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前世今生,阐释古代汉服体系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特征,结合实践论证现代汉服是古代汉服的接续与传承,是为汉服正名;第二篇汉族服章,揭示并重构现代汉服这一完整的服饰体系,围绕汉服是什么、如何穿、怎么穿的实践核心问题,是为汉服正位;第三篇续写青史,明晰“汉服学”概念,建构现代汉服理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为汉服正方向。 作者简介 杨娜(网名“兰芷芳兮”),目前就职于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曾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攻方向为文化研究。 自2006年起关注汉服运动,留英期间主创了“英伦汉风”汉服社,还曾连续两年担任“汉服北京”社团负责人。2009年在中国文化部批准、由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执委会主办的“民族之花”评选活动中获得冠军,并以“汉族之花”名义着汉服参加了艺术节,这是汉服首次与55个少数民族服装同台亮相。自2009年起,专注于梳理汉服运动的发展历史与脉络,在网络上共发布三版《汉服运动大事记》。 自幼学习民乐和舞蹈,获得琵琶9级、古筝8级。中学期间担任北京市金帆艺术团主力队员。大学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此间,通过德语TestDaf考试,获得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证书,并在校外兼职T台模特。此后,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毕业后曾赴瑞典工作。 目录 第一篇 前世今生 第一章 垂衣裳文明伊始 第一节 汉服体系诞生初记 第二节 衣裳制之礼治典范 第三节 衣裤制之内外兼备 第四节 深衣制之史海钩沉 第五节 通裁制之汉化融合 第六节 古代汉服正本清源 第二章 失落的汉族服饰 第一节 易服令下血色衣冠 第二节 模糊的汉衣冠记忆 第三节 汉民族服装的缺位 第三章 古代汉服再发现 第一节 汉服体系基础特征 第二节 服饰体系一脉传承 第三节 古代汉服存在依据 第四节 破除对汉服的误读 第五节 确立汉服研究范式 第四章 关于汉服的定义 第一节 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汉服形制规范准则 第三节 款式的重构与延续 第五章 接续古代与现代 第一节 明晰古代现代差异 第二节 再论汉服复兴运动 第三节 汉服复兴中的误会 第四节 重构现代汉服体系 第二篇 汉族服章 第六章 裁片与部件体系 第一节 基本制衣理念概述 第二节 剪裁与结构的特征 第三节 衣身类裁片与结构 第四节 领型的结构与分类 第五节 袖型的结构与分类 第六节 裳(裙)裁片与结构 第七节 裙的结构与分类 第八节 裤类的部件与分类 第九节 深衣裁片与结构 第十节 面料、色彩与纹样 第七章 基础款式形制体系 第一节 衣类 第二节 裳(裙)类 第三节 裤类 第四节 深衣类 第五节 附件类 第八章 首服足服与配饰 第一节 首服 第二节 足服 第三节 配饰 第九章 汉服的穿搭体系 第一节 传统系带与穿法 第二节 内衣中衣的穿法 第三节 上下分体的穿法 第四节 上下连体的穿法 第五节 特殊款式与装束 第十章 汉服的应用体系 第一节 礼仪场景 第二节 正式场景 第三节 非正式场景 第三篇 续写青史 第十一章 扩容的中式服装 第—节 汉服体系创新设计 第二节 时尚化设计与搭配 第三节 汉服元素时尚运用 第十二章 带动文化产业链 第一节 填补古代服饰空白 第二节 为非遗注入生命力 第三节 引领民族服饰产业 第十三章 文化认同的符号 第一节 关联文化旅游资源 第二节 新媒体对符号整合 第三节 传统的现代化象征 第十四章 树立汉服学门类 第一节 恢复汉族服饰之名 第二节 树立汉服学科意识 第三节 “汉服学”分支体系 第十五章 守望百年的振兴 第一节 超越文化的民族性 第二节 文化自信绽放新颜 第三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 共筑文化强国之梦 后记 导语 本书为分析现代汉服和中国明末清初之前汉族常见服饰款式之间的渊源与联系,根据汉服的文化记忆,介绍现代汉服体系的重构依据,指出汉服的概念和形制体系的意义。此外,根据汉服的主要构成,将汉服分为衣、裳(裙)、裤、深衣、内衣装饰五大类别,并详细介绍了各类别的基本特征和基础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