 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 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 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 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 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 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 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 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 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 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 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 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 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 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 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 寓在这屋 导语 《呐喊》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鲁迅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 它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深入剖析国民劣根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铁屋子中发出呐喊,用笔尖触摸人性深处的沸腾与冰凉,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引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书是作者小说艺术的代表,小说集人物创作手法、艺术表现手法和作品结构样式多样化,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入地描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风格独特,喜剧与悲剧相交织,层次丰厚,令人回味无穷。 精彩页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