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心搬运工(支教奶奶周秀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帕提古丽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书写全国道德模范周秀芳心系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辗转贵州、湖南长期支教并为当地扶贫贡献力量的故事。周秀芳原为宁波市李惠利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她以古稀之年远赴贵州、湖南支教,将先进教学经验送进大山深处;她又是“爱心搬运工”,汇聚长三角上万市民爱心,在湖南溆浦捐建27所希望小学,近400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近3000万元;她还是“扶贫带头人”,牵头成立爱心基金,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还在延边和龙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扶贫协作搭建了爱心之桥。 作者简介 帕提古丽,维吾尔族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长篇小说《百年血脉》获得“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等;散文《思念的重量》获得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模仿者的生活》获《民族文学》2012年度文学奖、最佳华文散文奖等;《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获得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 目录 引子:心心念念支教梦 第一章 黄昏夕照贵州行 贵州行缘起于青海游 楼梯间办公的支教老师 支教老师最爱吃南瓜 为了使命把命使出来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逃学 在蛮纳支教的日子 把我埋在学校的后山上 第一次收到礼物 变成地道的村妇了 红旗在山里飘起来 周老师讲课真有趣 学生能喝上干净水了 把想说的话告诉周秀芳 体贴入微的关爱 第二章 爱心遍撒雪峰山 最忆少年时 此情可待成追忆 兔子追着月亮跑 今天是个好日子 第三章 希望小学应运生 爱心集结的学生队伍 小石头基金会 周老师像一块磁铁 我把乡亲们当亲人 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希望小学牵动的乡情 一人建一所希望小学 傅萃的确不容易 第四章 精准扶贫拓新路 暗暗效仿周秀芳 张艳香的命运改变了 你们的痛就是我的痛 扶贫差点搭上命 立冬上山送寒衣 第五章 世上最贵是爱心 世界上最美的字是爱 一座学校两地情缘 代课教师后顾无忧 心头暖暖的 第六章 红烛燃烧播火种 她牵动了无数爱心 星星之火聚集起能量 捐赠需要“走后门” 她的心脏总是为别人而跳 最难忘的老师 爱心有多重,拖都拖不动 第七章 义重如山情如潮 “纸飞机”与“空中课堂” 溆浦援教之行真实记录 看到了溆浦教育的未来 带着使命来挂职 支教扶贫带来思考效应 第八章 宝山实现新跨越 宝山是一座有生命的山 让宝山自我造血 爱是起点和原点 第九章 心开善花播善行 150万元的生日礼物 爱心无名善无涯 一场年会捐了四所学校 一个人捐建五所希望小学 第十章 人间最暖是真情 你爱他人,我来爱你 你帮人无数,让我帮你一次 她停不下来 忙碌的妇女节 放大的地理坐标 还有很多愿望 序言 写在前面 置身宁波这座古老而又 充满活力的港城,你会发 现那些被苍绿的树木掩映 的楼房,那些被庄稼菜畦 环绕的乡村小院,流传着 一个个爱心故事。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 天,行走在这座城市的每 个角落,人们都被温暖愉 悦所包围,被爱的馨香所 簇拥。一座以爱为底色的 城市,让人感觉树特别绿 、水分外甜、花朵格外娇 艳。 宁波历来崇尚公益慈善 ,自近代宁波帮先贤严康 懋奔走募捐建造宁波最古 老的大跨度浮桥——灵桥, 到“顺其自然”与宁波慈善总 会20余年未曾间断的“约会” ,再到“善园”男女老少线上 线下的爱心互动,不断为 这座古老的滨海城市“刷”上 最温暖的文明底色,不断 淬炼着这座文明城市的品 格。2014年,在民政部发 起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 慈善指数测评和中国城市 公益慈善百强榜中,宁波 市都以高分入榜,第三次 获得“慈善七星城市”荣誉。 