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几乎一切美学著作是当头提出一个问题:“美是什么?” 美的定义可长可短,但都因艰辛概括、拼凑概念,似乎什么罗了,结果却毫无价值。更严重的是,这种理论把人世间大量丰富多彩的美,全都变成了同一源头的概念衍生物。试想,要把狂风暴雨中的惊魂夜海、古代美女的秋波一闪、百岁夫妻的临终握手、大漠莽原的孤狼长嚎、宋词格律仄调整……全都概括成同一个美的定义,有可能吗?有必要吗?有意义吗?如果硬要概括,那么,美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不美。所以,不如把问题的重心从“什么是美”转移到“为什么让人感到美”。这个问题,把美的接受者当作了主体。我们应该反过来,先从根子上探测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反应,从中建立新的美学。 目录 引论:心理美学 一 什么是心理美学 二 心理美学的立足点 三 对“观众”的误解 四 “正常观众” 五 心理美学范畴 六 心理美学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 七 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 八 喜剧美为何不适合情感投入 九 这一对范畴融合了 十 又从心理学通达了哲学 十一 审美心理机制 十二 以“注意”为例 十三 随意注意 十四 屏风之争 十五 心理空间 本论:观众审美心理 章 学理基础 一 心理研究是一种思维升级 二 接受美学与心理学相遇 三 接受美学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视域 第二章 综合的心理需要 一 心理需要的度对象化 二 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对象化 三 心理定式 第三章 反馈流程 一 反馈的意义 二 集体心理体 三 剧场内的多角反馈 四 剧场内外的反馈 第四章 观众的感知 一 特殊的强度 二 变异 三 感知真实 四 感知力度 第五章 观众的注意力 一 注意力的引起 二 注意力的持续 三 注意力的分配 四 注意力与故事结构 第六章 观众情感的卷入 一 戏剧情感的特点 二 观众情感的卷入过程 三 负面情感和复杂情感 四 共鸣 第七章 观众的理解和想象 一 观众渴求理解 二 理解的层次 三 想象 第八章 心理厌倦 一 适应与厌倦 二 对比性心理程序 三 保留剧目 附录:《秋雨合集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