2020年,宁波荣获全国文 明城市“六连冠”! “支教奶奶”周秀秀的故 事在宁波无人不知,无人 不晓。以她的名义发起的 爱心义举在这座城市诞生 ,渐渐汇聚壮大,书写了 一场大爱传奇。 对于周秀芳来说,人生 的春天来得似乎晚了一点 。始终怀揣支教梦想的她 ,在退休10多年后,不顾 年迈,放弃清闲无忧的生 活,毅然决然地做了一个 重要的选择,与多年友人 孙绍富互相帮扶,共赴支 教路。 实际上早在1992年,月 工资只有85元的周秀芳, 就将获得的300元“李惠利 奖学金”捐赠给宁海桑州下 章小学的贫困学生。 周秀芳少女时期失学, 当过保姆,后来经过努力 ,做了一名代课教师。50 岁时,鄞州区教育局招募 老师去贵州支教,周秀芳 报名了,但因不符年龄要 求被拒;67岁时,一个偶 然的机会,周秀芳得到贵 州招募支教老师的信息, 她主动联系贵州惠水县蛮 纳村小学,踏上了支教的 路途;68岁,她又到条件 更为艰苦的湖南淑浦县北 斗溪镇(2016年前为九溪 江乡)支教。5年多的时间 里,她行走在贵州、湖南 的大山深处,走访一个个 贫困学生家庭,与孩子们 同吃同住,既给他们上课 又为他们做饭,既是老师 又像奶奶。 2014年,她去贵州前, 对家人说:“我要是在贵州 出了意外,不要责怪学校 ,我自愿承担风险。” 2015年,她来到湖南溆 浦,遍访贫困学子家庭。 她对当地老师说:“如果我 倒下起不来了,就把我埋 在这里。” 2019年,因为心脏病, 她被送医治疗,在住院的 前一晚,她感觉身体严重 不适,怕自己不久于人世 ,便在日记本上写下了遗 嘱。在遗嘱的最后她嘱咐 儿子: 勇敏,如果可以的话, 大凉山彝族女子学校(500 万元)建一个,让外公的 心愿得以实现! 只要还能走动,她就要 为去贫困山区建学校而奔 波,即便自己不能去做了 ,也希望儿子能继续做下 去。 从一开始当支教老师, 到后来援建希望小学,周 秀芳生命里经历了一大跨 越。实际上,援建希望小 学只是周秀芳努力的第一 步,她还做了大量扶贫帮 困的工作,诸如把宁波象 山的橘子“红美人”引进溆浦 ,把湖南的打工人员引入 宁波。 孙绍富曾说:“周秀芳到 的地方,就会被希望的阳 光照到。”在溆浦山区,原 来总聚众打牌的村民,见 到这位年逾古稀,仍不辞 劳苦为孩子上学的事,千 里奔波、出钱出力的“周奶 奶”,愧疚地说:“看到‘周 奶奶’像管自己的孙子一样 ,抱起孩子去看病,给孩 子买衣服、买鞋子,为孩 子上学修桥、铺路、造学 校,我们觉得实在惭愧, 再打牌那真的不配做人了 。” 周奶奶成为那些寒门学 子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有 个大学生一直受周奶奶扶 持,大学都快毕业了,还 从未见过周奶奶。听说周 奶奶来村子里了,赶紧跑 去见她,一见面就抱住她 ,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表达 ,只发自内心地喊出一句 话:“周老师,我终于见到 您了!” 周秀芳采取了当下流行 的慈善方式——众筹,真实 地体现从民间到政府、从 政府到民间,宁波对口扶 贫经验的深厚积累。起初 ,这是一场周秀芳与孙绍 富两个人的“战斗”,周秀芳 以一位普通退休教师的情 怀与初心,鼓动整个家庭 融入公益中去,让人们为 之动容。后来,先是她的 学校同事,然后是她的学 生,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 手,爱的同心圆不断扩展 ,大学生、退休教师、企 业家、志愿者纷纷加入了 支教帮扶队伍。 周秀芳已经不只是“爱心 搬运工”,在她周围形成了 爱心的强大磁场,她走到 哪里,爱心的磁力便吸引 着身边的每一颗爱的微粒 !周秀芳爱心团队迅速扩 大到了3000多人,再后来 ,宁波整个城市都参与进 来。 2018年6月,周秀芳爱 心工作室成立。2020年7月 ,周秀芳爱心工作室正式 入驻“善园”(全国首家公益 慈善综合体)。随即,30 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 周秀芳爱心工作室联名发 起“行善联盟”,助力品牌效 应,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爱 心帮扶活动。 周秀芳将无数宁波人的 爱心拧成一股绳,5年共建 30所希望小学,捐资捐物 3500余万元,极大地 导语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之灯,也为贫困协作搭建爱心之桥。本书报道了全国道德模范、鄞州退休教师、支教奶奶周秀芳从一名普通退休教师到全国道德模范的心路历程和爱心轨迹。 精彩页 贵州行缘起于青海游 2014年是周秀芳退休的第17年,这17年里周秀芳一直没离开过三尺讲台。2014年暑假,她决定歇歇了。她与亲家母结伴,开启了人生第一次长时间、大范围的西北自助游。 8月9日,周秀芳他们来到了青海一个牧区。偶然间,她看到路边一位牧民挥着手中的鞭子,厉声训斥一个背着书包,趴在一块石头上直抹眼泪的小男孩。周秀芳上前劝解这位父亲:“对小孩子不能心急,否则会对他造成心理阴影。” 那位牧民说:“他作业不会做,不愿意去上课。” “不怕的,我来教他。别把孩子吓坏了,以后变得恐惧学习就不好了。”她拉着孩子的手,安慰说:“你哪个作业不会做,告诉我,我来帮你看看。”她跟孩子一起蹲在石头旁,打开书本,专心给孩子辅导起作业来。同行的亲人很理解,知道周老师的职业病又犯了,只好坐在一旁等她一下。 旁边一位大学生游客留意到这一幕,走过来问周秀芳:“阿姨,您是一位教师吧? “我是退休教师。” “我是在贵州援教的大学生。在贵州,很多地方需要您这样有经验的老师。” “我曾经要求援教贵州,因为超龄,没去成。”周秀芳一听就动了心。 “在贵州我们有个支教团队,我可以打电话给团队负责人孙方红,介绍您去援教贵阳。” 周秀芳随即就和孙方红通了电话,把孙方红的号码如获至宝般存在手机里,又感觉不放心,还特意记在日记本上。 当天晚上,周秀芳告诉结伴旅行的亲家母:“妹子,我要去贵州支教,不能继续陪你们一起旅游了。” 第二天,周秀芳便提前结束旅行,赶回宁波。 第三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去贵州的绿皮火车,28个小时后到达贵阳。 孙方红考虑到周秀芳已经68岁了,郑重地让周秀芳选择支教地点。周秀芳却主动请缨,说:“我的想法是,到最艰苦、最偏远、最需要教师的地方去。” 孙方红有着跟周秀芳一样的教师情结。极为相似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让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做事时十分默契。 以前教孙方红的老师就是从工厂抽调的,那时贵州师资力量极其紧缺。孙方红高中毕业后在工厂子弟学校做了代课教师,之后又去罗甸、惠水等山区支教,发现2010年的贵州惠水山区学校的条件,竟然与20世纪70年代自己教书的子弟学校情况差不多,这让孙方红极为吃惊。孙方红上小学时,语文老师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给予她很多帮助,那时她心里就埋下种子——长大了也要当老师。高考时她在所有志愿栏里都填上了师范院校,但预选时身体出了状况,这让她前半生与做老师无缘。直到退休以后,她开始计划去支教。 2017年,孙方红加入志愿助学助老公益组织。原先她以为自己读书时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不错,一心只想去支教。后来她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忘了自己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因此,带了支教团队后,她没有再去教课,而选择以其他方式帮助贫困学生。 贵州罗甸县董王乡是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雨天来了,孙方红看到这里的孩子们鞋湿透了,就发起“走进乡村送红雨鞋”活动。2009年起,她在网站上发帖、发照片,为孩子们募集各类需要的物资。这些事迹让周秀芳十分感动。 周秀芳从网上看到孙方红曾被评为贵州省道德模范,在颁奖晚会上,孙方红是压轴出场的,中央电视台“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节目,拍的是孙方红支教现场的视频,那些镜头深深刻进了周秀芳心里。她对孙方红感叹道:“原来你是一个道德模范,我要向你学习。我是退休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支教的同时,我也想去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 由于有一些支教志愿者原来并不是职业教师,支教团队就用一周时间培训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同时介绍贵州乡村状况、民俗民规和注意事项。周秀芳也跟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培训。 周秀芳是专业老师,所以她为志愿者讲了一节示范课,她的备课和板书让支教老师们赞叹不已。她还专门为支教团团员讲了与孩子们相处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点。在孙方红的印象里,周秀芳就是一位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十足的教师。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